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面八方形成合力,促进小学德育工作

2012-08-15胡小曼

文教资料 2012年1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进校园德育工作

胡小曼

(永嘉县实验小学,浙江 永嘉 325100)

德育工作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人士必须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认真分析看现状

不畏浮云遮望眼。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并从中寻找解决的方法。

1.德育内容拔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变坏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政府部门想未雨绸缪,早点教育孩子,很多东西提前渗透到小学的德育工作中,廉政文化进校园、预防毒品知识进校园、国防教育进校园等内容都要安排到德育教学中,至少要10个课时以上。这些德育内容说不重要那是假的,说重要则显得有点远了,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毕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让他们提早接受大人们处理的知识,未免高估了他们的大脑,容易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混淆,模糊了德育主干知识的构建。同时,这么多内容要进校园还扰乱了学校正常的德育工作,大量社会阴暗面会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学生提前对社会产生信任危机。

2.德育目的扭曲化。德育的目的简单讲就是培养学生有个好的习惯,为此,学校制订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广大学生及教职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校管理走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法治轨道上来。但是校园制度的形成和执行前提应当是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管理者的需要。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学校的红领巾监督员就好像苍蝇一样,每天总是盯着我们不放,一点也都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太讨厌了!”也有很多老师大吐苦水:“我对这些学生真是没办法管了,如果我在教室里,他们就会安静一些,乖一些,可我前脚一走,后脚还没迈出,教室里就闹翻天了!”像这样的“盯”“管”,无视儿童在制度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只是将儿童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往往导致他们消极反抗:他们遵守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班集体不被扣分,自己不因为违反了校园的规章制度而遭到班主任的训斥。

3.德育效果递减化。活动是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于是人们总是千方百计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参加,其意图是要用有意义的活动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可是很少会去深思这样的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效果。笔者曾就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中学生活动设计方面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很普遍:“如今的孩子劳动观念和能力太差了,要加强劳动教育”、“如今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抗挫折能力差,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今的孩子法制观念淡漠,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要加强法制教育”、“如今的孩子文明礼仪太差,2008年要开奥运会了,要大力加强礼仪教育”……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赶上了一拨又一拨的教育。在如此众多教育的加强中,德育迷失了自己,德育的效果越来越差。

二、群策群力促提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家长、社会等力量共同参与,才能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1.教育部门要“给力”。教育主管部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力量,对小学的教学组织工作有直接影响。比如上面提到的廉政文化进校园、预防毒品知识进校园、国防教育进校园等内容也都是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必须实施的,而且年终还要对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学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挤出仅有的时间安排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知道廉政文化、毒品知识、国防教育等内容对小学生来讲还不到时候,虽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为了执行上级的精神也“一竿子撑到底”,学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预力太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德育内容进校园的“准入”上要严把关口,不要让过多的、超前、拔高的德育内容过早地介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要授予学校在德育工作的主动权,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设置德育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学校教师要“努力”。德育常规,一抓到底。对学生的德育常规,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比如对学生仪表的要求,必须是严格的、一贯的,不能因个别学生而有差别对待,而且要一抓到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例如:小学生天性活泼可爱,上课了,他们还会叽叽喳喳的。老师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有些同学还会幸灾乐祸;如果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班主任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3.学生家长要“尽力”。当前,整个社会氛围里,学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动辄把责任都推到学校、教师身上,特别是学生安全方面的压力比泰山还重,这严重束缚了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手脚。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家长要义无反顾地负起责任,尽力帮助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完成德育管理工作,借助家委会的力量组织开展活动,比如开展儿童节亲子游活动、假期短途旅游活动、周末户外烧烤活动等,再邀请教师共同参加,在活动中聆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活动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家长们的“尽力”,其一让学生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班集体,让他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其二让家庭与学校、家庭与教师、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体验,增长社会阅历和生活知识;其三由家委会组织开展活动,家长全面参加,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了坚强的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会有效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处理与家长们的关系。

4.社会各界要“合力”。社会各界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网络环境、文化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认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工作,积极扩大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面。校园周边的店铺的经营者必须诚实经营、良心经营、合法经营,不要用赌博机、电子游戏机、低俗文化品等不健康的商品来赚取学生的钱财误导学生的人生;政府有关部门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制止只顾谋利、无视社会效益的行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定期安排时间到学校为小学生做讲座,传授成长的历程、工作的快乐、生活的实在等,自觉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最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渗透、整体协调的育人格局。

三、细雨润物滋心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声的、潜在的、持久的,一个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能让学校、学生、家长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学校和谐发展。“德育工作你我他,和谐发展靠大家”,“有感”的德育工作,不用强制性的刚性条款制约学生行为,学生会自觉把校纪校规内化为自己的言行,进而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会把学校当成自己真正的家园,对学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是学生健康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校风校貌自然会熏陶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情,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三是家长放心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校风校貌都是家长所欣赏的,也是家长放心的,更是社会所期待的。

综是所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要齐抓共管,齐心协力,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明.教育改革论文汇编[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4]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沉重忧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进校园德育工作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