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中的情商培养

2012-08-15陈宇兰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情商品格建构主义

陈宇兰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从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中的情商培养

陈宇兰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在语言学习中实施情商培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体现了建构主义与情商培养的一致性。在这里,用建构主义指导大学英语的学习与研究,揭示情商概念涵盖的维度及其与品格特质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力图发现实施情商培养的视角与意义,以及情商培养之于语言教师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建构主义;语言学习;情商培养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智商(IQ)是预测个体成功的最佳指标。但后期心理学家在对智力的研究中发现,个体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上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IQ,还依赖于其他因素,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情商理论在教育界也备受瞩目,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情商培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学习中情商的培养提供了启示。

一、情商研究的维度与视角

情商是为大众所熟悉的一个概念,又称为情绪智力(EI),是一个相对新颖的心理学名词,是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该术语的提出是为了弥补传统智力观的不足,解释传统智力不能完全解释的个体差异,也揭示了在智力行为中情绪、个人和社会的因素。

首次将情绪智力视为理论概念的是两位美国心理学家,“1989—1990年,Mayer和Salovey连续发表了连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并解释了情绪智力概念和情绪智力理论。”[1]随后,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在近十几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形成了三大有代表性的情绪智力理论。其中随着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情感智商》一书的出版,“情商”一词广为流传。

戈尔曼并没有对情商提出一个精确的概念,主要把情绪智力划分为五个维度: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2],戈尔曼的情商定义是一个涵盖面更广的混合模型。

戈尔曼对情绪智力的诠释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侧重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认识定义情绪智力,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传统智力之外那些影响成功的因素。戈尔曼将情绪智力看成是“生活智慧”,如日常生活中自知、自控、自我激励、热诚、移情等社交技巧的能力,是一个相对大众化的概念。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生存的一种重要能力,可以看出其情绪智力概念对个体的个人生活是重要的,其意义具有个人性,能够丰富人的经验。

随着“情绪智力”的广泛传播,这一名词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人们甚至认为情绪智力比智商更能预测个体的成功。情绪智力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商界,在教育界也备受瞩目。

情绪智力被认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以不断地提高,是可以培训、开发和提高的。将情绪智力理论应用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在理论上与一些外语教学的研究内容有着一致之处。如人本主义强调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认为认知和情感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相互结合。交际语言教学法关注课堂语言教学材料的真实性,提倡经验式的语言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而更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些都是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建构主义与情商培养也有着很多的一致之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情商培养的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人总是将个人意义带入自己的认知世界,更强调能给学习者的认知世界带来个人意义的学习方式。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收、反复操练或者加强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周围的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意义的过程。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3]皮亚杰把心灵的发展看作是“已有的经验和现在遇到的问题之间产生了不平衡。人们很自然地试图通过某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直至达到新的平衡”[3]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对新信息的不断同化和顺应来主动地建构知识”,[3]即伴随这一平衡过程的是同化和顺应。皮亚杰的理论表明人们通过个人经验认识事物,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人们对经验的理解有所不同。

皮亚杰的理论对语言教师具有启示意义。首先,要把语言学习者看作是积极建构语言输入和语言任务个人意义的活跃个体,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和促进这一过程。根据戈尔曼的情商维度,它涵盖了学习者个人生活的很多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具有个人意义的语言教学内容能促进学习过程的建构性。

而且,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应该与语言和经验有密切关系,个体的经验成为学习的重点,主要依赖记忆的语言学习不能够产生深刻的思维。在此问题上,文秋芳探讨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建议,认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需要有效的训练和培养”。[4]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与学习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商培养内容,使学习者增加“生活智慧”,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开阔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帮助拓展学习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可以应用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帮助学习者达到平衡。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情商培养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他所发现的对他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能帮助学生重新建构对各种事物的观点和理解,在同化和顺应中于生活里寻求平衡,从而帮助学习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情商水平,促进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当然,教师同时也在重新建构自己的认识方法,双方都在重新建构对彼此的理解。

乔治·凯利(G.Kelly)是建构主义先驱之一,认为人们主动地决定哪些周围事物对他具有个人意义,“不断寻求对周围世界的解释,从事自己的个人试验,建构假设,积极寻求验证,从而建立起对所处环境和所交往的人的认识。……这种认识因人而异,……。每个人对世界的个人理解都是建立在他个人过去的经验基础之上的。”[5]他的个人建构理论对教育深刻的启示之一就是: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有价值的学习不是对现成事实的接受,而是新的个人理解和个人意义的建立。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情商培养的内容,能促进学习者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新的个人理解,从而建立新的个人意义,是有意义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

