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分析

2012-08-15孙继红

文教资料 2012年7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美术

孙继红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分析

孙继红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本文以加强美术课程结构内容设置应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和能力等三个方面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作出分析。

师范教育专业 美术教育 课程结构

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师范教育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重要的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课程结构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本着以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受欢迎”的小学教师为目标,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学科特点、课时情况,以及教材提供给任课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提供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学科的课程结构应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编排组合,科学地安排高中起点三年制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公共必修课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打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做分析。

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高中起点初等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同美术学科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美术基础普遍比较差,学生也存在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师范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等方面认识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如果本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安排美术课程结构,学生就会在这一学习阶段受益匪浅。

首先,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互协调,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无论何种教学内容,自始至终都贯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需要自觉养成美术观察习惯,即整体观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整体观非常重要,这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整体观能力的形成,对于满足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需要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的绘制、素描写生、中国画的学习、版画、手工制作等这些美术技能课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对于学生整体观的培养、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学生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职业意识的尽早确立、完善学生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应具备的造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师范院校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时有限,不宜过多采取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在师范专业美术课程结构的前期阶段,如果过早进入很专业化的美术学习训练模式,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应该充分发挥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绘制、教学挂图、手工制作等几种美术技法、实用技能方面的学习训练在本专业、本阶段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帮助师范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学会更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将此方法作为一种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美术观察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师范学生了解简笔画、教学挂图、电脑课件、手工制作教具、板报这些具有描述知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形象直观、要素特征明显等特点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对于增强师范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学科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下一步素描写生、中国画、版画(纸版画、实物版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造型艺术中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方面,如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平面与立体空间的关系表现等学习内容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相对会比较顺利。

这一阶段美术技能课的教学课程结构的科学安排,在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掌握观察与表现的基础造型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色彩艺术修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师范专业学生尽早明确,学好美术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用好用活课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合理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人文性是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作为造型艺术的美术,早已成为社会思想传播的媒体和工具,甚至包括观念意识的形成和确立。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担当的使命。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重要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艺术美的感受和评析能力,是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美术鉴赏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由于中外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等课程大部分师范专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触得很少,因此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讲授的一门课程。我认为,美术课堂上的技能技法训练课同美术鉴赏课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安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途径。比如在素描写生课、色彩性能练习课期间穿插西方绘画名作鉴赏,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及重要绘画作品的概况;在装饰色彩画、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中国绘画名作鉴赏,提高学生对民族绘画的欣赏能力;在图案基础、手工制作课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实用美术的鉴赏知识,等等。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技法课的学习,在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结构、色彩、明暗、工具材料等美术基本要素技巧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以课题方式,增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积极进行课下思考、自学、拓展,有利于培养主动思考、勇于表述的学习精神及对于古今中外美术文化的思考认识能力,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参与学习。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鉴赏课的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在培养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及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针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胜任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国家的兴盛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注重培养、发展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的颇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我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美术教育在技巧训练和情操陶冶的教学背景下,任课教师应在注意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强调课内外实践方面做足文章。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美术课上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明确了技能是成就一切的工具,在具备基础造型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应本着基础知识和技能只有与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的教学宗旨,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如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的简笔画创编、创作及自由设色练习;在培养、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色彩艺术感知力、色彩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色彩艺术创意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的色彩教学中的发挥色彩性能练习活动;板报设计、制作的教学活动;在师范高年级阶段的手工制作课上,教师配合学生试讲、教法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创作手工教具的教学活动。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教师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美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们相信,敢于联想、善于表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未来教师,今后才能正确引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

另外,学校可以广泛开展美术兴趣小组以补充课内美术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还会起到“小先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班级、年级其他同学学习美术、学好美术发挥着积极作用。美术评价也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业、作品展,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通过美术展览的艺术活动平台,对学生产生激励、鼓舞作用,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加强课程结构内容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美术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在加强学生美术综合学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意义深远。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美术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师范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