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辨为你的作文提档升级

2012-08-15

中学语文 2012年18期
关键词:观点爷爷作文

邢 延

临近冲刺阶段,作文的提高以何为突破口?素材积累?学生一直在做,但成效未必直接明显;语言锤炼?似乎也为时晚矣。

在今年南通一模《第一步》的作文中,有学生写了“与爷爷下棋”的故事,“我”的第一步通常是“当头炮”,爷爷很轻易地攻破,“我”觉得愕然。接着这位学生写道:

爷爷摆了摆手:“不,你走出的不是第一步。你用了你一直用的开局“当头炮”,而我早已习惯了你的套路,对你下出这一步后会做什么早有把握,你看似下了第一步,但你却落后我很多步。”

爷爷又说:“所谓真正的第一步,并非首先落子,有时是对全局的一个缜密分析。你的第一步重复了你以前的许多步,这怎叫第一步呢?孩子记住了“第一”并不只是数词,它是一种很深的境界啊,它代表推陈出新啊!”

这篇作文,赢得我们老师的喜欢,主要在于它的新颖的构思,对“第一步”的认识与众不同,所以能脱颖而出。但是,是不是面对另外的作文题目,一直能靠新意取胜呢?恐怕谁都没有这个自信。更多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灵光一现”,无法单纯靠新颖占得优势,那该怎么办?

南通一模《第一步》作文,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写记叙文的,低幼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写议论文的,很多人缺少细致分析,贴标签的情况十分严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想得不深,理解得不准。

因此,在临考的作文复习中,强调思辨,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

1.思辨是一种能力

“缘事析理”的训练,就体现这种能力。我们面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事件的背景,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阐发深刻认识。

比如近日报纸上,出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一年级学生在做语文阅读题时,题目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上一个大大的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引起热议。这不仅仅是语文教育问题,还涉及到德育等领域。而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互相争辩、互相催生更深思想的时机,教师如果能适时组织一些此类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并印发相关的一些文章,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素材积累的时机,更是将思维引向纵深、培养思辨能力的契机。这样,在写作时,他们也会自觉地在素材之后有所分析。

2.思辨是一种习惯

①在审题时,要有思辨。

“第一步”,除了考虑它的内涵,不妨将它与其它的近义词、反义词比较,“一蹴而就”的是最后一步,它们之间的区别能让我们对第一步的认识更清楚;“第一次”的意义,在于事情的本身,而“第一步”的不同在于,我们要认识到它对一个进程的重要意义……

“勇于放下”,不仅可以将“勇”与“怯”对比,深挖“勇”的内涵,更需要将“放下”与“拿起”对比,将“放下”与“选择”、“抛弃”比较,领会它的特别含义。

②在构思时,要有思辨。

有学生围绕“放下”,写下这样一个提纲:

史铁生,放下生命的不幸;项羽,放下生的希望;瞿秋白,放下手中的笔;张平宜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放下安稳的生活;庄子、陶潜,放下名利枷锁;一位母亲,放下仇恨选择宽恕;温家宝,放下身段(谦卑);中南山隐士,放下世俗生活……

这个提纲的问题在哪?

首先,这些材料中,有的是不典型的,有的是不清楚的,有的太敏感而不宜于考场作文。

其次,提纲中只是事例列举,却没有思考的体现。我们可以将上述材料合并,找出一些材料的相似点,即可将思考深入。比如:庄子与陶潜,他们的放下是否一样?“放下”什么,是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我们可以认识到,“放下的”一类是不必要的、过多的羁绊、烦恼之类的包袱;而另外的一类是放下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拿起更有价值与意义的另外一部分。这样,就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放下”,有时意味着抛弃;但有时也意味着选择,选择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把不重要的放下……这样的思考,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勇于”的辩证分析,“勇于”,是一种毅然决然,犹如“壮士断腕”般悲壮,“勇于”,也可以指选择时的难舍而舍……在对材料取舍的不断碰撞中,我们的思考不断走向深入,也由此拓展,这就是“思辨”的力量与作用。

3.思辨,是一种写法

学生作文中大量存在的“贴标签”现象,一方面表现出学生思维的浅薄,另外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阐述议论能力的不足。对于“思维的浅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构思列提纲时运用思辨,明晰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减少一些生拉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而“阐述议论能力的不足”则是需要在写法上强调“思辨”的重要性并进行一定的片段训练。

比如,学生作文中的材料与观点的联系:往往某则材料与论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是明显的、绝对的联系,只是简单地与观点连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引入思辨,指导学生在认识观点的基础上对材料给予分析,就能增强材料的指向性,也能使观点更明确,更突出。

此外,思辨还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上。在阐述观点时,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围绕中心论点集中展开论述的基础上,进行反面的或补充式的论证,也能使文章的层次丰富,说理更有全面性。

思辨,就是思维的深入与拓展,依靠它,我们才能朝更多方向去想,联系更多的素材去想,往更深的角度去想。它能让我们发散思维,迸发火花;激活思考,去芜存精,由此及彼,充实内容。

让我们的思考活起来,让内容充实起来,让文章厚重起来。

猜你喜欢

观点爷爷作文
冬爷爷
站着吃
观点
爷爷说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