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特色之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2-08-15季东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加工量辽河油田盘锦

□文/季东

2011 年,辽河石化在“不惑”之年实现加工原油500万吨的跨越,步入中型炼化企业的行列。其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辽河油田为依托,走特色发展之路。

依托油田 抓住机遇

辽河石化的前身是盘锦炼油厂,始建于1970年4月。随着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盘锦炼油厂应运而生。由于原油资源限制,当时只有一套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除生产66#车用汽油、-35#轻柴油、20#重柴油和重油外,只有少量的普通道路沥青和建筑沥青。

随着辽河石油会战的迅速发展,1982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升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工艺实验成功。为适应稠油开发的需要,针对辽河油田“七.五”期间稠油产量逐年增加和稠油管输困难的实际情况,上级决定加大就地加工能力。1984年,盘锦炼油厂划归辽河油田,并更名为辽河石油勘探局沥青厂。1987年6月,沥青厂开始了大规模改扩建。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沥青厂充分利用稠油资源,增加了140#、100#和90#道路沥青产品。从此,辽河石化与稠油加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

进入90年代,随着对稠油和低凝油性质认识的加深,国民经济对石化产业的拉动,稠油加工量不断提高,沥青产量不断增加。1999年,加工量跃上200万吨,沥青超过40万吨。低凝环烷基润滑油和芳烃油的生产,进一步丰富了特色内涵。

进入新世纪,公司抓住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给石化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超稠油大规模上产带来的资源优势,先后实施了80万吨重交沥青项目、100万吨超稠油直接焦化项目。2005年,加工量突破300万吨,2007年突破400万吨,沥青产量超过百万吨。辽河石化的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得到了集团公司的“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效益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发展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定位明确,员工精神面貌好”的高度认可。辽河石化历经考验,从劣势中寻找机遇,成功探索出一条稠油加工的特色发展之路。

独立运行 强化管理

2001年集团公司机构调整,与辽河油田分离,成为直属于中油股份公司的地区性炼化公司,沥青厂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是独立运行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坚持思路研讨谋发展,明确目标重实效。辽河石化注重加强思想引领,保证了干部员工思想行动的统一。公司利用每年年终总结的时机,适时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通过回顾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明确工作目标,理清思路,统一思想,以“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科学发展定位,按照“建设稠油加工基地、打造现代化特色精品企业”的发展目标,层层分解指标,责任落实到位。通过开展“建言献策谋共赢,立足岗位开好局”、“早上手、早组织、早实施、早见效,把握全年工作主动权”等形势任务目标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想为、敢为、会为、体现作为”的正确理念,上下一条心,干群齐努力,克服资源不足,价格波动的不利因素,原油加工量一年一个新台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从建厂初期的50万吨到现在500万吨的跨越。

重视特色产品开发,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加工稠油、劣质油是辽河石化的特色,也是一种趋势。在市场竞争激烈、资源短缺情况下,公司领导班子不等不靠,加大新产品开发投入。两年来共成立105个次攻关组,创效益2.4亿元;完成科研项目86项,创效益1.6亿元。完成劣质重油轻质化技术研究和减粘加工委油工业试验,填补国内劣质油加工的空白。利用辽河混合稠油开发芳烃环保橡胶填充油的研发工作正在加紧实施。公司沥青产品由最初的几千吨发展到150万吨以上,产品由单一的建筑沥青增加到四大类上百个品种。截止到目前,“欢喜岭”牌沥青应用领域已拓展到了水、陆、空。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百万吨沥青生产企业,沥青成为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名牌产品。

猜你喜欢

加工量辽河油田盘锦
油田地震资料处理监督的探索
Theshiningblackpearl
辽河油田拟建全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
下一站,盘锦
盘锦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交流活动
辽宁省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关工委、离退休办组织“五老”志愿者来到沈采小学,给小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辽宁盘锦大米升级推出“玉粳香”生态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