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有效动态生成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思考及对策

2012-08-15戴学琴

文教资料 2012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动态生命

戴学琴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22)

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评判依据。有效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形态,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课堂生成,能激发师生双方的创造欲望和智慧潜能,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从而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构建有效动态生成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思考和策略谈几点认识。

一、构建有效动态生成的思想品德课堂的理性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还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的相互作用,他们不是被动地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在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同时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利用情境、协作和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有效动态生成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情感交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罗杰斯提出: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不是“教授”,而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潜能的发挥。构建有效动态生成的思想品德课堂在于由对话、合作、展示支撑起的有意义的学习,即学生依凭各种日常经验,自我发现、自我拥有,且最终能够产生改变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经验,使得一个人“变成一个愈益流动、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成长的人”。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和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有连续性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存的创新性质。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能对自己放入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高自我成长的需求,促进道德践行,丰富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构建有效动态生成的思想品德课堂的策略

1.精心预设教学,促成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过程,是教学的起点,也是促成课堂生成的首要条件。如果教师在课前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缺少对学情的正确分析,疏于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对课堂生成就会感到“底气不足”。当面对精彩纷呈的生成资源,就会手足无措,从而遭遇课堂教学的“滑铁卢”。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学定教,凸显预设的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全面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清晰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牢牢把握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思维活动的走向,以凸显教学预设的主体性和针对性,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顺学而导”,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2)适当开放,营造生成的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课堂设计有开放性。开放的课堂才能充分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创新地去探求知识,获得新知识,才能使课堂绽放异彩。但此处的开放,教师作为师生平等中的首席,要有绝对的调控能力,要有放有收,开放有度。既要做到适时、适度地放出去,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在适当的时候收回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如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搜集典型人物的爱国事迹,可以是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也可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只要求学生将所讲的事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适当开放,营造良好的生成的空间,可以实现“无法预约的美丽”。

2.实施“互动式”教学策略,推进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能推进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可采取以下策略。

(1)小组活动策略。

为了发挥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我将学生按照性别、兴趣、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实行同组异质、异组同质。这样,待优生可以在特优生的个别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特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分组方式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自我表现和自主发展的机会。在课堂上实施小组活动策略,不仅符合学生追求交往、自由表达的需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而且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辐射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帮助,学会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实践证明,实施“互动式”教学策略,使得一个人“变成一个愈益流动、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成长的人”(罗杰斯),能有效地推进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

(2)个人自学策略。

个人自学策略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而是一种体验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为教师最直接指导学生、参与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了条件,也便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自学有收获,更易体会成功感,激发更强烈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精心编制导学案,用导学案引领教学,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每节课都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设置的问题进行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的同时开展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加以指导、监控。个人自学策略一般经过感知教材、个人展示、质疑讨论、点拨疏通环节,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进行有效评价,提升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师的教学评价的好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要让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评价成为课堂动态生成催化剂,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饱含深情进行有效评价。

在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排在首要地位。当老师真诚地注视着学生,对学生的回答饱含深情地进行点评时,学生感受的是老师对他的尊重和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在“难报三春晖”一课教学中,一位学生谈到父亲顶着风雪背着他到医院就诊的感人场景,我充满深情地点评:“于细微处见真情,生活处处都有爱。”

(2)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及时的评价也有延时的评价,即时的评价能让学生迅速知道对与错,学会用独特的视角认识教材上的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节公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需要关爱”,我进行了现场调查:你伤害过某种生命吗?这件事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戴林纯同学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夏天,蚊子叮咬我时,我将蚊子打死了。”在场听课的老师大笑。这时如果一笑了之,就一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当其他生命侵害人类健康时,人类应束手无措。于是我急中生智,解释道:“每种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需要尊重和关爱,但如果某种生命威胁到人类健康,我们就要消灭它,你不必懊恼。”把握恰当的时机,充满智慧地评价,让学生不经意生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深化,挖掘出了更加宝贵的资源。

(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学习者、教师、学习伙伴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相对应的,也应该成为学习结果评价的对象。近几年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小组成员的自评、组内成员的互评、加强组间的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能有效提升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

总之,构建有效动态生成的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我们更理性地思考与探索。钟启泉曾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有效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教学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是教育真正的、永恒的价值追求。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1.6.

[3]叶澜教授领衔主编.新基础教育.广西师范大学社,2009.5.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动态生命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