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精神与油画教学

2012-08-15孙仕荣

文教资料 2012年12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油画

孙仕荣

(江苏教育学院 美术系,江苏 南京 210013)

人文精神与油画教学

孙仕荣

(江苏教育学院 美术系,江苏 南京 210013)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是盛行于西方教育界的现代教育理念之一,油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因其人文内涵与实践方面的深厚博大而使得人文关怀成为其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人文环境中理解人文精神,在教学和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人文价值是提高油画艺术学科品位与发展油画教学的核心所在。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 真、善、美 油画教学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成为盛行于美国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以T·B·格林菲尔德(T.B.Greenfield)为代表的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家运用后现代主义研究成果对科学“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了批判,并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1]

梳理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存在与发展一直与理性的科学精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典形态下的人文教育寻求情感与理智的“混沌”结合,人文与科学的统一性存在于思辨式的哲学思想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主张恢复人的地位,并借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来反对神性、张扬人性;19世纪初,新人文主义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科学与人文一起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欧洲近现代工业革命浪潮的影响及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危机意识,崇尚机械文明与反工业文明的唯科学与反科学论相继产生,甚至走到了对立的边缘;后现代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科学、哲学发展的反思及人文精神的再次觉醒,科学与人文再次走向新的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阶段,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随之发展成熟起来,这种人本化的教育思想也逐渐成为当今各类教育活动的参考坐标。东方人文主义思想虽然不像西方一样借助科学的力量反对神性、张扬人性,也不像西方人文思想里所推崇的个性自由、体现人性,但其“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却与西方人文思想是一致的,这体现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目标。

二、油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油画艺术虽然是西方艺术的舶来品,但在当代中国却与传统水墨画一起成为了两大主流美术学科,从最初的服务于宫廷肖像到当代的寻常百姓,其本土化的人文形象不仅表达了当代中国特色的人文情怀,而且阐释了当代中国意蕴的人文精神,如何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呢?

1.感知人文环境,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学科领域既有某些共性特征,又有诸多个性化的实践特征,并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演变。战后随着资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的物化现象逐渐加剧,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利润追求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个体人的关怀,这也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对人的内心价值世界的研究,即“完美人性的形成”及人的“自我实现”。人文关怀同样也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油画教学理应负起人文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感知人文环境,不仅需要油画教学在题材上寻找人文素材,还应该在精神内容与形式语言的结合上体现人文诉求与本土语言的审美融合,使本土化语言的美学内涵与当代人文精神的理性诉求相结合,这是油画艺术教学活动的方向之一。因为脱离精神的语言表现只能是抽象空洞的形式躯壳,语言的创造离不开审美过程的体验,美的体验离不开主客观的统一,离不开对当代现实人文环境的关怀。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曾言:“如果说表现中国现实社会的本身就体现了油画艺术的时代价值,那么,通过这种当代人文精神的表达,也必然意味着适宜于这种人文精神表达的本土油画语言的审美创造。”[2]油画学科的时代价值正在于这种对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表现,而这种价值又鲜明地体现为真、善、美的当代追求。

2.真、善、美与人文精神。

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依据官能心理学的标准将人的本质力量知(认识)、情(情感)、意(欲望、意志)对应为不同的价值目标:真、善、美,人的认知目标在于真,人的意志目标在于善,而人的情感目标在于美。[3]

简言之:真与假相对立,是指对客观真实的认识和求真的态度,属于哲学认知范畴;善与恶相对立,是指人的行为及品性符合人性并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属于伦理学范畴;美与丑相对立,是指事物存在的形式、精神内涵能够使人产生感官愉悦的特征,属于美学范畴。就油画教学而言,真、善、美有着不同的实践内涵。

首先,油画教学中对“真”的价值追求是人文精神的起点所在。

“真”的价值涉及油画作品如何实现与生活的对应性关系、如何反映社会生活、如何揭示生活的规律。这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①油画学习或创作目的之一是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或写实性地描述自然客体,客观现实既是现实的人和物,又是现实的社会状态。②以批判的人文精神反映现实生活,不仅需要有求真的态度,还需要有求真的勇气。真的追求不仅是技法的写实,而且是对社会本真状态的揭示和假、恶、丑现象的批判。

