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黄庭坚的咏梅诗

2012-08-15彭远利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幽香咏梅黄庭坚

彭远利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先生,宋洪州分宁人(今江西修水人)。他一生两遭贬斥,历经坎坷,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与苏轼亦师亦友,时人称“苏黄”,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是一个清高孤洁、耿介兀傲、崇尚气节的人。在其诗中,不乏展现自身高尚品质和气节的作品。这类作品用得最多的是松、竹以及茶意象,此外便是梅。目前研究黄庭坚松、竹、茶诗歌的人特别多,笔者拟从鲜有人涉足的咏梅诗进行研究。程杰说:“神宗熙宁尤其是哲宗元祐以来,梅花越来越引起重视,开始出现于京洛皇家和公卿园林,士人咏梅渐成风气。”[1]黄庭坚正好活动于这个时期,有大量的咏梅诗。按照程杰先生所述,“黄庭坚现存咏梅诗32首,词2首,数量已属可观。”据白政民统计,黄庭坚诗中用到梅意象的有55处。[2]黄庭坚在咏梅诗中,将自身不随流俗之耿介清高的气节表现得栩栩如生。

黄庭坚的咏梅诗虽不及咏松、竹、茶的多,但诗人对梅花的吟咏和描写也是独具特色。他主要从梅花的傲雪凌霜、馥郁幽香、凄惨凋零等方面着笔。在他笔下的梅花,已不再是单纯的以体物为主旨,而是托物写意。诗人把自己淡泊清高的风骨和梅花的傲雪凌霜等高尚的品质合二为一,借助梅花来彰显自身的耿介品质。下面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黄庭坚的咏梅诗:

一、傲雪凌霜——梅蘤破颜冰雪

梅花傲雪凌霜,它不与百花争艳,不在鸟语花香的春天开放,而选择在寒冷的冬天独秀一枝,为世人报春,将自身坚强不屈、高洁的品质展现出来。在黄庭坚笔下,有不少写梅花凌寒开放的诗歌,借以表达自己傲视世俗、洁身自好的耿介秉性。先看诗人的《题潜峰阁》:

“徐老海棠巢上,王翁主簿峰庵。梅蘤破颜冰雪,绿丛不见黄甘。”[3]

这首诗歌很独特,因为他不是当时流行的五言诗,也非七言,而是六言诗。题目中的“潜峰阁”是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字公择)在苏州供提刑司的时候建立的亭阁。庭院里面有各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此时,正值梅花盛开。徐老和王翁是经常来这里游玩之人。前者是医师,名叫徐佺,隐于药肆中。家有海棠数株,结巢其上,时与客巢饮其间。后者是禅师,参禅四方,结屋于主簿峰上,尝有毛人至其间问道。两人都是品行高洁之人。“梅蘤破颜冰雪”句中,“蘤”在古代同“花”,“梅蘤”即是梅花;“破”字用得非常到位。我们知道黄庭坚在诗歌中善于炼字,从“破”字可以窥见山谷炼字的痕迹,“破”字生动传神、精彩凝练,从而把梅花斗雪争春,凌寒开放的高尚品质勾勒在我们面前。黄庭坚是一个刚正不阿之人,在新旧法的争斗中,抑或是后来的党派之争中,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立场,不随波逐流,就像他所说的:“喜我未学霜前草。”众所周知,“霜前草”是风吹两边倒的,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不趋炎附势的高尚节操。从诗歌的整体来看,前面写两个高尚之人,也就说明自己同徐老与王翁具有同样的品质;后面写梅花的傲雪凌霜目的则更为明确,表面体物,实则托物写意,将自身的高尚品质借梅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诗人在《题花光老为曾公衮作水边梅》中写出了梅花的不畏严寒:

“梅蕊触人意,冒寒闻雪花。遥怜水风晚,片片点汀沙。”[4]

这首五言绝句诗人写于崇宁三年(1104)。诗人在去宜州(即今天广西宜州市)的途中,会晤了性爱梅花的花光寺僧人仲仁。从题目中,可以看到诗人写作的原因:见到花光为贬谪衡州的曾公衮画了一幅《水边梅》,有所感慨,才写下了这首诗歌。诗歌开篇写“梅花触人意”,其中“触”是知晓、明白的意思。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形象生动地将梅花赋予了人格意义。诗中用梅花来比拟曾公衮,同时也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冒寒闻雪花”,赞扬曾公衮不畏恶劣的环境,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实际上,诗人也在向我们展露他自己不屈不挠的品质。紧接着写“遥怜水风晚,片片点汀沙”。这两句将自身的贬谪生涯托梅花表现出来。尽管诗人一身耿介不阿、品德高尚,结局却像梅花一样孤苦伶仃随风飘零,写得也是含情脉脉。就像白政民说:“诗似随意写来,诗笔流丽,实在已含有无限的感怆。”[2]整首诗歌虽然笔墨短促,却字字含情,句句到位,将身世之感与梅花的人格意义相结合,巧妙地流露自己的感情——自身虽与梅花一样不畏严寒、清高傲骨,却也不免凋零无奈。

黄庭坚写梅花傲雪凌霜的诗还有《急雪寄王立之问梅花》中“红梅雪里与蓑衣”,写出了梅花不怕风雨而冒雪开放。《北园步折梅寄君庸》里有“林中破笑派学雨”,“破”和“笑”两个字将梅花不畏严寒、笑面困难的气节道出来,同时也折射出黄庭坚一生清高耿介,不畏恶势力,笑面一切的心态。《古诗二首上苏子瞻》中的“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然,黄庭坚写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诗歌远远不止上述所举。在这些诗歌中,黄庭坚都将梅花赋予了人格意义,使得梅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花,更多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而具有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梅花傲雪凌霜的高尚气节的赞扬,来表达自身一直保持和追求的不畏恶劣的环境、不畏恶势力的品质。从这类梅花诗入手可以窥见黄庭坚清高孤介的气节。

