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师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012-08-15池秋平

文教资料 2012年7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想信念理想

池秋平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1)

思政课教师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池秋平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1)

本文以胡锦涛“讲话精神”为指导,提出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担当起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神圣职责;二是明确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思政课教师 高职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主导作用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满怀热情地对广大青年人提出:“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贯彻“讲话精神”,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虽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冲击,某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要素。只有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才可能使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使青年学生“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占据青年学生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种种原因致使他们思想上更加迷茫,更需要有人予以及时的关怀、疏导和帮助,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由于学制、学科的限制,高职生在校时间短,人文学科开设的学时非常有限,这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从事高职学生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担当起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神圣职责。

(一)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这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第一,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些老教师讲课受学生欢迎,除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外,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往往是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更应当从党的事业的高度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的教育。

第三,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要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动力,一种终身追求,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意识、党性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疑释惑,澄清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

第四,要遵守党的纪律。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政治纪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有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职责,在课堂上应当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口无遮拦,随便乱说,更不能把自己放在党的对立面,不负责任地发表有损党的威信的言论。

(二)讲究教学的艺术和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工作,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力争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有所收获,每一个内容都有所启发。这样做的益处是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在接受知识中得到关爱;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授课的技巧,用精彩的导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用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耐人寻味、无限遐想的方式结束授课。要杜绝简单的教学方法,需采用“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时尚式教学”吸引学生,“快乐式教学”寓教于乐于学生。找到教与学的切入点,让学生与我们的教学产生共鸣。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要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着力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要由“灌输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变,努力转变理想信念教育理念。

“养成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的实践观察思考身边真善美的思想道德情感,并自然而然地模仿形成与道德示范者相似的思想道德行为。为人师者,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身作则、躬亲示范、言行一致,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平凡的思想道德楷模,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学生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的影响教育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浓厚的思想道德情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四)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渠道。

佩恩特曾在俄勒冈大学 (University of Oregon)法学院担任终身法学教授。2002年—2005年间,他也曾被伊利诺伊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法学院聘为法学讲座教授 (the Guy Raymond and Mildred Van Voorhis Jones Professor of Law)。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合班上课,听课学生众多,同时课时有限,造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不够。因此,想要让学生把自己思想上的困惑、难题主动向教师袒露出来,取得学生的信任,就要拓展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渠道。比如将自己的E-MAIL、QQ号、博客、电话等联络方式告诉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下与学生主动聊天,注意学生的思想波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课堂作业灵活布置,开拓书面交流模式;认识到学生的事情无小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春雨润物地传授做人的道理及正确的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

二、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把理想信念作为高职学生人生奋斗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可实现性才更赋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增强人们的信心。因此,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高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胡锦涛指出:“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面对“90后”高职学生,这一更加关注自我、更加务实的特殊群体,理想信念教育应该适当转换角度,更加贴近他们的思想与生活的实际,把理想信念问题的解决融会在关注他们自我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把社会理想、长远理想、崇高理想的实现融会在个人理想、近期理想和一般理想的实现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融会在对他们的价值选择与判断的培养之中,真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明确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分层次的、具体的。必须使学生准确把握,层层递进,才能潜移默化,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1.正确的生活理想

高职学生的生活理想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向上的生活理想。教育他们要从生活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

2.明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一种职业教育也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奋斗终身。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学生在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后,做到爱岗敬业,保持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3.良好的道德理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党和国家的立场上来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确立坚定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政治理想。

4.坚定的社会理想

在当前个人理想膨胀的情况下,要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理想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广大的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探索和思考。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问答[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7.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想信念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