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服饰

2012-08-15刘毅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拉拉安迪服饰

刘毅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沙 410081)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服饰

刘毅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沙 410081)

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女性服饰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视觉符号。它不仅是导演制造视觉盛宴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够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凸显人物性格、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然而,这种越来越重要的影视元素似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责难,服饰设计不专业、过分强调服饰而造成的影片文本意义的弱化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女性服饰;影视;文本意义

自古以来,服饰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不管是先秦时期庄重大方的曲裾深衣、隋唐时期华丽繁杂的唐服,还是明代等级森严的衫褥长裙,女性的服饰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凸显出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古代的文人们更是将女子的服饰当做描绘女子美好形态的重要方式。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就曾经在其不朽名篇《洛神赋》中这样写道:“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短短46个字已经将洛神的绝美神态通过服饰的侧面描写烘托得淋漓尽致。身披轻盈明丽的罗衣,腰佩雕刻精美的美玉,头戴金银翡翠的首饰,发间还缀着闪亮耀眼的明珠。脚穿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一个高贵、神秘的绝美女神穿越时光的隧道向人们款款走来。不用看细致的妆容,单是这周身的服饰已经让人们失神于曹植笔下完美的洛神。而在唐代,文人们对于女性服饰的描写更是常见,不仅白居易有诗词“红绡带缓绿鬟低”传世,杜甫也曾写下“天寒翠袖薄”的佳句。人们对于女性服饰的关注可见一斑。

而近年来,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服饰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观众的眼球,成为制造视觉奇观的重要元素。从《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极尽奢华的皇室华服到《杜拉拉升职记》中令人目不暇接的时尚套装,再到不久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中的雷人造型,服饰已经俨然成为让众多影视导演绞尽脑汁的文本符号。那么这种特殊的文本符号在影视作品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个话题。

一、视觉奇观的制造者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正在经历一个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深刻转变。”[1]18奇观化,已经成为了日前评价影视作品时常常被提到的一个词语。著名学者周宪曾经在《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一文中提到:“所谓奇观,在我看来就是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或是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2]以这种定义来关照现代的影视作品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在纷繁复杂的影视片段里,女性服饰已经成为制造视觉冲击力的有力武器。我们不妨从几个具体的影片中展开分析。

2006年,由美国福克斯公司制造、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主演的时尚大片《穿普拉达的女王》在美国上映,该影片不仅获得了数千万的票房收入,而且还获得了2006年金卫星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在赞叹安妮·海瑟薇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精湛演技的同时,观众们印象最深的也许还是主演们身上那一套套炫目的时尚服饰。Nancy Gonzalez的手袋、Fred Leighton的项链、Doir的太阳镜、Valentino的衬衫、Bill Blass的外套、Jimmy choo's的鞋子、Versace的裤子……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名牌道具,让人们恍然置身于米兰或巴黎的时尚新品发布会。一个让所有观众都难以忘怀的场景是,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安迪从马路走进公司,每走过一辆轿车、一根廊柱,身上的服装就变动一次,在不到五分钟的片段里,安妮·海瑟薇的衣服就换了不下十套。这也难怪该片在内地上映时,有观众惊呼:“我眼睛都快看直了!”更有媒体报道称:该电影为观众“上了一堂时尚课”。[2]

与之相类似,2009年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在内地上映。在这部以时尚大片自我定位的电影中,徐静蕾扮演的杜拉拉从一个刚刚在外企应聘成功的“菜鸟”,到一路奋斗打拼成为这家全球500强企业的人事总监,成功完成职场三级跳,而与职场地位的变化相类似的是杜拉拉的职场着装也发生了一连串的改变。从一开始清水出芙蓉的学生妹造型到之后的办公室时尚女性,杜拉拉前后换下的服装不下20套,再加上其余演员的衣服,整部电影俨然成为了一场时装秀。

除了时尚电影之外,其他类型的影片中的女性服饰同样也让人印象深刻。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观众都不会忘记满目刺眼的金黄,而熟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人也必然想起灰色天空下大院楼顶里三太太那一袭耀眼的白衣,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观众看腻了激烈的打斗场面、纠缠的情节反转以及刺激的技术特技之后,服饰被导演们从一个简简单单的道具直接推上了影视作品的前台,在光和影的世界里散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制造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奇观,从而成功夺取了观众的眼球。

二、人物性格的凸显者

在所有的影视作品中,人物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而刻画人物性格就成了影片最艰难的任务。这不仅需要演员入木三分的肢体语言展示,更需要导演对于拍摄现场成功的场面调度。而在灯光、布景、道具等一系列因素中,服装对于影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恰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笔者还是选择两个代表案例进行分析。

在王家卫的影片《重庆森林》中王菲饰演的快餐店女孩阿菲留短发,喜欢穿背心、T恤和牛仔裤,闲适的服装外表下似乎阿菲也是一个外向、大胆、开朗的女生,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却常常戴上一副眼镜。重重镜片的遮掩下,阿菲的眼神迷茫了起来,再配上快餐店嘈杂的音乐,阿菲一下子隐藏在了快餐店的柜台背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人物身上的懵懂、不通世故也流露了出来。而与此相对的是一年后,阿菲从国外回来,此时的她拖着一只皮箱、身穿一身空姐的职业套装,似乎知性了不少,不过脸上的眼镜还是对其形象进行了完全的颠覆,黑色的圆形墨镜松松垮垮地架在鼻梁上,而眼神则越过镜片的上沿落在站在柜台里的613身上。阿菲搞怪、顽皮的个性也就如之前一样呼之欲出了。

