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2-08-15刘小四

文教资料 2012年7期
关键词:主体阅读教学语文

刘小四

(沙河市蝉房学区,河北 沙河 054105)

阅读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根据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活动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构成阅读的主要因素是:读者主体,读物客体,阅读操作,阅读活动的时空环境。一般地说,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权者,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主权的实现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拥有阅读主权的人。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可使用“以记为主,自由讨论、交流”的方法,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增强口语交际的本领。

课堂上的自由讨论,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不说,不问,是什么原因呢?这些学生主要怕读不好,说不准,同学笑话,教师责备。因此在课堂上,多给同学提供说的机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多以表扬为主,激发学生多发言敢交流。这样学生参与的兴趣高了,同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高了,又促进了学生课下的互相讨论、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气氛活跃了,不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而且能力得到了提高,意志得到了锻炼。

阅读教学要气氛活跃,还要活而不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问题,有的问题是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而有的却毫无意义,跟教材毫无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指点,教师梳理问题,再围绕重点让学生展开交流、谈论,讨论先在小组里进行,对学生在学习交流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指导,在学生不理解时适当讲解,教给学生一些学法,使学生逐步达到会学。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安排学生交流的时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生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人”决定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要想走出阅读教学的低谷,冲破阅读教学的瓶颈,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首先要尊重个性,突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应不断地加以正确评价,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加强。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是我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放飞想象,积极思考,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我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尽量做到与学生富有活力和创意地对话,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闪烁的童心,张扬的个性。这样的教学设计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们敢于积极思考、发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要允许质疑,鼓励批判。“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甚至批判的勇气,并对学生的质疑、批判有一个积极合理的评价。

在教学中,允许质疑,鼓励批判的做法,是一种教学体制的创新。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一个个看似荒唐的看法无不渗透着孩子们的真知灼见。

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阅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要求学生口、脑、眼、耳并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阅读教学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文化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不会阅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不会阅读,几乎等于不会学习,一个人文化底蕴的深浅,首先,取决于阅读素质的优劣。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在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最大,用的课时最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最大,花费的时间也最多。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质的飞跃。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现代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对话式”阅读教学也涉及学生观的改变,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既有历史性又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真正做到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它将会给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带来怎样的益处呢?毫无疑问,它将会大大推进整个语文教学的进程,使语文教学发生质的飞跃,具体说来,它将会有多方面重大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智慧,获取外部世界的知识和信息,开阔视野,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语言与思维互为表里,其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着阅读教学是最贴近智力核心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是思维活动的二者结晶,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必须借助思维的介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疑能够培养、健全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学习作者的态度和方法,培养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通过理解、记忆字词句篇,培养理解力、记忆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较强的阅读能力。而这些是当今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解决作为个体的现代人与其所处的信息时代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好地服务于这个信息时代,并得以生存和发展。

第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优良的思想素质。

任何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都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教学实质上是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也必然是受到作者思想影响的教育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内化过程。影响着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将有利于教师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敢于求异,不时迸发创新的火花;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批判,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放飞学生思想,激发学生想象,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探究,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综合说来,阅读教学有着多方面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期待和质疑、自由的阅读联想和推论、有效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自动的阅读反思和批判、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和肢解式的分析,学生的阅读主权来自于阅读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来自于学生阅读的需要和兴趣,来自于自身的认知矛盾,来自于阅读和他们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结合,还来自于逐渐掌握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有了阅读的内动力,阅读就可以成为一种人文的阅读、思想的阅读、生命的阅读。阅读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了阅读的主体意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具有了阅读主题的能力。

[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新世纪中国教育文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主体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