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

2012-08-15

中国商论 2012年18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旅游产品

这些年,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据相关旅游数据显示,我国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复、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旅游人数已达到总人数的75%。体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文明健康和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后,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主动参与体育休闲旅游活动。这也正是人们为了释放压力、表现自我、追求个体自身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于是体育旅游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的旅游方式也开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追捧和喜爱。体育与旅游日趋紧密的结合的项目主要表现在徒步、骑马、狩猎、野营、滑雪、登山、自行车、自驾车等旅游项目、探险旅游以及漂流、攀岩等旅游活动。此外体育赛事也是激发旅游爱好者旅游的动力,体育界的盛事也是旅游者的盛会。但是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很多体育旅游产品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中国作为今后亚太地区最大的旅游市场客源国,将会面临很多的机会。体育旅游资源要想成为产品且顺利通向市场,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做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工作,找到适合体育旅游发展的出口。本文就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和面对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1 体育旅游概念

到目前为止,体育旅游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表述。但是大体的意义相差不大。我们可以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体育旅游是非定居者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是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可划分为观赏型体育旅游以及参与型体育旅游两大部分。而参与型体育旅游又可分为竞赛型体育旅游、休闲健身型体育旅游和拓展型体育旅游。体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陶冶身心、消除疲劳、排遣压力、疗养健身、娱乐、磨练意志,实现并完善自我,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放松、获取一种猎奇、挑战极限、刺激愿望的旅游活动,比如说穿越沙漠、攀岩、漂流、蹦极、户外生存技能等。

2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

2.1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2.1.1 自然体育旅游资源相对充裕,利用空间大

我国自然资源受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地形多种多样,河流湖泊众多,体育旅游资源可挖掘型比较大。体育旅游资源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地表类、山体类、洞穴类、水体类和生态类等等。可进行登山,滑雪、水上等体育旅游活动。同时多片天然林保存完整,

山涧幽壑,树木葱翠,溪流淙淙,风景幽美,是体育体闲者们观光的好去所,其中很多山峰都是攀岩爱好者开展攀岩活动的绝佳场地。

2.1.2 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别具特色

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非常多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尤其是体育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历史类体育旅游资源及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优势突出,为我国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和素材。如登万里长城,参加少数民族的活动(如傣族泼水节)等等。

2.1.3 多项体育赛事的开展

这些年,我国体育赛事得到了各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项体育赛事接二连三地在各省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比如2012年3月9日~11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2012年4月15日在安徽合肥市紫蓬山风景区全国皮划艇(静水)春季冠军暨皮划艇大奖赛,这些赛事的开展吸引了大部分的体育旅游爱好者,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2.2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劣势

我国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体育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缺乏创新

我国在体育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上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新,现有体育旅游产品几乎都是一些体育活动的原形,很难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深入的体验,尤其缺乏能够吸引游客重复多次消费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而且产品在开发中缺乏计划性、整体性、规模化。我国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数量多的特点,但是很多的普通旅行社的体育旅游经验和产品包装创新能力却有待提高。

2.2.2 发展体育旅游的意识不强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时尚的、集合趣味性和刺激性的个性化旅游,它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也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的闪光点。但是就目前整体形势分析,体育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消费各方面的市场还不是很成熟,这些旅游企业发展体育旅游的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缺乏一定的意识。

2.2.3 体育旅游开发程度低,缺乏应有的管理制度

我国体育旅游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程度相对也比较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我国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以及管理条例方面并不全面,政府也并未制定相关发展体育旅游业合理规划。

2.2.4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通过对当前一些高校调查发现,目前并没有高校培养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我国目前所从事的旅游人员中大多对体育缺乏知识性的了解,而体育强的人才旅游知识却又比较匮乏,真正能把二者结合起来的复合性人才在这个体育旅游行业里却是屈指可数。在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并没有发现对于新兴的休闲拓展、攀岩、漂流、滑雪、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的详细介绍,学生的素质和技能难以满足当前体育旅游的需求,这对我国体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 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以及营销策略

3.1 推出新卖点,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景区内对吃、住、游、购、娱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研究新卖点和新政策。真正提高游客消费水平和兴趣。产品的开发以及营销的是否成功代表了景区未来的发展,我们要切实抓好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高对游客的人性化服务,进一步深化、加工、包装,推出新产品,大力度创造最优的旅游“硬环境”和“软环境”。

3.2 加强体育旅游城市自身建设

对体育旅游城市应加大投资,发挥协同作战的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最大程度地完善城市环境水平、交通条件以及整体服务接待水平。给旅游城市塑造完美形象,同时,应该挖掘当地城市资源特色,推出各种优质体育旅游产品,这样不仅可以让旅游者在观看紧张比赛之时还能体会健康休闲旅游的乐趣。

3.3 针对热门赛事,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近些年来,热门赛事的举行也比较多,我国可以利用这些热门赛事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如说2008奥运会,人们对体育赛事必然会情绪高涨,这时就可以奥运会为卖点设计各种新颖时尚的奥运产品,这些产品也必然会引起旅游者购买的欲望。还有针对我国进行的各项赛事也可以设计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中国适应21世纪的国际潮流旅游产品,如各种绿色体育旅游产品、水上体育旅游产品,民族、民俗体育旅游产品等。结合实际,把在各省举行的各项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把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经营,把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策划和运作,通过举办体育赛事使举办地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体育赛事将会和举办地融为一体,成为举办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3.4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着眼于影响深远和宣传效率

我国应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部门的合作,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各地对全局利益自觉维护的基础上,对特色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全面有效地宣传。只有这样才能更远更深地挖掘体育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成功迎接国际旅游市场的挑战。同时在举行体育赛事活动时,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力量,树立中国体育旅游品牌形象,使这些品牌形象能够长期地植根于旅游者的心目中,促进中国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

3.5 做好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针对我国目前体育旅游人才的匮乏,建议在中国高校、中等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关于体育旅游专业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和多语种翻译以及导游、领队人才的课程培养。合理有效地发展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

3.6 政府应做好安全保障的监督机制和规划引导

体育旅游体现的最大特点就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很多项目都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危险系数比较高。比如攀岩、帆船、蹦极、滑雪、探险等刺激性体育旅游产品,这些都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会对体育旅游的安全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当经营这些项目时,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严格的经营者审批制度,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对体育旅游的设备、条件进行安全检查和严格把关,同时大力宣传安全意识。当在组织大型体育旅游活动遇到人员骚乱时,必要时刻应当以行政干预方式监督体育旅游安全保障问题,在确保体育旅游者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体育旅游。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对当地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实行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规划引导,要在市场需求为导向下进行体育旅游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结合资源特色,确定与其相匹配的目标客源市场,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

4 结语

按照WTO的预测,中国在2020年将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旅游的总需求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开始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将得到加强,所以要发展好体育旅游市场就要进一步做好体育旅游营销、产品开发、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这三大部分,体育旅游营销要挖掘好现有产品的潜力,做到产品有新面貌,产品有新市场,产品有新营销,产品有新空间。本着系统、战略的观念,挖掘我国遗留下来的文化国粹,科学合理地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使体育旅游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平民化。同时,对于专业竞技体育旅游应实现科学化和高水平化,着力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初步探索出一条体育、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

[1] 杨培玉.21世纪初中国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4(02).

[2] 马志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3] 孙钢.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42d9d0502020740be1e9b11.html.

[4] 耿红平.浅析体育旅游营销策略[J].体育博览,2011(10).

[5] 姚媛,徐佳.陕西体育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旅游产品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旅游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畅聊体育赛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产品
产品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