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述评*

2012-08-15杨永贤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21期
关键词:效益学习者评估

杨永贤 ,罗 瑞

(1.宁夏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中心,宁夏 固原 756000;2.宁夏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信息化效益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共识,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教育信息化效益的评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至今没有一套国际通用、比较权威的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对教育信息化的评估可以概括为:以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指标为目的的评估;以促进教育变革为目的的评估;以量化的经济学视角进行评估;以质性的教育评价进行评估;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为目的的评估;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效益进行评估。

笔者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以及评估指标的科学构建有所帮助。

一、境外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特别是美国自“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提出以来,教育信息化得到迅速发展,至今走在世界的前列。加拿大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联网的中小学校已达到17000多所。欧盟各国也先后制定了各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快速发展。亚洲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显示出赶超美欧的强劲势头。但无论在欧美还是亚洲,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了投资过热的通病,效益评估自然而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与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各个国家与地区根据各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估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下列几种:

1.美国 STaR (School Technology and Readiness)评估量表

为了落实美国政府发布的教育行动计划,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对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时从教育行动计划中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四大支柱(即从连通、硬件、数字内容、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从而开发出了著名的STaR(School Technology and Readiness)评估量表,并根据评估状况每年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后来逐渐被一些州和学校采用,成为衡量该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标尺。

STaR评估量表是一个二维表格,评价要素包括:“硬件和网络连通性”、“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资源”以及“学生成就和考核”。并且每个评估要素下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同时,STaR评估量表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将学校分为:低技术使用水平学校、中等技术使用水平学校、高技术使用水平学校、理想级技术使用水平学校四个等级。为了让所界定的学校确定自己的技术使用水平等级,STaR评估量表给出了学校各评估维度中每个评估指标的取值范围,供学校参考。

2.五层次训练成效评估量表

威斯康辛大学的凯乐派屈克(Donald.L.Kirkpatrick)提出柯氏四层次训练成效评估模型。该模型起初主要用于企业培训,后来人们对四层次评估进行了补充,在原来四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回报测量层,所以称之为“五层次训练成效评估量表”。随着五层次训练成效评估量表在企业培训测量中的影响扩大,一些地区和学校将它用于教师培训的测量,甚至将其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测量。

五级评估模型包括“学习者反应”、“知识迁移”、“行为迁移”、“组织影响”、“投资回报”。第一层学习者反应,主要测量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态度,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认可或者抵触会决定学习者的学习努力程度。第二层知识迁移,主要测量学习者通过材料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第三层行为迁移,主要测量通过学习,学习者在行为上的变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层组织影响,主要测量学习者对组织合理性的评估。第五层投资回报测量,主要测量学习者对学习的投入与效益的比例,即优化程度进行评价。

3.SRF的评估指标

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简称ICT)的有效应用,英国教育通讯与技术署于2006年3月发布了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指标(The self-review framework,简称 SRF)。 目的是帮助学校评估应用ICT的效果,并为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规划。

SRF的评估指标中涵盖八个要素:分别是“领导和管理”、“课程”、“学与教”、“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拓展学习的机会”、“资源”、“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SRF的每一条指标分为五个水平,分别为“没有发生”、“开始”、“发生策略”、“连贯”、“建立电子化信心”。学校根据五个水平的描述,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状况就可以选择具体所处的水平层次,这样就完成了具体指标的评估。

4.欧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评估体系

欧盟为了加强各成员国教育机构合作,促进相关教育信息共享,建立了欧洲教育信息网联(Eurydice)。欧洲教育信息网联相继提出针对高等教育的 “苏格拉底”计划、针对职业教育的“达芬奇”计划、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电子结对”计划。欧洲教育信息网联对欧盟成员国各项计划的实施情况予以评价,其中“电子结对”计划的主要内容为: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生机比、网络连接的生机比、投资结构、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等若干具体指标。

