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评论技巧——以重庆电视台《网罗天下》为例

2012-08-15文丨张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

文丨张 蓓

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评论技巧
——以重庆电视台《网罗天下》为例

文丨张 蓓

本文以重庆电视台《网罗天下》新闻评论栏目为例,阐述新闻栏目主持人常用的新闻评论技巧,以及运用这些技巧对提升栏目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新闻; 主持人; 评论; 技巧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新近发生的事件或事实进行的评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根据新闻事实特点,通过对问题动因分析,由主挂人代表栏目直接或间接的表明对事实或事件的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新闻评论节目影响力,一方面决定于栏目的内容特点,同时,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引导和评论也起着重要作用。《网罗天下》是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新闻评论栏目,它的栏目定位是要在当下以时政新闻为主打,内容硬度有余,“软”性不足的新闻节目中独树一帜。在选自国际、国内的各种热点新闻话题的基础上,辅以节目主持人的“点评”作为了最大看点。用主持人独到的视角、精辟的分析、辛辣的语言以及贴心的关怀吸引受众,从而达到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目的。

《网罗天下》主要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0月开始,节目时长二十五分钟,首播是晚上十点,将节目划分为“新闻麻辣烫”、“图片冲浪”、“新闻杂谈”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侧重的新闻内容和方向都不相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罗天下》的选题越来越广泛,除了国际国内新近发生的热点新闻或焦点话题外,像帖子里的奇闻逸事,博客里的犀利点评,自拍的视频,播客里的有趣画面,都能成为节目题材的来源。其选取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各省市新闻联合平台、网络、广播、报纸和本地电视台自采新闻等等。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二十五分钟的时间显然已满足不了观众对节目的需求,2012年4月《网罗天下》进入第二个阶段,调整为每晚九点首播,时长一个小时,淡化板块结构,分为五个环节,融入新媒体记录方式,第一时间打破传播者与观众不能及时沟通的局限,利用微博、短信等方式与观众实时互动,主持人的功能不仅是节目的播报者,还是直播线上的信息编辑与处理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他必须全程参与节目制作,包括节目选题的遴选、新闻顺序的编排、新闻评论的编写等等。而对主持人素质、能力的要求不仅是会播,还要能写、能说、能评;不仅可以熟练地使用有声语言进行生动表达,对各种副语言的应用也要灵活自然、恰到好处,为节目添姿添彩。

《网罗天下》节目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主持人辛锐麻辣的点评,这种点评除了角度新颖、言辞犀利之外还需要很多有策略性的表达方式,这样观众对其观点和立场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并回味无穷。在《网罗天下》中,节目主持人为了提高新闻评论效果,主要运用了以下评论技巧。

1 “一针见血”——道出真相

“一针见血”就是在评论中不拐弯抹角兜圈子,要点精准、一点即中、切中要害,以鲜明的观点,泼辣的风格,提示事物的真相,切中时弊。

作为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起着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和导向的重要作用,在播报新闻,评论时事时更要多层次、多视角地观察思考问题,评论不带主观性、片面性,力求客观公正。决不能图一时痛快,把事情推向反面,引发诸多矛盾。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难免的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有些矛盾甚至相当尖锐,新闻评论不能回避矛盾的尖锐性,如房屋撤迁中的干群众矛盾,收入分配中的利益机制问题等等,主持人在“评”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触及一些敏感的人和事。如果到了该“评”的时候你轻描淡写、隔靴搔痒,甚至采取回避矛盾的对策,那就会使论据本可能引申出的深邃含义受到严重削弱,从而丧失作为舆论所发挥的引导作用。而这时候就需要“一针见血”的评论。

《网罗天下》在播报恒大地产85折降低促销新闻时,主持人就用了这一技巧。恒大地产宣布85折促销,经记者调查发现,恒大降价打85折房仅是少数楼屋,以及户型较差的几套房,还有一些楼盘,先涨价,再打折,结果打折价比原售价还高。主持人在点评时,用恒大降价“雷声大,雨点小”,恒大地产是真降,还是“假摔”的点评,精准的揭示了恒大地产假降价的真相,对恒大地产的恶意商业炒作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在受众中产生了共鸣。

2 “敢为民声”——大胆批评

大胆的批评政府不力,社会不公,社会组织或公民失德等问题是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所起的重要作用。当新闻评论主持人在主持一些深度报道类节目时,难免会对某些个人、企业或政府部门提出批评。在这个时候,主持人不应当仅仅看到批评本身,而要理解批评的目的——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与人为恶。先客观地指出对方过去的成绩、现今的状况、面临的苦衷,然后再善意地提出其“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存在不妥”,该批评时应不留情面。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就经常使用这种评论方式。他不会张口就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是先站在被评论者一边,把该想的都想了,该说的都说了。让你无话可说,无力辩驳之后,再提出进一步的质疑。这种评论方式可以充分显现出主持人公平、公正的立场,更加让人信服。礼让有度,兵用及时。获“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奖”的《洋河污染导致大片农田绝收》节目,记者的点评也体现了这一风格。记者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就污染问题想采访市政府负责人,办公室人员告知“11名市长都很忙,没有时间”。记者手持话筒站在张家口市政府门前评论道:“从上午8点20分我们就来到张家口市政府,要求采访市长,可到了中午12点,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人还不知市长到哪里去了,说因为地市合并,工作太忙。但是,我们以为,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也需要忙一忙”。这段点评做到了少而精,它不事张扬,却准确深刻,话语简洁明快,却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大胆的批评了这种将百姓冷暖置之度外、麻木不仁的官僚主义。

《网罗天下》“一张身份证办了49个手机号?”节目,播出一客户被中国移动列为黑名单后,查询知自己的身份证办了49个手机号。按中国移动的规定,一个身份证下最多只能办5个手机号。用户到移动公司投诉,移动公司竟然不愿把用户没用的号销号,怕影响使用这些号的客户正常使用。主持人毫不留情的点评到,这种事的存在,有些客观因素,但终归是中国移动对客户合法权益的淡漠,是不愿去为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的表现。这样的点评敢为老百姓说话,有力批评了一些垄断企业不正的行风。

3 “藏舌头”——用事实说话

“藏舌头”是西方新闻界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通常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也就是将有倾向的内容寄于表面上看起来无倾向的表现手法之中,用客观的形式来表现记者的主观倾向。那么,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舌头”如何“藏”?

