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模式:“通才教师教育”
——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

2012-08-15刘明伟

关键词:通才专业课程

刘明伟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教育学】

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模式:“通才教师教育”
——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

刘明伟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2001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改,给教师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的日益综合化,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知识背景的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通才教师教育就是要突破并弥补原有教师教育只培养分科教师的不足,培养具备一定综合知识背景的通才教师来应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通才教师教育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教师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将通才教师教育发展成为一种理论上可行、实践上行得通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教师教育;通才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教师培养;高等教育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日益呈现出来,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从物质的竞争转移到教育的竞争上来,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竞争更加明显。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师质量的竞争,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高质量的教师就成了各国在教育上竞争的焦点。在国内,各高校尤其是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的高校在教师教育上也是各显神通,不断革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业教育向提倡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转型,提出“为未来所做的最好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的狭窄的训练,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教育”。当我们仔细研究时,不难发现国外高等教育中所体现出的“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理念。[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博学专精和谐共生的现代通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形成的共识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通才,这不仅是对教育思想认识的深化,也是更接近教育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性变革,同时还是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这种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加大专业改造和创新的力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进一步的发展。将通才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将通才教育确定为教师教育的一种专业设置,构建现代通才教师教育理念,实现全新人才培养成了高等师范院校创新模式。

一、实施“通才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

1.“通才教师教育”的新理念

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会导致知识面偏窄,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内,由于缺少必要的本领域内较为广泛的跨学科知识基础,从而导致个体知识的偏颇而无法融会贯通。

在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本上是专业教育,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培养模式有密切的关系。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同一层次的所有人都采用统一的培养方案、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学习要求,培养成具有统一的知识结构能力的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不断扩展知识潜能和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多变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转变,由传统的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

“现代通才教育”是指宽广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突出的专业基本技能、复合的认知结构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教育。现代通才教育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强调博学与专精的统一。第二,倡导博与专的和谐共生。第三,突出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第四,实现教育目标的阶段性。

实施教师教育是现代师范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通才教师教育”是在研究和借鉴国内外通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以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是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特色的教师教育的新路。

“通才教师教育”就是要先分别奠定学生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艺术学科的普遍知识基础,再进行某一具体专业的学习提高和教师教育专业的学习训练。通过这种专业模式,培养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学科适应能力的教师。“通才教师教育”是通才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通才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

2.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通才教师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它要求未来教师不仅要精熟自己所学学科的知识,更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未来教师工作中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通才教师教育”的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主要以分科课程为中心,分科课程造成知识的琐碎化,难以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之后,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综合性课程的教师来承担新的综合性课程的教学。面对这一新的人才培养要求,设置“通才教师教育”专业,探索和实践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综合性课程)教师成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新的课题。

“通才教师教育”的实施,可以拓宽教师培养的知识面,为未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基础。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之路,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是高等师范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同时,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积累经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才教师教育”的改革实践

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取得高校发展的先机始终是每一所高校的理想追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树立“通才教师教育”的办学理念,稳步推进“通才教师教育”的教改实践,积极践行“通才教师教育”的教育思想,这是高等师范院校进一步发展的新的思路。通才教师教育方面,太原师范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2年,太原师范学院创办了“理科通才”、“文科通才”与“艺术通才”这三个通才教师教育专业,面向基础教育,构建了博学专精和谐共生的“通才教师教育”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教学模式较为完善、特色明显的教师教育模式,并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认可。

1.“通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

现代通才教育是将专业教育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上来进行,不排斥专业教育,不排斥专业训练,而是强调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简言之,现代通才教育就是“通才+专长”的教育。太原师范学院现代通才教师教育的办学要旨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科学教育(理科通才)培养既能胜任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教学,又能胜任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教学和“科学”课程教学,还能胜任教研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多能型教师;人文教育(文科通才)培养既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地理单科课程教学,又能从事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教学,还能胜任教研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多能型教师;艺术教育(艺术通才)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的实践技能和综合教学能力,既能在中小学或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又能在艺术馆(所)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多能型人才。

2.“通才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

科学教育专业实行“5+3”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前五个学期学习公共必修课和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进行理科通才和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在大学后三个学期中,学生自愿选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个专业中的一个学科进行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教育。

人文教育专业实行“6+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大学的前六个学期广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和地理学等主要课程,在大学后两个学期选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和地理三个专业中的一个学科进行专攻。

艺术通才班的学生主要学习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接受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艺术通才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教学的基本能力。

3.“通才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太原师范学院立足于将学生培养成未来新事物和新现象的发现者、新成果的创造者和推广者、新教法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新学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院的通才教师教育一开始就力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和考虑当前学科综合、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努力培养学生在各相关学科之间穿插“行走”、关照与呼应的意识。通才教育实验班的课程进行跨学科、跨门类综合设置,既在“通”上下功夫,又在“专”上做文章,做到“通”而不“泛”、“专”而不“偏”。