5.亚洲各国、各地区对教育信息化的评估

日本政府于2000年提出了 “IT基本法”并提出了“e-Japan战略”。随着信息化在日本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又提出了“u-Japan战略”,其目的是在日本能随时随地通过适合的终端设备上网并享受服务。教育信息化是 “u-Japan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项目投入(日本教育信息化主要以重大项目的实施驱动),基础设施(生机比、计算机联网),资源开发与共享,教师、学生的日常应用(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

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2001年制定了“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该标准根据职位将教师分为“教师”、“教育信息部长”、“校监”、“校长”四个等级,再按照不同的等级来分别定义必要的ICT应用能力。

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发与普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建设的学术研究、教学与学术信心数据库的建立等。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为:提高学习者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校领导能力、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改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法、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推动社区的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围绕建设目标开展。

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与评估体系概括为:四项远景、十项策略、七项指标。其中七项指标为:学生、老师时时处处能用电脑并能上网;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并达到总课时的20%;教材全面联网,各学习领域均拥有丰富且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学生具备正确的信息化学习态度,了解信息理论;建立600所教育信息化特色校;全面建构学校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缩小数字化差距;各县市教育行政工作均达到信息化、自动化、透明化。

二、国内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综述

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教育信息化效益的评估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但截至目前还未建立较成熟的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与评估方法。从文献资料来看,国内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评估进行了探讨:一是教育信息化指标的构建;二是教育信息化的测评方法。

1.“视角—发展—角色”三维评估模型

祝智庭、顾小清等在综合了国内外有关教育信息化效益研究相关成果,借鉴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和学校信息化评估模型STaR的评估思路,建立了“视角—发展—角色”三维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其中视角维包括了用户视角、财务视角、运营视角、变革视角;发展维包括起步阶段、应用阶段、融合阶段、变革阶段;角色维包括了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家长等。并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制定了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2.ISEI评估模型

王珠珠等建立了ISEI(Index System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简称ISEI)评测工具。该测量工具提出了设施、资源、素养、应用、管理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浙江东部地区、湖北中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进行了评估。

3.基于DEA理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

焦宝聪等将运筹学中的数据包络分析理论中的CR模型应用到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当中,在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DEA理论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

该模型将一所学校(也可以是同类的几所学校)信息化的投入分为若干类型,比如信息化投入有硬件设备的采购支出、教师培训支出、教育教学资源制作支出等。同时将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效益也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视野的开阔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演算过程,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后的同类学校进行评比、再分类,从总体上反映该被评价的若干学校的效益状况;同时也能对被评价的学校进行检查,确定其与效益较好的学校的差距。

4.“水平—效益—竞争力”三维评估模型

王有远等建立了由“水平—效益—竞争力”三向量构成的教育信息化三维模型,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并与三维综合评价模型相对应,构建教育信息化水平、经济与社会效益、核心竞争力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张豪锋、孔凡士、谢忠新等学者均在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通过分析上述国内外较有影响的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可以发现,尽管它们在推出时间、方案的制定和评估方法、评估机构、评估内容以及评估范围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但都是用评估的方式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与效益。这正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差异。

[1]汪琼,陈瑞江等.STaR评估与教育信息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4):10-11.

[2]陈吉利.英国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指标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8(6):28-31.

[3]王会霞,刘志兵.日本教育信息化:从e-Japan战略迈向u-Japan战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62-64.

[4]王保中,黄松爱.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当前的举措与成果[J].外国教育研究,2006(5):46-51.

[5]崔英玉,孙启林.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48-54.

[6]崔英玉.解读韩国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战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2):67-69.

[7]唐科莉.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及最新趋势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0):79-80.

[8]张永军.新加坡智慧国计划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8):30-33.

[9]王运武.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7(12):8-10.

[10]顾小清,林阳,祝智庭.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7(5):23-27.

[11]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25-31.

[12]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9-29.

[13]焦宝聪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7(4):12-15.

[14]谢忠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构建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6-8.

猜你喜欢

效益学习者评估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