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安全管理“圈养”现象研究

2012-08-15李燕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圈养管理者现象

◆李燕燕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安全管理“圈养”现象研究

◆李燕燕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中心小学)

近年小学生事故平频发,关注小学生安全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圈养”现象。本文通过对几个事例的研究,对什么是“圈养”现象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发现其弊端,提出改变管理观念、管理心态以及在管理中去实践等对策。

小学学生 安全管理 圈养现象

一、学校安全管理“圈养”现象分析

指以管理为主体,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安全网”带有禁锢化倾向的学校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受到危险或风雨的侵袭。针对学生“圈养现象”,本文从管理者心理及行为以及被管理对象的行为进行了介绍。

管理者的“圈养”行为及心理。其行为主要表现在:制定“安全禁令”、限制学生活动、改善校园安全硬件设施等方面。很多学校的安全条例上都规定严禁学生在校园追逐打闹,部分学校规定夜间不能上厕所、课间只准喝水上厕所不许到处走动,甚至为了防止学生因运动受伤而删减体育课,部分学校还取消了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活动。在安全硬件措施上进行偏执的改善,例如:排球变成软式排球、铅球变成了实心球、运动场所卸下吊环、单双杠、攀登架、软梯等容易造成损伤的运动器械、聘用保安并安装监控设施24小时值班确保学生的安全等。由于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迫于压力,管理者的心理也出现了异化,一些学校的管理者患上了“安全恐惧症”,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由于承担着学生安全的重任,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管理上用严苛的管理规则与各种“禁令”对学生进行禁化管理。在社会上,存在着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对学校管理者进行质疑和责难的现象,使得管理者压力增大。安全俨然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被管理对象的行为。被管理对象即小学生,由于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的人格和行为能力,缺乏安全意识和对危险的主动防范意识,往往需要被动的来对其进行管理。而学生由于处理被管理状态,养成了喜静不好动的习惯,失去孩子玩乐的天性。据一份巴黎和上海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巴黎儿童普遍都偏好滑雪、帆板等极限玩乐运动,而上海的儿童却偏好打电子游戏和看书,对儿童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造成影响。

“圈养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社会原因,社会上大势宣传偶然发生的安全事故,媒体推波助澜的报道使得大众恐慌和关注,而社会提供给学生的保障也不充分;家庭原因,部分家长为孩子的安全着想,宁愿限制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支持学校管理的“圈养”行为;法律原因,目前虽然有很多针对未成年人安全的法律出台,但是在涉及到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划分的比较粗糙,使学校无法应对校园安全中的复杂问题,就通过安全“圈养”来解决;学校自身原因,学校的安全管理价值观偏激,造成认为只要把孩子牢牢抓在手中就不会出安全事故的想法,使得“圈养”现象得到普遍的实施。

二、安全管理“圈养”现象的弊端

安全管理“圈养”手段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却引发一系列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学生由于活动空间和时间受到限制,喜静而缺乏运动,使他们体质下降。肥胖、肌肉关节不灵活、动作迟钝、劳动能力差等健康问题在我国青少年中都有一定的体现。长期的“圈养”更使得学生散失了独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长期处于学校或家长的羽翼保护中,学生一旦面临社会,并很难学会独立去适应社会,经不起挫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圈养”行为也存在着侵犯学生正当权利的问题,如限制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学生失去活动权,使其娱乐权、隐私权等受到侵犯,这样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厌恶的情绪,使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生活。

三、对安全管理“圈养”的思考及对策

端正安全管理理念。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需遵循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理念,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同时,体现出学校的人文关怀,不要把禁锢、约束当成管理手段,管理要采取以学生为本位,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同时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搭建出一个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安全管理圈。

遵循适当的校园管理原则。学校过于强调安全管理,应当建构出适度的安全管理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学生自由活动的影响程度,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引导为主而规章制度为辅。

建立社会、政府、监护人与学校合力的保障体系。保障学生的安全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社会、政府和学生监护人的责任与义务。如深圳并在全市推行了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意外保险的双重政策,此次保险由学生、教育发展基金会、财政按1:1:1的比例分担,每个学生每年只需交纳5元保费,学生意外死亡、伤残最高获赔10万元,没人医疗费累计最高金额为1万元。校(园)方责任险赔偿限额为每人每年累计赔偿限额人民币30万元,每所学校每次事故赔偿限额500万元。政府建立的这种保障制度其意义不仅是通过保险来转嫁风险,更为了发挥社会单位、政府、家长和学校多方共同建立的保险体系下社会管理功能的优越性,为校园的安全与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1]人大代表呼吁:校园安全立法迫在眉睫.中国教育报,2004-3-15.

[2]杨旭.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7.

[3]把学生“圈养”起来就安全吗.教育文汇,2007,(3).

[4]冉亚辉.学校过重安全压力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7,(12).

猜你喜欢

圈养管理者现象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圈养在心中的狼
猜谜语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