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环保成行业趋势节能减排或成陶企“死穴”

2012-08-15陶志

陶瓷 2012年12期
关键词:陶瓷产品陶瓷绿色

■文/陶志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陶瓷业得以飞速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生产技术及装备总体落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直接影响着行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健康,低碳、绿色、环保的陶瓷产品正在成为消费主流。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陶瓷企业必须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进行技术、设备、产品结构、品牌、市场营销方法、企业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转型与升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已成全球趋势的大背景下,国家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日益加强。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陶瓷业,受到空前压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70%。由此来看,节能减排将成为陶瓷业必经的一道坎。这不仅是政策层面的要求,更是企业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因此,陶企应抓住机会,主动出击,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把创新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加大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未来,能否成功进行升级,实现“节能、环保、低耗、高质、高效”的目标要求,或将成为决定陶瓷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

节能环保是必由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与行业越来越不受待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说明,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只有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能耗、污染较大的陶瓷产业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果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原料的有限性为前提,高耗能的粗放模式肯定难以持久。比如陶瓷原料,尤其是高档原料,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耗尽的一天,而依靠增加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必将加速陶瓷资源的消耗进程。目前,国内包括景德镇高岭土在内的优质陶瓷原料已日益枯竭,减少资源消耗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加强资源保护,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已成为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所决定的,也十分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是陶瓷业的生存之道。逐步摒弃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浪费、高污染的粗放模式,转变理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才是实现陶瓷产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节能产品前景光明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陶瓷生产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已初步建立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

随着节能建筑广泛推广,市场对陶瓷产品节能、降耗、环保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绿色节能陶瓷若能顺应节能、环保形势的发展,将成为前景光明的产品。目前,新型节能陶瓷产品在市场中正在逐渐增多,更薄更轻的瓷砖、节能节水卫浴产品、健康石材、抗菌瓷砖、光触媒瓷砖、负离子瓷砖等新型高科技环保瓷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产品销量也在不断上升,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

虽然新型绿色节能陶瓷在市场上已经赢得消费者认可,但是对于很多传统陶企来说,短时间内实现转型生产还有着较大难度。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生产成本及市场限制。一直以来保持传统生产模式的陶瓷生产企业转而生产绿色节能陶瓷,需要全面更新设备,相关配套设施也要不断完善、跟进,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其次,还要投入人力、物力新建销售网络;再次,核心技术缺失,成为难以跨越的门槛。由传统陶瓷生产转向新型陶瓷生产,需要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面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要求,企业要赢得更好的发展,只有直面问题,集中人力、资金,坚定不移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在产品结构调整、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工艺装备、推进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的发展,生产更节水、更节能的陶瓷产品。建筑陶瓷企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主攻方向,不仅要更新设备、提高工艺水平,而且要把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措施逐一落实,让产品的研发创新顺应时代节拍,具备超常的节能特性;卫生陶瓷企业不仅要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问题,还要把加强产品的节水功能作为主攻方向,生产更具节水特性的卫浴产品。这既是产品的发展方向、市场的需求方向,更是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向。

未来,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应围绕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开展原料标准化、生产装备技术更新、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等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节能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而推动陶瓷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节能减排或成陶瓷企业“死穴”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作为耗能大户的陶瓷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节能减排不仅是陶瓷产业必过的一道坎,更可能成为陶瓷企业生死存亡的“死穴”。

在注重环保、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国家考核地方、地方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绩业绩考核,甚至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如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陶瓷卫浴企业有名列其中者。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

国家对节能减排指标的严控,来自国际、国内的层层压力传递,源自企业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使节能减排成为全行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来自政策层面的压力,意味着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行动,而不是被动地观望、等待;面对不断增大的成本压力、市场拓展压力、竞争压力,节能减排已成为陶瓷企业不得不面对且不得不解决的难题。所以,陶瓷企业要主动出击,把握节能减排的主动权,方可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企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实现陶瓷卫浴业“节能、环保、低耗、高质、高效”的目标要求;要把创新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推手之一,加大低能耗、低排放、高品质、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创意型、环保型、功能型、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陶瓷产品的研发创新,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进程,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对企业而言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多、前期投入大、回收期长、收益缓慢的工程,但企业应认识到,这不仅是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扩大生存空间、拓展发展路径的需要。谁能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走在前列,谁就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先行者。市场发展规律证明,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产业,最终必将受到环境的“破坏”。就一个产区来说,陶瓷企业不保护好当地环境,未来就没有发展空间;就一个企业来说,既然选择做这一行,那么有些东西就必须得做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程度和高度之后,就必须得满足更高的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不加改进,或无力改进,就会被淘汰出局。

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关键词。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绿色、节能、环保将成为国家主导的潮流。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陶瓷业来说,十八大所传递出的信号,将影响行业发展和未来走向。陶瓷企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直面挑战,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产品、低碳企业,自觉地顺应这一潮流,以便在未来占据主动地位。

猜你喜欢

陶瓷产品陶瓷绿色
数字媒体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低碳
VR技术在工业陶瓷产品展示中的应用*
浅谈模块化设计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室内环境中的陶瓷产品设计分析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