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金融需求特征及金融支持策略——以唐山市为例

2012-08-15蔡熙华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县域升级转型

蔡熙华

(中国人民银行 滦县支行,河北 唐山 063700)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金融需求特征及金融支持策略
——以唐山市为例

蔡熙华

(中国人民银行 滦县支行,河北 唐山 063700)

以唐山为例,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助产业升级理论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模式理论探究了县域经济转型金融需求特征及金融支持策略。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金融需求;金融策略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二五”期间,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县域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唐山市为例,借助产业升级理论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模式理论,探究县域经济转型金融需求特征及金融支持策略。

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分解为两个子概念: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其中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较为雄厚和坚实的产业尤其是工业基础,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工业和服务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大,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才能不断提高,整个经济才能朝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转型。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只有通过金融支持作用才能带动资源的整合和有效运转。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需求追随型模式,其传导机制为“经济增长-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它强调经济发展产生新的经营需求,引致金融体系对需求做出反应;供给领先模式,其传导机制为“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金融需求增强-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它强调金融供给的先导作用,金融服务领先于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发展多种金融中介机构,开发多种金融产品,激发企业开展创新型投资,将资源从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1]。

1 唐山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

1.1 唐山县域经济整体上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唐山县域包括8个(市)县,2010年唐山县域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8%,GDP为2 633亿元,占全市 GDP的5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6.5亿元,占全市的33.96%。各县市立足自身优势,围绕项目建设、开放招商、培育主导产业、园区建设和创建文明生态村等重点工作,增强机遇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使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高,支撑能力增强。

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新的特色产业。唐山县域经济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初步形成了资源型、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型、科技型和市场带动型等多种类型的特色经济格局,如迁安和遵化的采矿与钢铁产业。尽管这些县特色经济产生、培育、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有较大差异,但结果都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高了县域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与资源的利用效率,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促进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稳步增强。

1.2 唐山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大。从唐山市8(市)县经济与产业结构比较分析看,唐山市县域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一二三”结构,已发展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二一三”结构,199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8.9∶29.73∶21.3;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2∶53.42∶12.3。尤其是地区生产总值较大的迁安市、遵化市和迁西县表现特别明显,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2010年第二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为61.8%,53.97%,64.8%,而在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的其他各县表现则为农业相对发达,但绝对值较小。如滦南县、乐亭县、玉田县的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为29.8%,30.71%,23.24%。这些数字凸显强县与弱县之间的差距在于第二产业是否发达。虽然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仍然不尽合理。从产业层次来看,工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二元特征:传统产业多,高新产业少;初加工产业比重大,深加工产业比重小。投资结构不优,产出效果不理想;从投资结构来看,工业性投入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偏低,而在工业性投入中,传统产业投入比重过高,新兴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第二,县域企业经营粗放、设备落后、管理滞后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唐山很多农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导致现存的名牌农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且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名牌整体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而且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包装落后,营销策略老化,农产品的标准化层次较乱,名牌农产品的预警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导致农产品企业倒闭、农业品牌消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第三,随着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高投入低产出、资源能源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人地关系恶化而导致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的县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和引进外资的额度,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有的县掠夺性开采资源,使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大量流失和浪费。

2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视角的金融需求特征

结合唐山实际,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应是: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县域主导产业,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聚集,支持一批县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端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海洋农业,扩大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集中力量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和园艺花卉基地、沿海特色水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畜牧、果品及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造就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加强区域劳务合作,多渠道多层次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突出抓好县域产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建设,发挥其聚集效应和龙头地位,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高地。实现与京津冀产业转移积极对接,主动与京津冀龙头企业协作配套,在对接与配套中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实现县域经济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优化与转型升级,在产业升级中应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2]。正因如此,这轮转型在金融需求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

2.1 金融资金需求数量大幅度增加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后,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提速,特别是产业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吸纳资金的能力也会迅速提升,信贷投放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据调查,2010年唐山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 665亿元,年增长22.3%,其中8(市)县985亿元,年增长32.74%,未来几年县域信贷资金需求数量将大幅增加。

2.2 金融需求的主体及投向更趋多元化

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构成的提高,使对县域金融服务供给创新的要求提高。作物品种的改良、种养业习惯的调整和改变、新的生物技术在县域传统种养业领域的推广运用,对县域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使主要针对农户、县域微小企业服务的县域金融机构面临新的县域金融市场环境。县域产业链、价值链的培育和由此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是县域金融机构传统服务方式难以满足的。县域新型加工企业、休闲农业企业、观光农业企业、市民农园企业等的发展,使县域金融机构必须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县域劳动力在工商业领域就业的增加、流动性的提高以及县域劳动力老龄化都对金融机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提出了创新的需求。农民组织化进程中农民合作组织的多样性与其发育成熟度的多层次性,对创新性提供县域金融服务有了需求。

2.3 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特点,使县域金融机构面临新挑战

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都存在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要求贷款期限相应拉长,可能会与目前项目贷款周期形成矛盾和冲突。

2.4 金融产品的需求更趋多样化和个性化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使得项目投资主体向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将从目前单一的信贷资金需求延伸至结算工具、金融衍生工具、保险产品、证券产品等方面。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使得社会生产和消费模式改变,导致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向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客户提出的金融需求是传统金融产品的变异或者组合,即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需求,客户提出的综合性金融需求需要银行提供总体方案和一揽子金融服务。

