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012-08-15饶洪生龙茂兴陈力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娄山关黔北四川

饶洪生,龙茂兴,陈力男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贵州 遵义 563002;2.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贵州遵义 653002;3.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纪委,贵州 遵义 563002)

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位于娄山关下,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此乡村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其中最多的是重庆游客和四川游客。如何吸引并留住重庆、四川游客,让他们带着向往而来,又满载快乐而归,这不仅是旅游服务质量问题,也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认为,发展板桥镇乡村旅游经济,还应该将文化作为联系的纽带,积极将黔北文化与巴蜀文化对接融合,以此增加板桥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更好地将板桥镇的乡村旅游业融入重庆经济圈以及西南经济圈的发展范围,最终开辟板桥镇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以具有乡村特色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借助这种旅游方式,开展相关经济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特别注重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强调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为基础,要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道德规范,实现乡村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可协调统一,最终达到使农村经济能够持续有效地发展的目的。

二、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乡村旅游概况

1.板桥镇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

板桥镇位于黔北遵义市汇川区北部,紧偎娄山山脉主峰,仁江河、亮石河、汇塘河纵横交错;北接桐梓县城,西邻遵义县沙湾镇,南距贵阳市200公里,距遵义市中心30公里;北距重庆市206公里。这里交通便利,210国道、黔渝高速公路横贯南北,南来北往十分方便。另外,渝黔高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

2.板桥镇乡村旅游资源

板桥镇境内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1公里,国土面积132.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46872亩,森林资源98105亩,生态植被良好。全镇下辖7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24个村民组,总人口25045人,有汉、苗两个民族。这里的平均海拔高度达900米,最高海拔高度为1780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4℃,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素有“天然氧吧”、“重庆后花园”之称。年降雨量达1100毫升,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优质的气候资源,人居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板桥镇境内的娄山关地势险要,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不仅其自然风光瑰丽、雄奇,而且这里还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七十多年前,中央红军取得娄山关战役大捷,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的正确领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雄心壮志。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遵义市继遵义会议会址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板桥镇乡村旅游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板桥镇依托娄山关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依托当地常年年均气温在15℃左右的气候优势,拓宽市场,面向四川、重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据气象资料表明,遵义夏季的气温平均比重庆低8度至10度。因此每年7~9月,四川、重庆酷暑难耐,促使许多四川游客、重庆游客为避暑而来到娄山关山下板桥镇,在青山环抱之中享受清凉与休闲。据有关部门统计,崇遵公路2005年12月26日通车以来,遵、渝两地的公路班车客运量已经从通车前的每天不足100人次增加到每天1000多人次,增长速度超过10多倍。面对突然而现的巨大市场和突然而至的诱人商机,板桥镇人机敏地抓住了机遇。2007年,一些村民自筹资金100万元,建成的23户黔北民居“娄山关休闲长廊”。一年后,首先经营乡村旅游的村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每户纯收入少的有2万多元,多的达5万元以上。2009年8月,全镇已经建成大型餐旅馆5家,建成农家旅馆46家,已经具备日接待500至1000人的能力。截止2010年,板桥镇已经接待游客近9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约4.5亿元。如今,该镇的乡村旅馆已经发展到150余家,接待能力大大增强,初步形成规模。仅就2011年而言,截至8月,该镇已经接待8000余名重庆游客,初步估计这些游客已经为当地带来3000万元的旅游收入。

4.板桥镇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

4.1受时间限制,板桥镇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气候季节的限制,板桥镇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它的旅游旺季是在7~9月的夏季,主要游客是来自四川、重庆。平常在节假日或是周末,它的主要游客则是来自遵义市区及附近的城乡。除此之外,一年中大多时间都是旅游的淡季,旅游资源大多被闲置,不能实现效益。

4.2受旅游设施的限制,内容相对单一的乡村旅游活动使游客消费受限。

乡村旅游应是将物质和精神结合在一起的活动。它既要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人文、风俗以及游客需求等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尽量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然而,如今的实际情况是,现在板桥镇的乡村旅游活动还主要局限于观光、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农家饮食、棋牌娱乐等方面。经营户几乎家家雷同,缺乏独特的乡村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缺乏强劲吸引力,导致游客消费受限,往往低消费多而高消费少,短时消费多面长时消费少,旅游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直接影响了旅游经营户的最大化收益。