其次,油画教学中对“善”的价值追求是人文精神的本质所在。

“善”的价值体现为艺术伦理学方面,其目的是解决作品中价值判断问题,即是否反映了社会历史的进步要求、是否具有普世的正义感、是否对社会生活现象做出了正确的道德判断,所塑造的视觉形象是否具有道德上的典范意义等。因为善的伦理复杂性之故,在油画教学中也是最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内容,如东西方艺术之间,由于宗教、哲学、文化的差异,其承载的“善”的理念既有共性的方面,又有个性差异的方面,即使在先秦各思想学派之间亦是如此。关于“善”的实践讨论,离不开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的孔子“仁学”思想的解读,孔子将“克己”、“爱人”、“力行”作为儒家“为仁”的三原则,分别从克己复礼、施仁与人、身体力行三个方面协调人际道德关系,这是孔子将“仁”的理念与人相结合的产物,突出了“为人之道”——按人伦道德、典章制度、法律法规的标准和要求去为人处世。[4]这种对人性的把握饱含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学思想传统,使得“仁学”思想成为东方人文主义思想核心之一。就油画教学而言,其本土化进程除了一定程度参考西方伦理学思想中的价值谱系之外,东方伦理学思想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最后,油画教学中对“美”的价值追求是人文精神的灵魂所在。

“美”的价值体现为艺术学与美学方面,它研究的是艺术精神如何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如何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反应,如何达到形式与情感的完美统一。与善的伦理复杂性一样,美学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也有不同的理解(如从主、客观关系对美本质问题的解释就存在不同学说),但正因为美学思想的深厚博大,油画艺术在历史长河之中与之一道呈现出众多异彩纷呈的绘画流派。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对艺术美特征的把握与创造?我国著名美学理论家李泽厚先生说得精辟:“我曾把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叫做‘真’、把人类实践主体根本性质叫做‘善’。当人们的主观目的按照客观规律去实践得到预期效果的时刻,主体善的目的性与客观事物真的规律性就交汇融合了起来。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和根源。”[5]所以,把握了“真的规律”与“善的目的”就把握了美的统一,掌握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自我确证”(马克思将美的本质阐述为共产主义的人与对象的关系)就掌握了美的本质,[6]由此可以说,更高精神形态的人文理想之“合目的性”与社会发展之“真”的规律性相统一时,自我确证便具有了深刻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内涵,而这正是那些伟大的油画作品之“大美”所在。

另需指出的是:我们在坚持真、善、美审美价值标准的同时,还需警惕来自西方后现代艺术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尽管这些后现代主义以宣泄个人情感、打破一切规范约束为由努力使自身蒙上人文关怀的合法外衣,并给自己冠以艺术救世主的美名,但其间某些无序、无美的反艺术玩世心态及低迷沉沦的反美学姿态都是必须摈弃的糟粕。所以,我们要一面倡导人文关怀,一面必须厘清人文精神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历史差异、学派差异等问题,看清问题本质,努力使油画教学充满人性关怀的伟大力量。

综上所述,油画学科美学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对人文环境的真正感知,离不开对人文精神的合理渗透,离不开对真、善、美的准确把握。正如方仪先生在《关于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畛域与课程结构之探讨》一文中所言:“如何使艺术学学科置身于强大的人文科学的关照之下,这是事关艺术学学科艺术品质升华的根本。”[7]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人文科学的关照之下,油画学科必将迎来其在中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1]孙锦明,胡平凡.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及其实践价值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2]尚辉.在关注现实中探索油画的民族学派[J].中国油画市场,2011,(5).

[3][6]张黔.艺术美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王瑞良.浅谈孔子的仁学思想[J].才智,2011,(5).

[5]李泽厚.美学四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4.

[7]刘伟冬.艺术学新视域[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99.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油画
一张油画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油画《塬下》
油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