2.5 金融服务的需求更趋多元化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使得多样化的投融资主体在对银行产品需求时更加注重价值组合、风险控制、信息咨询等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如需要环保金融工具,通过环保或者配方配额的转换,加强对排放企业、节能减排的约束和激励。把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切实的金融资本,需要金融市场在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资金更有效地配置到符合高效和生态两个条件的发展方向上去,使高效生态产业的发展落到实处。

3 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策略思考

结合唐山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应以需求追随型金融为主,供给领先型金融为辅。以需求追随型的资金供给模式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中普遍适用,按需确定金融服务品种,按需扩大资金供给,以期增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纳和集聚能力,为未来全面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3.1 合理安排,加快县域金融要素资源集聚

加强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建设。国有商业银行要合理规划县域网点布局,增加、恢复或升格机构网点,充实县域机构业务人员。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营业机构。县域合作金融机构在巩固现有机构网点的基础上,逐步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延伸服务窗口。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网点改造,实现自营网点全部开办资产业务。

加快发展新型县域金融服务组织。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县域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县域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布局。

科学制定信贷规划,增加县域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新情况、新趋势的研究,结合本行(社)实际,按年度科学制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规划,明确县域信贷投放的指标与投向重点。各涉农金融机构应继续巩固支农主力军地位,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应大力拓展农业开发和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及县域城镇建设信贷业务,以“三农事业部”改革为契机,为县域提供多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县域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要重点加强对农户、县域工商户和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3]。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利用自身专业、网络、资金优势积极拓展县域信贷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应加快发展符合县域需求的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业务,并通过批发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努力扩大县域资金投入。

3.2 突出重点,确立“绿色”金融支持理念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加强技术攻关,提升农业品牌效应。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优势、特色、生态农业。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种养大户的支持,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与规模效益。支持县域商贸业、服务业尤其是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物流配送功能。支持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增加农业附加值。

支持县域工业升级改造。以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产业链整合、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扩大信贷投放,促进县域工业产业升级优化,重点支持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度高且纳入省市级重点规划的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围绕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大对农田水利、电网改造、县域公路、教育文化卫生等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县城、中心镇道路改造,供水、供气,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建设项目为切入点,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

支持县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以支持县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为重点,大力发展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旅游贷款等消费信贷产品,特别是要积极配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及“建材下乡”等政策,为农民在城镇购房、县域危房改造和新县域示范村住房升级更新,购买小型农机具、交通运输工具等生产性消费品以及冰箱、彩电、电脑等耐用消费品提供融资便利。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全民创业。认真按照国家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精神,在信贷规划、管理方式、产品创新等方面,对有市场、有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继续倾斜,努力提高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

3.3 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优化信贷服务流程,要适度扩大县域经济地区分支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适时设立专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审批机构,减少逐级审批环节。鼓励对县域优质企业或项目采用“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综合授信模式,不断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积极推进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全面开展县域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大力发展农户、企业联保贷款,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广泛推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屋等抵押贷款[4]。针对县域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积极发展动产抵押,应收账款、股权、仓单、收费权或收益权等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贴现等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运行机制,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努力促进创业就业。

改进授信评级机制。针对县域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主体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侧重分析经营者或实际控制人个人信誉、能力,所在行业发展前景,纳税、用电、用水情况等“软信息”,综合考虑借款用途、融资背景、未来收益等要素,提高风险评级的合理性。

完善县域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建立政府主导和民间资本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县域担保公司。支持农户、中小企业发展互助担保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创办担保公司。引导省、市级担保公司加强与县域担保公司的协调联动和业务合作,积极拓展县域担保、再担保业务。保险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县域保险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三农”保险服务网络。

3.4 夯实基础,增进县域经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支付结算“快通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县域经济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创新和完善银行支付工具,积极开展授信支票、商业汇票和电子商业票据的试点和推广工作,积极拓展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功能,努力满足县域经济地区经济主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支付结算需求。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扩大非银行信息尤其是无贷户信息采集,定期择优分类向银行推介企业和目标客户,搭建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依托县域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构建以“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持”为一体的金融支农惠农框架体系。

3.5 凝聚合力,营造县域经济发展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一是投融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收集、发布政银企投融资项目及相关政策信息;二是金融创新推进机制,推动评级结果区域通用,促进担保物权区域流转;三是县域经济发展金融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交流沟通情况,协商解决共性问题。

建立金融支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效果评价机制。定期开展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效果评估,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探索建立激励相容的评估制度。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成为良好金融生态的营造者,推动司法、公安等部门加快失信惩戒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积极创建“政策环境好,经济基础好,金融业务好,征信体系好,司法保障好,金融中介服务好”为目标的“六好”金融生态环境县,成为金融生态最优区。

[1] 李忠民,刘创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理论综述[J].中国西部商学研究中心研究简报,2006(2).

[2] 蔡熙华.浅谈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机制[J].河北金融,2009,(5):29-31.

[3] 蔡熙华.基于“三农”需求结构变化的金融支持[J].河北金融,2011(4):50-51.

[4] 徐运红,王华东.“两型社会”背景下县城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61-66.

Financial Demand Features in Country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Upgrading and Financial Support Strategies——With Tangshan City as an Example

CAI Xi-hua
(Luanxian County Branch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Tangshan 063700,China)

The paper,with Tangshan as an example,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county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upgrading,and explores the financial demand features and financial support strategies with the help of industry upgrading theory and financial support mode theory.

county economy;transition and upgrading;financial demand;financial strategies

T832.3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49X(2012)02-0016-03

2012-03-01

蔡熙华(1964-),男,金融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研究。

(责任编校:李秀荣)

猜你喜欢

县域升级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