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微博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08-15张利冰谢东明申子辰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受众政治用户

◆张利冰 谢东明 李 丹 申子辰

(1.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2.河南农业大学学生处)

运用微博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张利冰1谢东明1李 丹1申子辰2

(1.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2.河南农业大学学生处)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也在发挥着塑造大学生思想的政治功能。微博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促使我们充分利用机遇,全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微博 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micro-blog),是以个人面向网络即时发布消息的精简模式博客系统,支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发布,具有极强的新媒体传播特性。2006年,美国twitter网站首先打破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间的界限,推出了微博。2009年8月,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开放微博后,腾讯、网易、凤凰、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也开始推出微博产品。据新浪网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这充分体现出微博相对于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的高渗透率。

一、微博作为传播媒体的优势

微博作为全新的互动交流媒体,具有优于其他媒体的使用简单便捷、实时传播的特征。微博成为传播媒体的优势,从以下四方面来探讨。

1.以普通用户为主,人人都可以被关注

微博的出现一开始就使得传播者拥有主动的参与性,并进一步突显出网络媒体的平民化趋向。微博为普通人提供了表达、分享和沟通的平台,不需要完整的逻辑性就可以发表大量的原创观点,因此,它更倾向于一种个人的互联网。

2.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传播信息

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新技术的运用和微博本身简短精炼的特点,使它迅速地整合了各类工具尤其是手机短信和彩信的优势。

3.特殊的交往纽带功能

在微博互动中,微博不仅是及时信息发布的平台,更结合了社交网络的关系结构,同时也具有不同于即时聊天软件纯粹沟通的信息累积功能。

4.信息交互的普遍性

在微博中,不仅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而且这种信息交换的普遍化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受众参与得越多,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就越频繁。

二、运用微博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缔元信的上述调查显示,微博的用户呈现出平民化和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在国内微博的用户中,企业员工和学生占的比重较大,分别是29%和17%,18~30岁的年轻用户占了67%,63%的微博用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同时,有96%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突发事件的观点;有37%的用户认为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只有6%的用户认为不可信。由于微博的实时通讯和交互功能非常强大,其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和便利性等,都使它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中更容易推广。因此,如何发挥微博的传播优势,运用微博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中面临的新机遇。

1.注重微博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运用微博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和以往的媒体不同,微博具有实时传播的特性,运用微博平台,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动态,并及时作出反应。微博内容的简明要求,也可以精炼突出教育主题,使微博成为红色文化的推荐引擎,并运用高频率的网络分享量,让青年学生在关注相关学习、生活、娱乐等话题之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2.注重微博的平等性和参与性,吸引广大师生开展微博上的引导教育工作

通过对微博空间的文化导向,使教师和学生主动传播承载“真、善、美”的信息,抵制“假、恶、丑”的信息,共同、持续地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3.注重微博信息交互的普遍性,发挥微博品牌的影响力

在微博上创建品牌,利用好微博这一传播平台,以榜样示范人,通过吸引教学名师、学术专家、优秀学生等写作微博,从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不同方面入手,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引导。

4.注重微博的交往纽带作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进网上网下的互动

高校应当利用微博的及时性和便捷性特征,面向学生群体,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开发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栏目,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以增强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粘性。并通过网上网下的互动,密切师生关系和不同学生群体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相互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微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借助“微博”连接学生的闲暇生活

“微博”是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方式之一,通过“微博”,他们三言两语地发发感慨,晒晒心情,等等。而借助“微博”,教师不仅可以理解“微博”对学生闲暇时光的吸引,也可以发挥“微博”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基于“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平等辩论、探讨、思想升华的教育方式,因为高等教育应充实学生的思想,而不仅仅形成他们的道德习惯。

2.基于“微博”构筑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

在“微博”这一平等的交流空间,容易建立起同学间,师生间信任而纯洁的友谊。而“微博”的匿名性也促使人们更容易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来开展思想交流,便于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沟通的速度,因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3.利用“微博”搜集大学生热门舆情信息

“微博”舆情作为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对于了解高校学生思想、掌握突发事件信息、预警群体性事件发展、维护高校“微博”舆论稳定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微博”舆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全时性。“微博”是全天候的信息传播与实时信息发布,它把时间的占有权完全交给了受众,即时性增大了公共事件的冲击力。第二,是交互性。“微博”打破了话语特权的垄断,把部分话语转交给受众,受众可以及时、便利、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是亲近性。“微博”上的信息,特别是受众高度参与产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交互性也拉近了媒体与受众情感和心理上的距离。从这些特点出发,做好“微博”舆情的收集和研判,对于高校有关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正确决策,做好危机公关工作,可以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4.通过“微博”关怀学生的心灵世界

“微博”是学生晒心情、发牢骚、发感慨的场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利用“微博”的“释放”功能,即通过“微博”虚拟空间缓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所形成的张力。“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主要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日常生活中的权益纠纷、社会不公正现象、触动民族感情等事件,这些问题一般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冲突性,往往会很快触动大学生敏锐而活跃的思维,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微博”的释放功能可以及时暴露现实中具有一定隐蔽性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关怀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把矛盾解决在发展的萌芽阶段,避免那些具有爆发性、破坏性的危机事件的发生。

[1]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EB/OL].2010-09-09.2010-11-17.

[2]缔元信.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0-08-16.2010-11-19.

[3]潘晓宁.潜伏的商业价值:学会与“微生物”互动[EB/OL].数字商业时代.2010-10-14.2010-11-15.

[4]张楠楠.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6.

猜你喜欢

受众政治用户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