APP下载

5—6岁儿童说谎行为分析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2-08-15蔡玉荣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小智小石惩罚

蔡玉荣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

一、前言

日常生活中,说谎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儿童到了一定年龄往往会出现说谎行为,这种说谎行为又会引起教育者的极大关注,因为我们一般把说谎归入不良行为,家长和教师都要求儿童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能说谎。有的家长经常会说,孩子做错事不要紧,但绝对不能说谎。可是我们却无奈地发现,说谎现象很难杜绝,孩子年龄越大,说谎现象越多。那么,儿童到底为什么说谎?让儿童发生说谎行为的内在原因可能是哪些?如何对待儿童的说谎?面对说谎,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这些困扰家长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谎言,是指假话,骗人的话。说谎,则是指说假话骗人的行为。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说谎的概念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已说谎。

三、典型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小智,六岁,大班男孩,智力发育相当好,尤其是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强,经常能用一些成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这个孩子攻击性行为较多,并经常说谎,只要一做错事,就随口拈来一个借口,都是别人不好,自己没有半点责任。

有一天中午,他将自己戴的矫正弱视的眼镜偷偷带进午睡室玩,睡着后自己压断了镜架腿。起床后,他发现镜架腿断了,跑到老师面前说,“我好好儿的把眼镜放在活动室抽屉里的,起床后就断了腿,也不知是谁干的坏事,这下妈妈要骂死我了,怎么办呀?”老师经过调查,发现他说谎,因为好几个睡在他旁边的小朋友都看到他在自己床上玩眼镜了。老师指出他说谎后,小智死不承认,一定坚持说不知是谁给他弄断了。最后老师说,会跟他妈妈把事情说清楚,小智忽然尖叫起来:“别告诉妈妈,别告诉妈妈!”

老师在与小智妈妈的交流中,明白了小智尖叫的原因。小智的妈妈是单位里的部门主管,精明能干,性格风风火火。在教育孩子方面,虽然不能说很专制,但经常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倾向。她对小智有着很高的期望,一直为小智的聪明感到自豪。一旦小智的表现没有达到她所期望的那么完美,她则明白地表示自己的失望。小智有时为了如妈妈所愿,就开始说谎。而妈妈一发现小智说谎,根本不问原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打。妈妈居然理直气壮:“你要说谎,说谎就得挨打!”但是,并不是每一次说谎都会被明察秋毫,有时,小智发现小小的谎言会带来妈妈的表扬和赞美。聪明的小智学会对妈妈察言观色,投其所好。

老师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与说谎现象与小智妈妈进行交流,但发现很难沟通。另一次,老师亲眼看见小智又与两个男孩打架。老师分别批评了这三个男孩。另两个男孩很快接受了老师的批评认错,可是小智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打架,怎么都不承认。刚好小智妈妈来接他,老师就与妈妈说起这事。一听说孩子打架,妈妈的反应是,我儿子不会无缘无故打人,肯定有原因。庇护之意尽在不言中。听到孩子打了架还死不承认,硬说自己没打架,妈妈一下子急躁起来,反应过度,逼着孩子要他承认。“你不能说谎,绝对不能说谎!”小智害怕地看着妈妈,但仍倔强地不改口。妈妈突然就挥手往小智头上打了过去,并拧他的脸。小智眼泪汪汪,但仍然以死不吭声作为抵抗。这样的局面让老师很尴尬,连忙将妈妈劝阻住。最后在妈妈的软硬兼施下,小智终于承认了打架一事,妈妈才松了口气。在小智妈妈看来,孩子可以打架,但绝不可以说谎。

案例二:

小石,六岁半,大班男孩。在班里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非常受宠爱。患有轻微的哮喘,只要身体略有不适,就请假不来园。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经常带一些旅游纪念品来与小朋友分享,同伴之间关系很好,很有号召力。

这天午睡起床,小朋友陆续走进活动室,拿起老师分发在自己位置上的小点心就吃起来了。过了一会儿,小石跑过来告诉老师,他的同桌小宁没分到饼干点心,请老师给他发一份。老师很奇怪,明明刚才是自己亲手分发,一人一份,不会错的呀。老师走过去问别的小朋友,有没有看到小宁桌上的饼干,边上三个小朋友却一致回答,是小石吃掉了,小石吃了两份点心。老师再问小石,小石却死不承认。

又一次,要上美术课了。小宁发现自己的油画棒不见了,报告了老师。老师在小石的抽屉里找到一盒油画棒。小宁一眼看到右上角画着小猫,说正是他的,小石却一口咬定是自己的。老师平静地说,不小心拿错了不要紧,还回去就好;忘记带也不要紧,可以与小朋友合用。但是小石坚持说这盒油画棒是自己的。老师说,那么我打个电话问下妈妈,看家里油画棒在不在。小石这才承认自己忘记带了,是自己从小宁抽屉里拿的。但他强调说,我经常送东西给小宁,用下他的油画棒也不要紧。

老师找了个恰当的机会与小石妈妈聊起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并说谎的现象。小石妈妈却一脸不相信的表情,小石会去偷吃廉价的饼干?家里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呀?我对他的饮食最当心了,甜食他不吃的。油画棒没带?怎么可能?我每天都给他带好文具用品的,别是冤枉孩子了吧?那盒油画棒真是小宁的吗?