(1)科学教育专业课程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和谐共生的富有弹性的、融多元培养目标为一体的“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理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师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学课程平台)+模块(物理学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化学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生物学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科学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体现了“实”、“精”、“质”、“宽”、“养”、“能”、“用”七大课程理念,即专业基础课程强调扎实,分流培养课程强调求精,专业实验课程强调质量,综合交叉课程强调拓宽,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强调素养,教育实践课程强调能力,教育技术课程强调实用。

科学教育专业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课程的综合教育,解决“通”的问题。其做法是:在大学前五个学期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如基础物理学、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学等课程及其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学习环境科学基础、学习自然科学与技术史、“STS”课程,进行跨学科的理科通才教师教育。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大学后三个学期进行专业教育。其做法是:设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个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模块,通过学生自愿选择专业方向,加强某一专业方向领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通”与“博”的基础上实现“专”与“精”,进行“术业专攻”的专业教育。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设有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进行教师专业教育,并有一定的学分要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专业还安排了标本制作、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等系列实践活动。

(2)人文教育专业开设了18门专业必修课;开设了学校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赏析、西方文学赏析等13门选修课;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6门教师教育类课程,加强教师教育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文科通才班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第一学年结束后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参加课程实践和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赴山东曲阜孔庙、泰安泰山、大汶河等地进行地理与历史综合实习。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进一步掌握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历史方法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音乐教育方面注重演唱、演奏、指挥、音乐创作方面的能力培养;美术、书法教育方面注重油画、国画、工艺设计基本技能的培养;舞蹈教育方面注重基训、表演、编导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普通教育其他类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四大模块。艺术通才专业课程设置,采取了合理综合相关课程的方法,把“音乐理论基础”与“视唱练耳”综合为“基本乐科”;把“中国舞蹈史”和“外国舞蹈史”综合为“中外舞蹈史”;把“行书技能训练”、“草书技能训练”、“楷书技能训练”、“隶书技能训练”综合为“书法技能训练”等等。还特别开设了“第二乐器演奏”、“影视作品赏析”等选修课程,使理论学习注重实用,使技能训练突出多能。艺术通才专业的课程建设特别加强了文艺演出及书画展出等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参加了山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太原市建城2500年庆典文艺演出、“龙腾杯”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少年儿童书法临帖大赛等重大活动,在各类赛事中均获得了优良的成绩。同时,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艺术通才专业也设置了一定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修习一定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加强教师教育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通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既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合理性,又体现了教师培养中的师范性和专业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通过四年的“通才+专长”的教育,最终达到“通”与“专”的结合、“博”与“精”的统一,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通才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完美结合。

三、“通才教师教育”的改革成果显著

“通才+专长”的特色培养,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进行专业教学、综合课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太原师范学院首批毕业生一走向社会,就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等用人单位的认可。

(1)就业方面。太原师范学院首届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绝大部分学生走向了中学教学岗位,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工作,也有从事理科报刊编辑工作。首届人文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76%,一次性就业率达84.2%,4人考取国家公务员。首届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83%,人才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升学方面。通才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考研专业分布多元化、综合化。科学教育专业考研被录取的学生,涉及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应用化学等多种专业,研究生录取率为25%。人文教育专业考研被录取的学生,涉及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电影学等多种专业,考研率为26.3%,体现了通才教育实践与创新的成效。

(3)工作能力方面。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现寿阳一中教师李云,刚毕业就担任中学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继而获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教学成绩名列前茅。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悦伊平、王俊分获“龙腾杯”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少年书法临帖大赛青年组一等奖。白雪剑同学获山西省首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最佳演员奖……

(4)科学研究方面。科学教育专业研究课题《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5+3”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山西省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一书被评为“山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艺术教育专业研究课题《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与研究》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适应转型期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等。

(5)社会聚焦。山西电视台、太原电视台、《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太原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建设情况。山西省第十一届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会上,中外教育专家对通才教师教育模式格外关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邀请太原师范学院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论坛”上介绍经验。省内外兄弟院校多次前来学习取经。

四、不断创新,推动“通才教师教育”向纵深发展

通才教师教育模式的尝试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没有现成的模式参照,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总结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并及时吸取教训,把“通才教师教育”的应用向更广、更深发展。一方面要在所有的师范类专业中全面渗透“通才教师教育”的理念,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合格的新教师;另一方面,要对“通才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通才教师教育”的理论水平,突破通才教育的一般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通才教师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全面构建具有特色的“通才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使“通才教师教育”在教师教育中更具鲜明的特色,实现教师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1] 纪庆.“通才教育”理念的实践者——专访太原师范学院院长王尚义[J].教育,2008(14).

1672-2035(2012)04-0140-04

G658.3

A

2012-04-10

刘明伟(1972-),男,山西灵丘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转型期山西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研究》(GH-11084)(晋教科规办【2011】9号)

【责任编辑冯自变】

猜你喜欢

通才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