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运用的现状与编写的思考——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为例

2012-08-15徐宗法

文教资料 2012年7期
关键词:用书资料人类

徐宗法

(永嘉县碧莲镇中学,浙江 永嘉 325116)

教师教学用书也叫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教学参考书的名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有“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指导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师用书”等不同名称,配合新教材而出版的教参命名为“教师教学用书”。这些名称变化反映出教参编写者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然而,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令人非常担忧,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对教师教学用书在编写方面提出几点思考,与同仁共勉。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颁布,历史与社会教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虽然新课标的思想、理念在不断落实,但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沉闷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应试教学模式依然流行。我通过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这一状况的产生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受原有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理解新课程和运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尤其是对《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尽管新课程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有些教师还在沿用老教材的教学方法,对新事物缺乏认知的积极性;网络资源的丰富,下载课件及教案相当方便,一些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根本不屑一顾,整个学期下来都没有翻一下,甚至对教师教学用书还进行口诛笔伐。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一次参加某学区教学调研时,我听了一堂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调研课,这位老师是用课件上的,课后问他:你的课件是怎样做出来呀?有没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他的回答很明确:我从不用教师教学用书,现在现成的课件多的是,不用自己辛苦了。是呀,网络资源共享多方便,又省力省心省时。现状是严峻的,因为它严重违背了教师教学用书编者的初衷。教师教学用书是专家们依据历史与社会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和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师理解新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它尽管以历史与社会教材附属品的面目出现,但对大多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在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一些一线教师却无视教学用书,甚至不用教学用书,这样无疑失去了一笔宝贵的资源,以致加重了备课的负担。

二、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的几点思考。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除了部分教师在教学用书中找不到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之外,还同教学用书的内容编写有一定的关系。以改变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现状为目的,我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供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现行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只罗列了单元教学目标,而没有明确课时教学目标,这样笼统的教学目标给教师带来许多不便,因为教师上课是按课时来教的,而不是按单元上的,所以一些教师很难抓准课时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仅罗列了5点单元教学目标,而没有课时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所定位的课时教学目标也不同。比如:在某学区的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调研活动中,三位开课老师都上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人猿相揖别》:第一位老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第二位老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②通过观察、思考,感受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解读有关资料,分析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②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3)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②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进化进程的影响。

第三位老师在备本课时教案时就没有确定教学目标,只有教学要求内容如下:(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观察以上三位老师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我们发现,第一位老师将教学要求内容直接套用为教学目标,第三位干脆不定教学目标,直接用教学要求,这两位老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概念没有弄明白,其实两者不能替换。第二位老师定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似乎很好,但是观其内容,又有些乱。因此,如果教学用书向大家提供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无疑就会给广大教师指点迷津。

(二)提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现行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中,只对课时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结构分析,却没有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给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例如:在某学区的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调研活动中,两位开课老师都上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第一位老师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确立为:(1)教学重点: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2)教学难点:理解劳动对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第二位老师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确立为:(1)教学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教学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以上两位老师对同一课时确立了不同的重点、难点,不仅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且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的侧重点造成不同。更值得探讨的是,他们仅仅确立了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未提供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更何况他们确定的重点、难点内容未必就是公认的重点、难点。因此,我认为,教学用书中如能增加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部分内容,将大大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三)提供教学评价建议应体现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学评价建议”应包括教法建议、学法建议及评价建议,是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某些学法,达成学习目标的建议。然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评价建议”部分仅用一段话做些简单的说明。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猿相揖别》中的“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如下:“本课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出现的先后顺序,能否合理地想象并简单地描述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情况,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以上的“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其实仅仅停留在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与学的评价并未体现出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教与学如何和谐接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学用书提供体现师生交互作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体现师生交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提供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教学用书的习题答案设计要建立多级标准,问题解答不能仅停留在给出答案提示,而应提供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对答案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便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及音像资料。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和传播的音像、文字材料的总称。正如马克思所说:“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资料,分析它的不同发展形态,并搜索出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在教师用书中,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参考资料,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目前教师用书中“参考资料”的内容选取以文字为主,显得相对单一和无趣。纯知识性的介绍使得这部分内容缺乏可读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更显得干瘪,没有血肉,激发不了教师阅读的兴趣。因而,教学用书宜增加图文资料,增加课文内容相关人物的趣闻轶事,甚至是音像资料,否则容易枯燥乏味。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选用也能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资料的兴趣。”可见资料选取的重要性。例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中发现,本次活动涉及很多历史学、神学、佛学、美学、建筑学、文化传承与传播、环境与气候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而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非常匮乏,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用书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便于教师采用,以解决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六)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教师教学用书若能根据每一学习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评价建议等编写具体的教学案例,以案例的形式供广大教师参考,则将更好地展示编者的意图和促进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既要有对本学科高屋建瓴的综述与介绍,又要有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指导;既不能写成一部教学理论著作,又不能落入“备课笔记”的俗套;既要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又要指导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教师的教学在保持与编者的教育理念、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思路一致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用书资料人类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吃书与用书
关于农家书屋用书出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