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再研究

2012-08-15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朱美霖

中国商论 2012年18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融资资金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朱美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再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朱美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等方面的困难,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中小企业 融资 现状 解决措施

1 中小企业概念界定

“中小企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时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和现代商业体系,大公司、大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与之对应,就出现了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于大企业的相对概念,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处于“创业期”,融资缺口较大。在现阶段,由于中小企业本省规模较小,偿债能力较弱,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自有资金以及依靠私人关系的借贷,在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甚至会选择成本较高的商业信用,融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融资缺口较大。

(2)融资选择余地小,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资金是来源于内部渠道,外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而且融资数量非常有限。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渠道。如果银行在贷款协议中附有其他限制性条款,那么资金的投放方向也将受到限制。这使得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3)中小企业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但是企业本身的自有资金也相当缺乏。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表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资金的积累,但是自身资金本很也很有限,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做强做大。

(4)由于融资缺口大,融资渠道单一,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短期行为严重。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往往很难上升到谋求中长期规划的战略高度上,去制定真正切实可行的长远融资方案,更多的时候是为了生存下来而不得不采取一些融资措施,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获得短期利润,这也就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做大做强,限制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远期目标的实现。

3 融资问题原因的分析

(1)政府层面: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被打折扣,实际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财政到税务,都对中小企业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如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供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中小企业提供债务担保。

但是,目前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很难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很多政策也都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中去,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不够。例如,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的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明晰,中小企业服务市场的培育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2)金融机构层面:由于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有限,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愿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薄弱,偿债能力差,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这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优惠政策不能够落实。

(3)中小企业层面: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基础薄弱,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结构单一,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企业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低,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80%的会计报表不真实或者没有会计报表。经济行为短期化严重,偿债能力不足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

4 解决措施

4.1 政府层面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自2003年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政府在政策层面强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市场、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政策落实的时候缺乏一套成熟的思路和措施,使得很多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支持中小企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

在我国,已经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社会团体相继建立并成功运行,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管理,是指成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平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提高技术、拓展市场、引进人才、法律咨询等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2 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

(1)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了良好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摒弃传统的投资理念,对中小企业市场重新定位,开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品牌,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力。

(2)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正确评估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评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方便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出贷款决策,既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又维护了自身资金安全。

(3)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中小额度的贷款,应当大力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商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4.3 中小企业层面

(1)加强企业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首先,要明晰企业的产权,中国很多中小企业还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色,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且不明晰,鉴于此,中小企业应当走产权主体多元化道路,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革,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企业产权制度的改变,提高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清企业内部关系,建立现代企业人员聘用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等,与现代企业接轨,使企业在一条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进;再次,聘用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编制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增强企业信息的可信度。

(2)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应当加大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转变企业发展思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控制企业的预算,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融资能力。

(3)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增强企业的诚信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中小企业应当恪守商业信用,诚信经营,不偷税漏税,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加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主动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坚决杜绝讨债、违约等不诚信的行为,以诚信取信于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抓住融资机会,拓宽融资渠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政府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企业应不断加强对有关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与时俱进,抓住契机,寻找各种合法、合理、可行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来解决融资问题。如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加强对中小板上市条件的学习;了解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服务情况。

[1]张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7).

[2]纪玲珑.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

[3]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

F272

A

1005-5800(2012)06(c)-107-02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融资资金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