4.3受陈旧的旅游观念限制,板桥镇的乡村旅游往往注忽略了游客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板桥镇的乡村旅游经营户大多是当地农民,他们所具有的文化知识不高,旅游经营理念也有限,他们对眼前利益的注重胜过对长远利益的注重,对游客提供物质服务胜过提供文化服务。每年来到板桥镇消暑休闲的游客大多是四川、重庆游客,他们除了观赏山川风光、享受清凉、品尝当地乡村农家饭菜以外,他们也有想了解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乡村文化的迫切愿望。由于经营者不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服务,这就使游客的旅游时间受限,其消费也受限。以板桥镇娄山村为例,娄山村是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较好的一个村子,它位于娄山关山麓通往关口的大路两旁,是由近百幢具有黔北民居样式的低层漂亮小楼拥立而成的小街,现被称为古镇街。这里村民家家经营乡村旅游业,每户拥有旅游接待床位不下20个。2011年7月、8月,是旅游旺季,家家客满,床位难求。游客全部是来自四川、重庆避暑的游客。这些游客来到娄山村,在宁静的环境里能够享受到的是当地清凉的气候、新鲜的空气、农村风味的饭菜。然而,往往两三天以后,游客的新鲜感、好奇感很快就会过去,接着便会产生思乡恋家的情绪,动摇他们在此长住几天的念头。究其原因,还是当地乡村旅游经营户忽略了游客对文化的需求,没有发挥好文化纽带的作用所致。

三、促进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旅游旺季,留住更多游客。

乡村旅游是涉及到经营户和游客双方的经济活动,经营户向旅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后获取应有的经济收益,游客在享受到乡村旅游经营户提供的周到服务后支付必须的费用。因此,乡村旅游经营户的服务是否周到,就直接关系到旅客的满意度,也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经营户的最大化收益。乡村旅游经营户必须始终坚持服务至上为宗旨,不仅积极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积极满足游客的文化精神需求,才能使乡村旅游业显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技高一筹,才能获取最大效益。因此,经营者要不断更新和充实经营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拓展旅游旺季,争取留住更多游客。

2.以当地避暑文化和乡村文化为纽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板桥镇娄山村是当地乡村旅游设施较为完善的村子,不仅具备饮食、休闲、纳凉的条件,而且还能为游客提供当地独特的乡村文化、地域文化服务,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当地多户村民具有藤编手艺,世代以大娄山野生藤为原材料,手编藤器用品出售。由于材料环保,手艺精湛,藤编产品精致美观、经久耐用,不仅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长期以来深受游客喜爱,声誉远扬,这里也因此形成当地独特的藤编文化。

位于娄山关下的板桥镇,是一个拥有千户居民的较大集镇,长期以来,这里许多户居民具有制作美味卤豆腐干的手艺。他们世代以大娄山下生产的小黄豆和香料为材料,通过小作坊人工制作,生产香味独特的豆腐干出售。由于食材环保,手艺传统,产品香飘四溢,食后回味无穷,长期以来深受游客喜爱,声誉远扬。这里也因此形成当地独特的豆腐干文化。挖掘、整理、开发这些乡村文化,可以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促进黔北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对接和融和

黔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黔北当地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创造而形成的产物;同时,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是社会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确切地说,黔北文化是指贵州省北部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集合。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遵义文化就集中代表了黔北文化。探究历史,遵义很久以前叫播州,原本隶属四川,清朝才从四川划拨出来归入贵州。由于遵义与重庆、四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又因为遵义地接重庆、四川,它自古以来便深受重庆、四川影响,不仅民间语言相似,而且民间生活风俗也极为相近,因此,遵义所代表的黔北文化与重庆、四川所代表的巴蜀文化也就极为相近。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黔北文化又有了许多新的不同于巴蜀文化的特色,但它与重庆、四川所代表的巴蜀文化依然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正因为这个原因,遵义板桥镇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便有了更多的便利,可以充分利用黔北文化与巴蜀文化极为相近的优势,积极促进黔北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对接和融和,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4.展示黔北文化的优点

