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淮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究

2012-08-15徐燕秋

文教资料 2012年16期
关键词:秦淮南京历史

徐燕秋 王 珺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00)

1985年,南京市政府对夫子庙地区开始进行修复,使其形成以大成殿为主体,既有明清风格,又不乏庙市街景特色的古建筑群集中地。这里再次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它所处的秦淮风光带1990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中国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互相隔离,而南京夫子庙的繁华,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颇富地域特色的秦淮文化。而从历史渊源上来讲,秦淮文化形成和发展之际,不仅国内思想界儒道释鼎足而立,而且外来文化源源而入,这种思想文化的多元格局造就了秦淮文化精神的多质特征。

一、历史观的秦淮文化

关于秦淮文化的研究,在文人学者和政府号召的结合下,迄今著述颇丰,文人着力研究挖掘秦淮文化的历史脉络,向世人及后人昭示其文化形成的踪迹,当如数历史珍宝件件桩桩,另外,则着力于研究秦淮文化发展的当代价值,诸如遗迹保护、旅游开发。金陵客认为秦淮文化是一种地理文化。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文化是南京的母体文化,又是一种历史文化。秦淮文化的历史底蕴异常丰厚,历来为世人瞩目。从秦汉以来,中经六朝繁华,虽隋唐宋元一度衰落,却已成为文人墨客幽然怀古之地,到了明朝,朱元璋统一天下,南京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末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在南京的殊死战争,辛亥革命定都南京与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无上光荣,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辉煌胜利,这一个半世纪以来南京城里的风风雨雨,成为南京历史文化中最令人难忘的章节,也是秦淮文化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历史因子。

秦淮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对当地人们的理念、行为有深刻的影响。一个特殊地域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观念,已经成为某种深刻的记忆,在秦淮河水滋养的地方世代相传。因此,尽管近百年来,传统文化不断地遭到批判否定,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在鳞次栉比中远离地基,不同的城市开始越来越相似,人们需要寻找城市的独特性依据,需要在城市古老历史中发掘其与众不同的元素,这时候,地方传统文化宛如儿时的记忆开始悄然回归。

二、社会的秦淮文化

秦淮文化还是一种社会文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看,秦淮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从文化性格上分析,南京虽是古都,却是偏安王朝的都城,又地处富庶的长江下游,所以南京人形成了不思进取的、悠闲风雅的故都文化心理。南京人之悠闲风雅,如《儒林外史》里描述的场景,是“劳动人民”卖完货后,到永宁泉吃壶茶,然后到雨花台看落日。①

秦淮文化洋溢着香艳气息,对此研究也颇多着墨,这一方面确实是秦淮河房深赋的魅力,另一方面从侧面体现着某一时期的文人气节和文化潮流。②③

秦淮文化更突出的是塑造并影响了每一个时代的文人群体,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读书观。秦淮自古就有爱书、读书、藏书、著书、刻书的风气。从周处读书台、二陆读书台传说开始,到六朝中,秦淮书香四溢,咏吟声通及秦淮河两岸,此风源流不绝。南朝宋人谢弘微是史载第一位秦淮藏书家,虽贫贱,但藏书数千卷。梁武帝萧衍爱藏书,影响天下,“四境之内,家有文史”,这是秦淮读书藏书的顶峰。南京历代藏书达十万卷以上者有焦斌、朱绪曾、丁雄飞、黄虞援、袁枚、孙星衍、甘福等人,成千上万卷者不计其数。千顷斋、五车楼、津逮楼名满天下;从无想山人、青溪居士、四音山人、梅痴居士、愚园灌支、无不悔翁等雅号上,可想见读书人的稚趣志向;文学社团如社、白社、长干社、苔岑诗社等星罗棋布,秦淮青溪是文人经常吟咏的场所;秦淮二妙、东城三金、长干三诗僧、秦淮四姬、金陵二王、白门四俊、石城七子、江东三大家等,这都是秦淮文化中的佼佼者。④

在秦淮文化的研究方面,在文化的历史性和文化的实用性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秦淮文化的由来发展,以及秦淮文化的内涵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帮助,也为在挖掘基础上的文化利用提供了资料史料,故有今日南京之秦淮旅游开发吸引每年大量观光客前来消费,古为今用,发挥温热,而我们认为秦淮文化的已有研究不仅有学术上的价值,而且具备学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功能。

三、现代性的历史文化题材

从历史上看,“现代化”一词是用以代替“西方化”的,因为人们承认现代化过程的普遍意义。⑤现代化过程虽起源于西欧,但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其余各地,因此表达这一过程的概念不能局限于地理上的“西方”,而应当比它更广阔。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求,不仅在于普遍以西方为标准,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古为今用的意识。在对待各有特点的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开发态度上,“现代化”的要求日益清晰地表现出价值实现的急功近利。