布鲁纳(Bruner)旨在将认知发展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他强调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强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布鲁纳赞成更宽泛的全人教育理念,认为“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标就是应为人的未来服务,它不仅只是使人能到达某处,而且还应让人能够在未来更容易地向前发展”。[5]托马斯和哈里·奥古斯丁认为“教育应该能丰富人的经验,其意义必须具有个人性,而且对个人生活是重要的;意义还必须切实可行,即有用和有效……。”[5]结合戈尔曼情商概念涵盖的维度,他们的教育观对教师的启示是:在语言教学中融入对情商培养的内容是必要的,不仅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阶段中个人发展有帮助,还对于学习者今后人生中的工作、学习、婚姻、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都有帮助;在语言教学中设计包含情商培养的内容,对学习者个体来说是具有个人意义的,对个体的个人生活是重要的,是有用和有效的。

总之,根据建构主义,企图从外部注入知识的方法是难以凑效的,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理解的基础上的,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因此,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那些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个人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具有教育价值,这些内容和活动与情商培养都有紧密的联系。

三、建构主义中的语言学习与情商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教师思考从“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角色定位的转变。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以学习者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教学模式”中规定“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6]那么,教师就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权威者变成知识设计者,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者,知识的导航者,学生综合能力(包含情绪智力)的培养者。

从何种角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情商培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者应为学生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从中构建知识。仔细研读戈尔曼情商的定义所涵盖的维度,会发现每一方面的能力都需要相关品格的支持。如:认识自我情绪能力需要具有敏锐、明辨、谨慎等品格;妥善管理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特别需要具有节制、谦卑、慎重等品格;自我激励的能力离不开勇敢、喜乐、忍耐、信心、决心、耐性、能屈能伸、勤奋等品格;理解识别他人情绪并回应的能力则需要敏锐、温和、同情、机警、热诚、主动等品格;建立和管理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则需要具有真爱、同情、尊重、饶恕、慷慨、温和、感恩、敬重、谦卑、好客、忠贞、顺服、宽容、诚实等美好品格。

培基教育机构以《圣经》中所有好品格的化身耶稣基督为根基,列举了四十九种品格特质,其中就包含以上列举的各种品格,认为“四十九种品格特质,都是真爱的表现,明白这些品格,并且身体力行,就会为个人带来真正的成功”[7],品格决定成败。这些品格特质与学习者的个人生活和经验密不可分。若能带领并与学习者们同时学习这些品格特质并转化为生活方式,让学习者在生活中去运用这些品格特质,体验和建构新的个人理解,让它们真正经过自我建构和内化于心灵深处,就能通过品格培养来体现情商的培养,从而也使外语教学更具有教育价值。

而且,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科学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情商培养也很重要。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教授新知识时从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联系他们的个人关注,多用对话,少用注入式讲授,从而使学生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简单提供结论。卢家楣提出发掘情感策略,即“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和提炼,使其内隐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掘,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8]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对外语教材内容作恰当的处理,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有助于培养学生情商的因素,并设计成为讨论的话题,或者是小组或对子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而非竞争中积极参与,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小组活动。

此外,用建构主义来看待教师自身及其专业的发展,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促进大学英语课堂中情商培养的效果。希昂是“反思性从业者”概念的提出者。教师通过反思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观念、信念,不断监视自己的行动是否反映了这些信念。“做一个有成效的老师,不但要向内看,还要向外看。我们需要意识到别人的教学观点,并要审视自己的教学信念、标准和价值,从而认同某种教师类型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表现出来。”[5]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情商培养的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也在重新建构对学生和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如:我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培养学习者情商的实践表达了我怎样的教学思想、信念和价值观?这些观念来自何处?我的教学在何种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怎样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能促进情商的培养?什么因素限制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教师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信念、观念,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提高教学效果。

[1] 王晓钧. 情绪智力:理论及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2):60.

[2] 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M]. New York: BantamBooks, 1995. 46-47.

[3] Slavin, R. 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 practice [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1-32.

[4] 文秋芳. 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 国外外语教学,1999,(2):2.

[5] Williams,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7.25. 51. 55-56.

[6] 高等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

[7] Institute in Basic Life Principles. The power for true success: How to build character in your life [M]. Illinois: Institute in Basic Life Principles, Inc, 2001.30.

[8] 卢家楣. 发掘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6):690.

On EI Development in College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CHEN Yu-l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reveals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study, reflecting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constructivism and EI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college English conduc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shows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EI and character qualitie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EI and the angle from which EI is developed,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 of EI development to language teachers.

Constructivism; Language Stud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H08

A

1009-5160(2012)-0048-03

陈宇兰(197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情商品格建构主义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低情商的6个原因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