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当前外贸增长的现实思考*

2012-08-15琼方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外贸出口贸易

谢 琼方 霞

(1.福建外经贸职业学院;2.福建省外经贸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能否成功取决于体制机制变革、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环境优化、创新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因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而当前在国际市场疲软、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稳定进出口增长则是当务之急。寻找既符合长期的转型升级目标,又对当前稳定进出口增长有利的措施是我们应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影响外贸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外贸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困难,突出表现在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滑、订单量萎缩以及开工不足等方面。2012年一季度,出口增幅明显趋缓,稳定外贸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一)世界经济复苏放缓

世界经济复苏将持续放缓,欧盟债务危机加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和消费情况得不到明显改善,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需求减弱。2011年,美国单月最低失业率达8.5%;欧元区单月失业率均在9.0%以上,12月份达到了10.4%。日本内阁府2012年6月发布的《世界经济潮流》将其2011年底对2012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到2.5%-2.9%;同期,美联储(FED)也将美国2012年经济增长预估由2.4%-2.9%下调为1.9%-2.4%。而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在欧美,欧美经济发展的疲软态势直接影响我外贸稳定增长。

(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第一,危机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都对发展模式、贸易格局及贸易规模进行调整,今后3-5年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将相对放缓。第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回归”和“出口倡议”,美欧各国均出台产业激励和促进出口、减少进口的政策。发展中国家为了防止受到危机余震的波及,也都明显加快了工业的发展。为了争夺世界市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来自各个国家的全方位竞争。

(三)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抬头

我国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且摩擦案件势头不减。2012年上半年,我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80%。技术性贸易壁垒频频出台。2012年一季度,欧盟RAPEX系统共发布产品通报527项,比上年同期增长76.3%。其中,对华产品通报314项(不包括对港台地区),占同期欧盟通报总数的59.6%。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仅2011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等国就发布了20多条关于加强纺织服装技术法规,而且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也对进口纺织服装提出各种要求,如巴西海关自2011年9月始对纺织服装进口进行专项检查,导致进口放行时间延长到180天,费用增加;从2011年7月中旬起,土耳其对我国部分棉和化纤梭织面料进口关税由8%提高到28%[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给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出口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挤压

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出口国际竞争优势下降。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上升,使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受严重挤压,削弱接单能力;同时受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心理预期影响,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二是用工紧张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以福建为例,虽然2011年福建省企业工资增长指导基准线为10.5%,但调查中不少企业反映工资提高20%仍用工不足,行业缺工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订单交货期。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据对福建47户重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2011年纺织原料及机物料、物流成本同比上升超30%,2012年前五个月,仍有30户约占63.8%的企业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而大路货出口价格上涨又不明显,将无法消化各项成本上涨的压力,企业只能微利甚至亏本经营。

(五)“两金”占比同比上升

“两金”占比指产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占比越高,企业资金成本负担越重。据福建的调查表明,2011年以来,由于出口订单减少造成外贸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上升;客户支付货款时间较以前延长2-3个月,应收账款同比上升10%-15%。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例,2012年1-4月福建省规上纺织企业产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为436.36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为35.5%,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存货153.10亿元,同比增长31.6%;应收账款达283.26亿元,同比增长33.9%。

二、稳定当前外贸增长的现实思路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影响,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外经贸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如何应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困境,经济工作者提出了多种思路与路径,但主要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等宏观和长期的角度出发,绝非一日之功。而稳定进出口增长是当务之急,应现实思考既符合长期的转型升级目标,又对当前稳定进出口增长有利的对策措施。以下笔者主要从有效降低成本角度出发,试提出自己的思路,如降低中间产品采购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营销运营成本、降低资金成本等,来应对当前国际市场疲软、出口受阻、国际竞争激烈的现状。

(一)增加国内采购和中间产品本地化,降低采购成本

理论上讲,加工贸易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对当地的产业升级有促进作用。加工贸易的产业链越长,可由国内生产供给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越多,或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越大,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就越高,对本地产业结构优化作用越明显[2]。所以提升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或推进加工贸易中间产品的本地化和加大国内采购比例,均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而短期内可实现的是后者即加大中间产品的本地化和国内采购比例,来实现外贸增长。