文化通常不仅指文化的有形表现,如音乐、语言和礼仪传统,而且指与创新有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而在中国当今,开发利用古老文化的策略变得越来越趋向一致,那就是重形式轻观念。在今日中国之城市文化研究和城市旅游中,老街开发和项目多如牛毛,几乎成为城市开发之必选。名气大的如云南丽江、湖南凤凰和芙蓉、杭州宋城、上海老街,江南的周庄、乌镇、南塘、屯溪、高淳,更有许多对游客影响不大的。老街跟风潮中典型的是传统建筑式样(以式样为主,材料上掺杂大量现在建材冒充古材),沿街商铺以售卖传统商品或地方土特为主,有些老街项目还出现古装打扮。这些形式上的仿古,成效显著者,是极易被模仿山寨的,因为其“仿古”主要在于形式上的高“仿”。故而,急需深刻挖掘地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寻常”的文化魅力,整理和提升其文化的独特性。

历史研究在重纵向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其横向的比较。秦淮文化之盛年,与中国同期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领先的特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比对,了解当时秦淮文化的先进性,后人在理解秦淮文化的内涵之时,不仅要了解其构成成分,更要了解这种文化对比其同时代的先进度,以这种精神内核指导新秦淮文化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由于明清时,秦淮河夫子庙(贡院)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试场所,极盛时超过2万个考试席位,出产了超过历代状元总数一半以上的考试明星,而明清时候国人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途径就是以科举为绝对之主要,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当时因科考而繁华的秦淮文化应该能在某种程度上有领先朝局的先进性(被模仿)。

因此秦淮文化的价值意义,应该表现在它对文人思想的影响性,它对社会大众生活追求境界理想的影响性,它对后世的影响性,等等。

城市历史的保护,绝不单指建筑物实体、街道形态等物质外壳进行复原、保护,还包括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内的整体文化环境保护,这才是根本。

秦淮文化作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的历史社会文化形式,除了以乐律书画、文学文字、建筑桥梁等实际形式标明它的独特性之外,更主要的是秦淮文化具有地域的认同感,吸引人们形成趋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文化发展的追求上,有必要对文化的认同感、价值观引起足够重视。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与科技的互动结合,使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思想的载体,日益渗透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⑦城市是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成长起来的,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每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闪现着它的文化光彩,沉淀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说:“作为世界人们普遍向往居住的城市环境应该是拥有历史传统,有新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城市……”城市本身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最能引人入胜、最能打动人心、最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是在这个城市中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和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历史和历史所造就的独特人文魅力,才是这座城市的真正意义所在。一个城市曾经营造的历史文化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关系到它能否延续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能否引导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

注释:

①胡阿祥.南京历史文化概说及其回顾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4.

②裘玲玲.中国传统文人的秦淮情怀.文教资料,2008.5.

③薛若琳.《桃花扇》与秦淮文化.光明日报,2006-5-12.

④余日良.秦淮文化人文精神初探.江苏地方志杂志,2001.01.

⑤杜维明.多种现代性:东亚现代性涵义初步探讨.新华出版社,P314.

⑥李刚.文化创意产业对转型城市的影响与内升途径.上海城市管理,2012.1.

⑦黄瑛,官莹.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中的文化环境保护——以南京夫子庙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龚慧.秦淮风光带旅游商品策划对策与研究.企业文化,2011.10.

[2]从史海书山到桨声灯影——秦淮地方志工作与秦淮文化.江苏地方志,2011.06.

[3]许旸.宗法意识下的秦淮花灯艺术研究.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王玺.南京秦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03.

[5]孙峰.让秦淮河水滋养文化名城.群众,2010.05.

[6]李修福.历史文化名城原真性探讨——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红河学院学报,2010.06.

[7]王长才.“清凉山文化”刍议.民主,2009.12.

[8]王凯,闫旭.秦淮滨水文化的挖掘与探索.江苏水利,2009.12.

[9]王凯,徐惠民.秦淮河——浓缩了南京的灿烂文明.江苏水利,2004.10.

[10]张翠蓁,姚亦锋.滨水景观设计及其历史文化承载再现的研究——南京外秦淮河规划.中国园林,2004.10.

[11]王悦.秦淮船宴的研究与开发.美食,2004.01.

[12]于曰良.秦淮文化人文精神初探.江苏地方志杂志,2001.01.

猜你喜欢

秦淮南京历史
南京比邻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南京不会忘记”
秦淮古今不了情
南京·九间堂
秦淮是道任意门
新历史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