分析:

以上两个案例具有典型性,分别代表了家长对待孩子说谎的两种态度。小智妈妈认为孩子是绝对不能说谎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说谎都是严重的错误,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小石妈妈却认为自家的孩子是不可能说谎的,存在明显的溺爱护短的倾向。这两个孩子的说谎,都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两位家长都很爱孩子,小智妈妈是严厉的爱,小石妈妈是无原则的溺爱,但她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自己最了解,从而不能理智地了解事实真相,寻求说谎原因。

案例一中,小智的说谎,根本原因是逃避妈妈的惩罚和取悦妈妈。妈妈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让小智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说谎是他缓解压力应对妈妈的一种策略,虽然他的策略在成人看来漏洞明显,顾前不顾后。小智虽然很聪明,但不可能超越年龄范畴,他还无法预见事情发展的结果。他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和攻击性行为的榜样。在小智妈妈看来,孩子可以打架,但绝不可以说谎。恐怕持这样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实际上,这是本末倒置。孩子说谎,是因为害怕承认打架会带来严厉的惩罚,因为他有过这种经验。妈妈追求完美的过高期望使孩子总是为自己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接受惩罚。为了逃避惩罚,孩子才选择说谎。而妈妈最后要惩罚孩子的理由,却是因为他说谎,前面犯的错误倒不再追究不再纠正。毫无疑问,教育在这里陷入了一个怪圈。如果家长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想他所想,允许他犯错误,减轻他的成长压力,而只是一味从家长的角度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那么可以预见,小智的说谎行为只会越来越多。最后的结果与家长的美好愿望可能背道而驰。

案例二中,小石的说谎与家长的溺爱关系密切。偷吃饼干可能是家里根本吃不到这些廉价的甜食,但甜食似乎对每个儿童都有吸引力;拿别人的油画棒用一下在小石看来也根本没什么要紧,因为家里的东西不是都可以随便拿的么?妈妈从来没有给他这方面的教育,反而在他出现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说谎时不加制止,溺爱护短。在妈妈眼里,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就算孩子真的偷吃一块饼干或用一下别人的油画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老师用不着大惊小怪。孩子的行为和事后的说谎确实并不严重,可是家长这种放纵的思想却是真的很可怕。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这样的说谎和放纵,那么可以想象今后问题的严重性。

四、儿童说谎的成因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5—6 岁儿童说谎,通常是这样一些因素造成的。

其一,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将想象当事实而说谎。比如儿童很希望得到一个玩具时,他可能对同伴说我爸爸昨天给我买了这个玩具,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种谎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谎,它只是儿童想象的反映。皮亚杰认为这是由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有其认知方面的原因,绝不能轻易将其斥为品质恶劣。

其二,由于记忆或语言表达不准确而说谎。比如妈妈去接孩子时问:“今天中午幼儿园吃什么菜?”孩子说:“中午吃鱼了。”事实上,中午吃的是鱼排。儿童年龄越小,记忆的时间越短,他可能已经不记得中午的菜了,也可能他不能准确说出这个菜名。

其三,因模仿而说谎。模仿的对象可能是父母或身边的人,也可能是社会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这种反面榜样的作用不可小觑。

其四,由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儿童因害怕受到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说谎。罗素说过,儿童的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当他们做错事将受到惩罚时,他们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而且有时候,成人先是承诺只要儿童承认错误就不惩罚,但当儿童诚实地承认错误后却加倍惩罚,这让儿童产生诚实还不如说谎的想法。另外,儿童有时为了获得成人的奖励或赞赏也会说谎。而成人对儿童说谎行为的不加制止甚至庇护,更会大大强化儿童说谎的行为。

从儿童说谎的成因可以看出,前面两个因素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发展而逐渐消失,而后面两个因素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会对儿童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诚实不说谎是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品德要求,为了培养儿童这种良好的品德行为,家庭教育应该做到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一个民主宽容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对养成孩子诚实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过高期望,过分严厉和过度溺爱都可能造成孩子说谎。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只对孩子提出高要求或者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在民主的家庭中,孩子安全感强,他信任父母的爱,知道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帮助,即使做错事也会承认错误知错即改,不会因为害怕而说谎;他也知道基本的规则,不会太过自我,不会目空一切骄纵蛮横,不会为了得利而说谎。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正面榜样。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不能言而无信不守诺言。家庭成员的教养方式要统一,不要一个说做错事要惩罚一个说孩子还小呢算了吧,如果意见不统一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论要背后去协调,否则就可能造成孩子察言观色说谎讨好。

再次,如果发现孩子在说谎,那么家长首先要分析原因,然后进行正面引导。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不能避免的,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贴上“爱说谎的坏孩子”的标签,而应该怀着宽容的心,抓住孩子说谎时的矛盾心理,缓解他的压力,给予正面引导。也要明确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好的行为,合理的要求无须说谎,靠说谎得到的奖励或表扬在谎言戳穿后不但要被收回而且要受到惩罚。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说明不能满足他的原因,不要敷衍对待或简单批评。有时候家长会在有意无意中引导孩子说谎,比如明明是睡懒觉迟到了却说路上堵车,所以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最后,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的诚实行为,并让孩子掌握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这样,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才会沿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前进,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袁传明,杨汉麟.名人论儿童“说谎”成因及对策.上海教育科研,2010,5.

[2]汪娟.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10,5.

[3]刘伟,张振.儿童说谎行为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综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4]徐宇晨.儿童说谎行为成因及其应对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小智小石惩罚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惩罚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真正的惩罚等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