随着国内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内采购已有一定的质量保障,并促进了一般贸易的发展。如原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福州市铝业公司,2010年上半年加工贸易出口额4394万美元,2011年改采用国产铝锭,完全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上半年出口额高达1.13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总出口额5446万美元增长108%,不仅没有失去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订单,反而因为转向国内采购实现低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福建省的考察案例显示,2011年上半年,福建省有加工贸易出口业绩企业中的299家加工贸易出口额为零,但其一般贸易出口额合计却达13.42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加3.38亿美元,可见很多企业已有意识转向国内采购以降低成本。

(二)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到欠发达地区,降低生产成本

东部沿海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主要是通过发展低端国际代工,加工贸易的密集区势必存在“飞地效应”,即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或政策性优势丧失,加工贸易将迅速萎缩,出口量下降。近年来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不断提高对东部沿海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压力与挑战日益增大,全球布局的跨国公司已部分将此类加工厂迁往东南亚等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国内本土外贸企业从微观层面考虑,也应逐步转移制造工序环节到省内山区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的产业内分工,降低劳动力成本及水电能源资源等生产成本。这是目前保证国际订单不流失、稳定当前外贸增长的可行路线。从政府宏观层面考虑,应统筹规划,指导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到内陆地区,把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稳定外贸出口增长。同时以此推动与之配套的设备制造、原材料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以国内价值链为核心内容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机制。东部地区则在产业转移基础上集中发展高端的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环节,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和部门间升级,从而实现东西部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沿海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比沿海中心城市低得多,同时土地、水资源、能源供应充足、低价,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十分有优势。如福州欧普登光学有限公司2010年底在顺昌县投资建设新厂,2011年上半年实现加工贸易出口2960万美元,占南平全市加工贸易出口的44.6%,拉动全市加工贸易出口增幅94个百分点。在福建,受益于厦门、泉州、福州及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2011年上半年,龙岩、三明、南平3个山区市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增长70.6%、216.8%和111.3%,大大高于沿海各市的增长水平。

(三)发展小额电子商务外贸,降低营运成本

此举意指电子商务的狭义概念,即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企业双方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外贸交易,通过国际快递出口,实现物流和结算全过程的一种电子化新型贸易方式。受2008年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传统国际贸易方式发生了改变,进出口双方出于控制风险和成本的考虑,都在寻求新的外贸经营模式和销售渠道。而近年来不断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如eBay中国、环球资源网、敦煌网、阿里巴巴的速卖通)、网络支付工具和国际快递服务,为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模式向海外中小采购商直接供货提供了条件。

电子商务外贸经营模式与传统外贸模式相比,不仅风险小,且可减免传统国际贸易中诸多中间环节及费用,突破了展览、现场对口洽谈等传统外贸模式所受的时间、空间和成本的制约,有利于企业缩短贸易链条,建立自主营销渠道,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扩大利润空间。它具有订单金额小、销售周期短、客户市场大、出口利润高等四个特点:单笔金额一般在600美元之下,多使用国际快递交货,将传统出口的3-4个月销售周期缩短到10-15天。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将市场拓展至全球各地的进口商或批发商,还包括中小采购商、零售商、网店经营者、终端消费者,而且议价能力提高,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均订单利润率达20%一60%,比传统出口5%-10%的利润率高出 1-5倍[3]。

许多中小企业已自觉地将电子商务作为拓展市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虽然2012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乏力,但电子商务外贸增长强劲。根据PayPal中国提供的数据显示,PayPal中国2012年1月份CN账户交易增长率同比增长40%;另据国际物流公司4PX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的业务量同比增加35%,远高于我国同期外贸增长率。可以说,相对于传统的外贸促进政策,鼓励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于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战略性的意义。

(四)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与技巧,降低资金成本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陡然增大。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培养风险管理人才,重视和学习防范外汇风险是当务之急。企业应做到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具体风险个案,选择合适的规避方法和工具,且应力图以最小的成本从规避外汇风险中获得最大收益。