主持人常转述他人的语言来“藏舌头”;也用新闻背景来“藏舌头”;通过对事件的白描来“藏舌头”;主持人通过对事实或事件地白描,配合形象画面,将道理蕴于叙述之中,含而不露。通过新闻组合报道来“藏舌头”。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新闻编排中运用“反差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主持人通过报道涉足的某一新闻事实,找到一两件与其同时并存的其它事件进行组合报道。然后通过对比,新旧对比、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比数字、比现象,得出主持人想传达的观点。

《网罗天下》节目中,支教老师爆料:湖南凤凰县营养午餐孩子根本吃不饱一事,主持人并没有直接评论,而是引用了《羊城晚报》《大河报》《齐鲁晚报》等媒体的评论。主持人虽然没有直接评论,但相关媒体的评化已很有说服力,这种技巧,让事实更深入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提升栏目形象。

4 “绵里藏针”——软硬兼施

绵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使用绵里藏针的评论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要硬,又要扎得准。这种评论往往是反论多,正论少。因此,它的针对性和讽刺性极强。为适应这种评论的特殊性,就需要主持人在运用反语上要恰到好处,分寸适当。同时要注意动用敬词、委婉语,以“棉”争取人心,又要适当使用反问句等,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忘“藏针”。

“语气”应不温不火,这样便于收放自如。在语气控制上应留有余地,不声嘶力竭,更不失态。其实,评论的目的就是在于说服人,在于让人接受,主持人正是明白了“轻蔑敌人比断喝更显得有力”的道理,才能把持住以宽阔的胸怀去说理的状态。

《网罗天下》2010年6月22日节目便使用了这样的点评:古城西安打算用10年时间打造成国际大都市。挺好的一个事儿。为此,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联合发文,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其中就包括到2015年,要让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会说900句英语。咱们先不说繁体字和英语是不是就能代表国际素质,也不问这500字、900句又是怎么确定的。笔者非常好奇,5年以后,当地政府打算怎样考核市民呢?难道要组织全市统一考试?考核不合格,是不是就不配做西安人了?要开除市籍?看来这该提高素质的不仅仅是西安普通市民啊。

5 “留白”——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现如今,受众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已完全不需要主持人把道理“喂”进嘴里。此时,主持人要做的,更多是将事实详细地告知受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足以使受众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持人所作出的结论未必能得到每一个受众的认可。与其向受众灌输一个难以获得所有人认同的结论,还不如把更多的话语、更多的节目时间用于向受众陈述事件的详细情况。至于最后的结论,相信每一个受众都能够在被告知这些相关消息后,思考、判断出自己心中的是非对错。

在新闻类节目中,主持人那几套陈旧的说辞早已在听众的耳边磨出了茧。无论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尽快予以解决”;还是“如果双方都能够保持克制,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不会上演”;甚至是“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观众朋友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此类的“大道理”早已成了空话套话。如果主持人想不出更有新意的总结词,还不如给节目一个适当的“留白”,给受众一个思考的空间。

例如《网罗天下》2012年11月28日播出的银监会官员建言银行推迟下班,这一事件本身就引起了民众的热议,有支持的、不支持的、无所谓的,所以主持人没必要评论,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吧。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很多时候主持人都不评论,而是通过微博、短信平台等直接展示观众的评论,这也是间接留白的一种好的评论方式。

《网络天下》近期播报了西部山区贫困学生受捐书包和鞋子后,带着幸福的笑容在操场边嬉戏的场面,接着又播出了最近各种媒体关注的江苏一些地方,办公楼修得可比美国白宫的图像。主持人点评到,我们国家东西部发展差距还很大,国家还不算富裕,勤俭办事应是我们有本色,修建这么豪化的办公场所,花也大量政府(纳税人)的钱,不为政府想想,也该为山区的贫困孩子想想。节目内容巧妙安排,用事实说话,主持人的点评,不温不火,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些行政部门不顾国家三令五申仍然修建豪华办公楼的违规行为。留给了相关部门及老百姓更多的思考。这样的评论也包含了以上几种技巧综合运用。

[1] 关玉国. 以务实评论推动务实宣传——新闻评论写作方法浅谈. 新闻出版,2012(11).

[2] 金鑫. 广播新新闻评论的特色化探析. 中国报业,2012(12).

[3] 马明波. 当前国内新闻电视评论的问题与对策. 新闻传播,2012(4).

[4] 彭庆红.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 新闻传播,2012(4)

[5] 杜春玲.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支响箭——《第七日》. 今日南国,2008(3).

[6] 张雨雁. 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兴起看新闻评论员队伍建设.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2).

[7] 刘婷. 从《新闻1+1》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影视艺术欣赏. 2010(8).

[8] 王旗. 正面报道的空间和力度——加强新闻评论节目的思考. 当代电视,2010(3).

(重庆广电集团,重庆 400039)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