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①

2012-08-15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刘蓓琳苏卉

中国商论 2012年18期
关键词:十二五能源北京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刘蓓琳 苏卉

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对各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自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的变革,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并最终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1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自从我国政府提出到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后,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率先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和“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具体目标,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要前提

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北京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就要在不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化、自主创新、区域合作等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首都政治、经济及科技研发等优势,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这对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2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构建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供需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益发突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的冲突的途径,是北京构建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3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发展观坚持“增长优先”,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科学发展观强调自然环境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并最终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2 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积极承担生态责任,努力推进城市生产、生活低碳化,打造资源消耗低、生态环境好、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在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过去的10年中,北京以6%的能耗增长支撑了12%的经济发展速度,万元GDP能耗效率水平始终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在过去10年,北京通过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城市绿化、新能源应用等政策,人均碳排放量一直在降低,人均排放增长率是全国最低的,为-0.66吨/年。“十一五”期间北京节能减排表现突出,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2.1 能源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北京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煤的碳排放量最高,天然气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据统计,2011年,北京市消耗了69亿立方米天然气,比2010年增长1.3%,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近25万户,北京天然气的使用规模正逐渐扩大,但当前的能源供应结构中煤炭仍占33%,虽然远低于全国为70%的能源结构煤炭比值,但与其他世界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相比仍然较高。近几年,北京注重新能源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可再生能源利用亮点工程,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11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80万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但新能源开发规模和利用总量依然偏低,依靠能源资源投入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明显改变。

2.2 产业结构不够完善

产业结构不仅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发展低碳产业是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形成低碳产业体系。北京现在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2011年,北京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23.4%,第三产业达到75.8%,产业结构相对其它城市来说比较合理,但与世界城市还存在差距,纽约、东京等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80%。并且北京目前高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人才资源等北京的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开发。

2.3 城市碳汇作用有待加强

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通道绿化等重点工程,2011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6%,林木绿化率达到54%,分别比2010年提高0.6%和1%,为“十二五”期间北京城市环境改善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森林覆盖范围中,山区高达50.97%,平原地区仅为14.85%,并且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碳汇功能较低,亟需加强森林经营,加强碳汇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固碳能力,实现森林碳汇与生态效益补偿的有机结合。

2.4 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低碳技术创新、政策支持、资金辅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近来年在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存在整合力度不足、统筹协调不够等问题。低碳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由科研院所承担,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研发投入力度不够,没有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在低碳技术引进方面,缺乏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交流与创新方面的协调互动,存在着技术重复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技术改造缓慢等问题。

2.5 社会低碳理念有待加强

自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后,低碳理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有一部分人还只把低碳理念的思想停留在口号上,传统的消费理念还在支配着人们的生活,社会低碳理念没有普遍形成。北京林业大学刘婉琳选取天通苑社区、安逸社区、新新家园社区、慧忠北里社区等10个社区为调查地点,对北京市民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233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表明北京居民低碳理念有待加强。

2.6 碳交易市场有待发展

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越来越活跃,北京建立了三个主要环境交易所,包括CDM信息服务与生态补偿促进中心、节能环保技术转让与投融资促进中心和排污权与节能量交易中心,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展相关业务,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关金融机构对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和具体操作不熟悉、缺少专业的中介机构、缺乏法律约束和政策激励等问题,致使碳交易市场发展不尽如人意。

3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时期。对北京市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打造低碳北京,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加快建设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立高效率、低排放、使用多元化能源的结构和基础设施,努力提高传统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 节约能源和资源, 同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应加快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的建设。首先,应尽量将煤炭使用比例减少到25%以下,增加天然气、水电等的使用比例;其次,发展煤炭清洁转化技术,减少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热量损失和能量转化的中间环节,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后,在调整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总量指标分解,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端研发中心、高端示范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

3.2 建立完善低碳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北京应该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度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实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在全市产业园区布局中,规划建设一批低碳示范产业园区,促进低碳产业规范化、集聚化发展。推进低碳产业基础设施及土地一级开发的支持力度。

3.3 增强城市碳汇能力

北京要增强城市碳汇能力,首先要继续扩大绿化面积,加强植树造林以及绿化建设,其中,加大力度建设平原地区森林,扩大小区绿化范围,积极推进立交桥绿化、墙体绿化、停车场绿化等,增加碳储存量,提升首都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要改善全市森林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大力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最后,深入开展北京市碳储量和碳汇功能相关的理论研究,尽快建立森林碳汇计量标准和监测体系,提高森林固碳监测能力,制定碳汇营林技术标准,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效益的促进和发展机制提供支持。

3.4 加快低碳技术的示范与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是实现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应加快低碳技术的示范与产业化发展。首先,应该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人才集中的优势,增加新能源开发、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方面的科技研究投入,为北京发展低碳产业提供创新技术基础;其次,应当充分利用建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会,推动企业科研创新活动,鼓励并支持企业成为低碳技术研发的主体,建设低碳技术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研究开发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能源利用技术、减量化技术等先进的低碳技术;最后,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国际先进低碳技术同时促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建立中外合作研发机构,探索多种形式的低碳技术人才国际培养与交流模式,推进和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低碳技术。

3.5 培养城市低碳理念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手段普及低碳理念,积极倡导民众、企业和政府的低碳生活、低碳生产和低碳管理的方式和模式。首先,鼓励市民拒绝炫耀性消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水、用电,选择环保交通工具绿色出行,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其次,支持鼓励大型国有企业从设计、工艺、包装及回收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低碳生产,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主动承担节能减排责任;最后,政府应加强节能实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通过积极制订相关低碳政策法规、建立有序的低碳市场规则、构建良好的低碳文化环境、采取征收碳排放税和能源税等金融措施等实施低碳管理。

3.6 建立健全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体系

北京要在“十二五”期间成功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用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和配套政策进行支持。第一,十二五期间,北京应该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抵消服务。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抵消服务包括排放权交易服务、排放权使用、碳排放项目开发和咨询调查服务;第二,应该建立完整的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按照清单内容,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建立清晰的政府各部门的节能减排定量责任制度;第三,要完善市场金融体系,拓宽低碳产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开展面向低碳产业企业的信用贷款,给予低碳产业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减免贷款额度内存款准备金、提供必要的利息补贴等。第四,北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建立碳交易平台,提升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4 结语

北京过去10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充分发挥了首都的标杆效应和示范作用,但在许多方面也仍存在不足,应通过进一步发展城市低碳经济,提高北京城市竞争力,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完成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

[1]张贵祥,武于非.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1(3).

[2]刘婉琳,北京市民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调查分析[J].现代商业,2011(30).

[3]谢永琴,王芳.北京发展低碳城市的森林模式探究[J].价格月刊,2011(4).

[4]Liu beilin.Research of urban low-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System,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9).

猜你喜欢

十二五能源北京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