目前,企业可使用的汇率避险方式主要包括:贸易融资、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硬货币结算、争取本币计价结算、调整收付款时间、协商规避外汇风险等。企业可运用的主要金融衍生产品包括:押汇、远期结售汇业务、借款保值、外汇掉期保值、平衡责任、外汇期权、保理业务等。利用好国家出口信贷保险,增加成交机会,转移收汇风险。利用好各省外贸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熟悉国家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的支持内容,用支持项目资金来防范化解风险。从企业经营全局考虑,还应尽可能推行全球化经营和美元、日元、欧元多元融资;加大财务部门审核监督作用,建立严格高效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部门严格审核进出口单据,争取有利时机全额收汇,监督保值条款执行程度,及时关注汇率变动拐点,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金融工具的灵活、正确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甚至还可从中获利。

三、政府稳定当前外贸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中间品的本土化率的政策建议

1、提高国产料件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政府应高度重视中间投入品产业的发展,重视发展装备工业,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各类投资特别是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投资方进入上游产业;同时通过价格、投资、税收和信贷等政策,加强对国内中间品行业的扶持和改造,提升我国中间品产业的科技水平与竞争力;搭建国内中间品生产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的供需信息平台,助推本国中间品生产企业海外宣传推广。中间品生产企业也应树立国际化生产意识,加强自身改造,甚至进行生产方式或流程再造,增加R&D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强化管理,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工人,力争使产品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标准。

2、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给予国产中间品生产企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政策应能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在国产料件质量和技术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基于成本考虑而转向采购国产料件。为此,建议调整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不仅将国内企业销往加工贸易企业的国产料件视为出口,而且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待遇;将加工贸易企业从境内中间品生产企业采购料件视为进口,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待遇或予以保税。同时继续调整和细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制订科技含量不等的特定生产工序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加工贸易产品、零部件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予以区别对待。

3、改进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现有的加工贸易转关深加工办法执行过程中存在手续繁冗、耗时较多的弊病,应适度简化,实行以企业为单元,按时间段对进出口总量进行备案和核销的管理。

(二)加强欠发达地区软硬件建设,助推产业梯度转移,延长国内产业链。

首先应加大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包括道路交通、水利、城镇市政建设等一般基础设施;电力电网、能源燃料等能源供应;通信、网络等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公路网、铁路网、海港、航空等贯通区域东西部间的交通物流网络。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统筹规划,指导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到内陆山区,把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结合起来,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县域工业园区,承接有一定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4]。

提高欠发达地区政府宏观规划协调管理能力,切实发挥服务监管,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秩序的作用。建立健全信用体系、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大国外招商引资的力度。欠发达地区政府还应重视人力资源、物流、金融、信息资讯、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等投资配套软环境的提升。

(三)鼓励、引导、扶持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运营环境。

建议国家出台专项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将鼓励、引导、扶持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纳入稳定外贸发展的举措范围;支持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育成电子商务企业,政府应引导和支持电子商务运营商向全面为外贸企业提供涵盖海外推广、交易支持、在线物流、在线支付、售后服务、信用体系和纠纷处理等全价值链的专业化、全程化整合服务交易平台发展。外贸电子商务还需要完善的跨地区、跨文化的信用体制和高效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来支持其复杂的交易环境,因此政府还需积极参与国际协商与协调,参与行业规范和认证体系的制定,以寻求在法律框架下的信用制度安排;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向全球供应链集成商转化,为外贸电子商务提供综合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通过更完善的仓储管理和订单处理,实现更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

【注】文中未标明出处的数据均来自福建省外经贸厅《外经贸工作简讯》。

[1] 谢琼.重点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2(9):29-32.

[2] 荣飞,韩小刘,汪远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6):117-120.

[3] 刘亚玲.中小外贸企业经营新模式:B2B小额外贸交易[J].对外经贸实务.2011(11):32-35.

[4] 刘佐太.依托加工贸易促进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广东经济.2007(6):48-51.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