此外,我们再来看看电视剧《瑶山大剿匪》中的女特务邱雨的服饰。在对邱雨的服饰进行设计时,导演选择的是:皮衣、墨镜、深色围巾、黑色的手套、军裤、军靴以及帅气的背头。层层装扮下来,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顽固不化的国民党高级男军官的形象。观众甚至很难从邱雨的身上找到女性的影子。这些男性化的服饰不仅异化了邱雨的性别,同时也透露出了邱雨在性格、心理上的扭曲。她不仅阴险狡诈、善于权谋,而且心狠手辣、嗜杀成性,当生命中的挚爱与自己发生分歧时,她用“信仰”和“忠诚”等借口在疯狂屠杀的路上一意孤行。美国心理学家彼得·罗福博士曾经对服饰的选择和一个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他认为,从一个人对服装颜色和服饰的偏好上,往往可以推测其心理,而这一点在女士身上更为明显。[3]事实上,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恰恰是搭配得当的服饰选择让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起来。

三、影片情节的推动者

当然,好的影片不但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还必须拥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而在故事情节的推动过程中,女性服饰的变化功不可没。

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有这样一组场景,杜拉拉刚刚进入公司上班,没有买车的她只能坐地铁,这时她穿的是一双白色运动鞋,而快到公司门口,她迅速将运动鞋脱下,换上一双平底单皮鞋。一年之后,同样还是在杜拉拉上班的途中,她进行了相同的动作,不过这一次她不是将运动鞋换成单皮鞋,而是将单皮鞋换成一双高跟鞋。两次换鞋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第一次换鞋,杜拉拉从国企跳槽进外企,工资由每月2045元变成每月3000元,而第二次换鞋,她的职位由行政助理变为行政秘书,月薪3500元。不可否认的是与换鞋相伴而生的还有杜拉拉的升职和加薪。此后,从行政秘书到销售总监秘书再到后来的HR经理,拉拉的职位步步高升,从服装到薪酬甚至代步工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难总结的是:导演正是用服饰的改变暗示着拉拉的职位变化,推动着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

无独有偶,通过服饰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不是《杜拉拉升职记》的原创。在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里,这种效果也颇为明显。初入顶级时装杂志社的安迪对自己的着装一点都不在意,常常是一件毛衣、一条牛仔裤草草了事。为此安迪不仅受到了同事的嘲讽,连顶头上司也经常对她横挑眉毛竖挑眼。而在职场打拼了一段时间之后,安迪学会了穿时尚风衣、挎名牌包包,整个人物形象可谓焕然一新。不过服饰的改变似乎也预示着一些东西的变种,安迪过分关注仪表、工作,她每天忙碌地周旋于老板和同事之间,甚至连和父亲吃饭、和朋友小聚也成了奢望。男朋友受不了安迪的改变和她分手,而公司中毫无人情味的人事变动也让安迪逐渐心灰意冷。最终,安迪选择辞去了待遇丰厚的杂志社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报社记者。在这部影片里,服饰的变更似乎也具有了一层生活哲学的意味。安迪放弃了时尚的套装、令人歆羡的工作,重新选择羊毛衫和牛仔裤,回归家庭和友情,从而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温情的色彩。

无可否认,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服饰所起到的作用还不止以上提到的三点,笔者在这里也只能是择其要点而叙之。事实上,随着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影视中的服饰符号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不少的导演和影视工作人员也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在人物服饰的设计上进行创新。不过遗憾的是,这种积极的尝试背后往往也伴随着层层的非议。这种非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内容:第一就是服饰设计的专业性遭质疑。一部分影视作品中的服饰任意拼接服饰符号,将一个历史时期的服饰与另一个历史时期的服饰粘合在一起,或是将不同民族的服装任意组装,遭到了观众的猛烈抨击。这其中的代表当属2010年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而另一方面的非议则在于一些影视作品过分强调服饰的新意和特色,反而忽视了影视文本的创作,以服饰博出彩的结果是影视文本意义的弱化。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就曾经面临这种尴尬。当然,随着影视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服饰将会更加完美,而前文所提到的隐忧终将被我们克服。

[1]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2005,(3):18-26.

[2]中国服装网.《穿普拉达的女王》激发时尚消费欲[EB/OL].http://www.efu.com.cn/data/2007/2007-02-28/186928.shtml[2012-01-14].

[3]中国经济网.心理学家:女性喜欢暖色系代表对生活有不确定感[EB/OL].http://www.cfw.cn/news/2007/02/27/5213-1.htm[2012-01-12].

An Analysis of Women's Costumes of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LIU Y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

Women's costumes have become a kind of important visual symbol in many of the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It is not only a way of creating visual feast,but also a way of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lms'plots.However,this factor of films and televisions,which is grow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s facing a series of serious blames,such as not professionally designed,weaken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film which results from the over-emphasis of costumes and so on.

women's costumes;film and television;meaning of text

TS941.12

A

1009-2080(2012)03-0087-03

(责任编辑:张连军)

2012-03-12

刘毅(1988-),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拉拉安迪服饰
成为安迪·沃霍尔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拉拉真棒
雪人的服饰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短耳兔拉拉
机器人安迪
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