概括而言,黔北文化集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黔北民居文化

在板桥镇娄山关山麓,具有浓郁黔北民居建筑风格的房舍随处可见。这种家居建筑以“小青瓦、坡屋面、穿斗式,转角楼、罗马柱、雕花窗、白粉墙、三合院、小朝门”为主要风格,古朴雅致的房舍,或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如黛的青山上,或零星地点缀于齐整的田地间,都具有朴实而和谐的美感。因此,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可以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这些黔北民居与重庆、四川的乡间民居在建筑风格上极其相近,重庆、四川游客来到板桥镇会有亲切感和归宿感,使他们觉得这里不是家乡又胜似家乡。

(2)黔北饮食文化

黔北饮食文化是指黔北地区涉及饮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涉及到黔北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业的管理与服务、以及饮食业与当地经济发展、饮食业与人文等方面。黔北饮食文化与重庆、四川的的巴蜀饮食文化极其相近。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在“味”字上下功夫,偏重麻、辣,而黔北菜也讲究色、香、味、形,也在“味”字上下功夫,特别偏重辣、麻。现在川菜烹调方法中,常用的有炒、煎、炸、烧、腌、卤、煸、泡等30多种,而这些方法也是黔北菜常用的烹调方法。两相比较,黔北菜与川菜无论在食材方面,还是在烹调方法方面、菜肴的品味方面,都大同小异。因此,重庆、四川游客来到板桥镇旅游,就会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受。

(3)黔北茶文化

茶文化属中国文化范畴,它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相和谐,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能够促进亲情、交流、友谊、团结。黔北盛产绿茶,城乡民众爱喝茶,茶文化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重庆、四川的茶馆遍及城乡,茶客众多,茶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如果以黔北绿茶文化为纽带,将观茶、品茶、交易茶的活动统一在一起,开辟一条新型乡村旅游途径,既能吸引更多重庆、四川游客慕名前来板桥镇旅游,又可促进当地的茶叶经济发展。

(4)黔北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黔北是著名的酒乡,国酒茅台酒就出自黔北,除此之外,还有董酒、珍酒、习酒、鸭溪窖酒、湄潭窖酒等许多全国名酒,造就了黔北十分丰富的酒文化,也因此形成了黔北独具特色的酒文化旅游资源。如果以黔北酒文化为纽带,开辟一条新型乡村旅游途径,就更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板桥镇旅游。

(5)黔北辣椒文化

辣椒是一种能给人的口腔带来强烈刺激的蔬菜,由于它独特的辣味特点,被许多人喜爱。黔北盛产优质辣椒,为黔北辣椒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贵州人视辣如命,辣不怕,黔北菜肴中几乎无菜不辣。黔北人在生产、销售、加工、食用辣椒的过程中,造就了独特的黔北辣椒文化,形成了热情好客、果敢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重庆、四川也是食辣地区,那里的人们深爱辣椒,食用辣椒,不怕辣。享誉天下的川菜大多与辣椒有着紧密联系,如果没有辣椒,就不能成就川菜。如果以黔北辣椒文化为纽带,开辟一条新型乡村旅游途径,也就能吸引更多的重庆、四川游客慕名前来。

(6)黔北牌文化

牌文化是民间休闲文化的集中表现,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简单易行,又趣味无穷,许多人都乐此不疲,男女皆宜。在这方面,黔北与重庆、四川有共同的认同。黔北地区的广大城乡,人们爱玩的牌有两种:第一,麻将牌,它是人们聚会、联谊、交友、休闲、生意洽谈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际内容,以至于现在的酒店、饭馆、商务会所、茶吧、公园、农家乐等许多场所,甚至许多人家里,都有麻将牌,许多人能够在这项娱乐活动中找到乐趣和满足。在黔北地区,麻将牌的玩法,与重庆、四川的玩法几乎一样,都叫玩“川麻将”。第二,是撮牌,也叫“大二”,这是黔北、重庆、四川广大城乡民众爱玩的一种不同于扑克牌的纸牌,在黔北、重庆、四川,撮牌的玩法也基本一致。挖掘和开发黔北牌文化,能够增加文化认同,吸引更多重庆、四川游客游客前来板桥镇旅游。

(7)黔北川剧文化

川剧文化是指四川历史悠久的、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的戏剧文化。在四川、重庆的许多城镇都有川剧团和大量热爱川剧的人。茶余饭后,他们常常信步前往川剧院欣赏川剧,听那高亢动听的高腔,看“变脸”、“吐火”那些神秘莫测的绝技表演。也有川剧爱好者,在茶馆引亢高唱,无论清唱还是彩唱,一招一式地自娱自乐,都会乐在其中。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黔北地区对川剧具有深厚情结,遵义市现有川剧团,也有民间川剧社,川剧活动十分活跃。因为川剧是与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语言最接近的一种戏剧,而且这种戏剧形象生动活泼,语言幽默风趣,唱腔高亢嘹亮、动作夸张惊险,在黔北广大农村,川剧深受村民喜爱。如果以黔北川剧文化为纽带,开辟一条新型乡村旅游途径,也能吸引更多重庆、四川游客慕名前来板桥镇旅游,不仅留得住,而且留得长,以此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8)黔北古城堡文化

黔北古城堡文化是指遵义古城堡海龙囤所形成的文化。海龙囤是遵义市附近隔板桥镇不远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军事防御建筑与军阀政治统治的宫殿建筑合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是如今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海龙囤位于太平乡龙岩山的海龙囤,又名龙岩囤。该囤居群山之巅,四面陡峭,左右环溪,仅山后一条羊肠不道可以攀登,地势十分险峻。它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海龙囤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那里沉淀着400多年前一段沧桑的历史。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明朝联军被消灭3万人马。可是相持两月后,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率军退守海龙囤,各路官军围而攻之。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囤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为“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现在,海龙囤仍有许多断壁残垣屹立在悬崖峭壁上。在漫山荒草荆棘之下和泥土中,依旧沉睡着许多巨大的石料屋基,还有许多当年被烧碎的屋瓦片和被毁坏的瓷片,无声地证明着当年城堡里建筑物宏伟、人口众多的事实。当年这里战争的残酷、惨烈的结局,也静静期待着更多后人前去回顾和解读。海龙囤遗址对于研究中世纪的军事、政治、技术、工艺等,颇具价值。特别是“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简直就是一部反映当时军事要塞管理制度的稀有档案。如今,海龙囤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探寻和解读黔北古城堡文化,不仅可获得许多有关黔北的历史知识,还可以理清一条有关黔北发展的历史线索。试以黔北古城堡文化为纽带,开辟一条新型乡村旅游途径,肯定能吸引更多重庆、四川游客慕名前来板桥镇旅游,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又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

(9)黔北红色文化

黔北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在1935年初,转战于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时,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所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黔北的娄山关闻名天下,是因为七十多年前中央红军为保证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而进行的由南向北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以及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再次进行的由北向南攻克娄山关的激战,两次战斗均取得伟大胜利。红军在娄山关的英雄壮举浓墨重彩地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红军鏖战娄山关的史迹已经成为黔北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娄山关也因此成为传播黔北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游人来到娄山关,临险体验,瞻仰遗迹,凭吊英灵,抚今追昔,能够汲取不怕困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源泉,塑造美好的心灵。如果以黔北红色文化为纽带,开辟一条新型乡村旅游途径,必能吸引更多游客慕娄山关之名前来板桥镇旅游,使他们既可以获得红色文化的熏陶,又可以饱览娄山关的雄奇风光。

四、结论

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集中了黔北文化精华,板桥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该充分利用黔北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做文章,以当地文化为纽带,挖掘潜力,推陈出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将广泛宣传与优质服务相结合,将黔北经济发展与重庆经济发展、四川经济发展相结合,开辟出一条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娄山关黔北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娄山关》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
娄山关花海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解说娄山关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
忆秦娥 ·娄山关
黔北六县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