二、馥郁幽香——覆入晓风香满袖

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刺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的确如此,虽然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玫瑰的妩媚,也没有杜鹃的俏丽,但她在冬春之际傲雪凌霜、凌寒而放,独秀一枝,经过霜雪的考验,开的花是别具一番香味——幽香、寒香。黄庭坚是一个特别喜欢梅花香味的人,在他的咏梅诗中,十有八九的作品都写到梅花的香味,而且把梅花特有的馥郁幽香写得很到位。梅花不仅不畏严寒而放,而且还清香、淡雅、宜人,从而衬托出诗人耿介高洁的高尚节操。《北园步折梅寄君庸》就是一首典型的例子:

“林中破笑派雪雨,不著世间笑粉尘。覆入晓风香满袖,无人同咏一枝春。”[5]

首先从这首诗歌的题目来看,用的是“驿寄梅花”的典故,太平御览中记载说:“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奉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6]这个典故中所蕴含着芳菲易逝的悲悯之意,也蕴含着相隔天涯唯有折梅相寄的慰藉之情。黄庭坚在题目中,就已经给我们定下一个略带忧伤的感情基调。诗中开头两句“林中破笑派雪雨,不著世间笑粉尘”,写梅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冬里,在皑皑白雪中孤独开放的高尚气节,它不同于其它百花,在大好的春天里争艳。“覆入晓风香满袖”写的是梅花的香味。梅花经过傲霜斗雪,随着风的吹动,淡雅宜人的香味便扑入鼻中,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诗人在最后却感叹“无人同咏一枝春”,与本诗的题目折梅相寄呼应起来,这样一来,就把梅花凌寒开放、独具幽香却得不到世人的赞咏的悲剧写出来了。与此同时,诗人也将自身虽具有耿介不阿的高尚品质,可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说不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重用的哀愁流露出来。

在诗人的《次韵赏梅》中,写梅花的香味也是别有风趣,诗文如下:

“安知宋玉在邻墙,笑立春晴照粉光。淡薄似能知我意,幽闲元不为人芳。微风拂掠生春思,小雨廉纤洗暗妆。只恐浓葩委泥土,谁令解合返魂香。”[7]

这首诗歌虽然没有直接写到梅花的香味,却通过巧妙的方法借以表达。诗歌前两联活用宋玉的典故。宋玉是战国时期的辞赋家,写过《登徒子好色赋》,讲述的是他东邻有一位漂亮的女子,登上墙头窥看自己,以示她的爱慕之意。诗人把梅花比作宋玉笔下的东家女子,说女子不是对宋玉有爱慕之情,而是为了沐浴新春的阳光,来展现梅花的高洁。接着写“淡薄似能知我意,幽闲元不为人芳”,这样就把诗人自身和梅花联系起来了,表面写梅花的高洁,实则暗含着诗人不图虚荣,孤高兀傲、清高自守的风骨。“微风拂掠生春思,小雨廉纤洗暗妆”写梅花因阵阵风吹而感寒意,诗人运用及其细腻的笔法,刻画梅花身上的尘土被细雨洗去的画面。最后两句诗歌是诗人面对雨中梅花而发出的联想,也是本诗中从侧面烘托梅花香味的诗句。梅花最终避免不了凋零入土,可是没有人利用它来制作返魂香。返魂香在《博物志》有所记载:“武帝时西域贡反魂香三枚,病者闻之即起,已死未三日者熏之即活。”[8]诗人别具匠心特指梅花的香味。这样一来,梅花即便具有高尚的品质,直到凋零,也无人用它来制作返魂香,更何况是诗人呢?诗人一生的兀傲耿介,最终的结果和梅花是一样的。在这首诗中,梅花即是诗人,诗人即是梅花。

诗人在《次韵清虚同访李园》说“已闻香雪烂梅枝”,其实雪本身不香,香的是斗雪梅花。《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中有“暗香静色撩诗句,宜在林逋处士家”,这里借用林逋有名的“暗香疏影月黄昏”中的“暗香”来写梅花的香味,化用得巧妙得体。黄庭坚还在《梅花》中说:“一枝犹傍故人香”,这也是描写梅花香味的。《饮南禅梅下戏题》中有“爱惜幽香意如此”,这句当中,诗人直白浅显地告诉大家他喜欢梅花的香味,这也是诗人梅花诗十有八九写梅花香味的原因。

从以上可以看到,黄庭坚对梅花的香味情有独钟,通过对梅花香味的各种形式的描写,进而将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开放的馥郁幽香凸显出来。正是因为梅花经霜斗雪而绽放出淡雅、清香的梅花,成了有理想、有道德的寄托,后世才会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勉励人们的句子。梅花已经成为了一种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的象征,成为了一种典型的意象。

三、凄惨凋零——梅花恼人已落尽

梅花傲雪凌霜、冒寒绽放,虽然香气宜人,最终也不免凋零。花开花落本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更何况是报春最早的梅花。黄庭坚本是一个心思细腻之人,在他的笔下,也有不少写梅花独自飘落的诗歌。诗人的身世之感也就融入梅花中,随着梅花的飘落,诗人无限的离乡念友之痛也展露在我们面前,正如他的《送何君庸上赣石》:

“腊梅开尽欲凋年,痛饮千江壁底眠。江寒山瘦思亲友,归守平生二顷田。西昌万户深篁竹,楚国无人知白玉。欲附弦歌慰寂寥,弦断枯桐谁识曲。樽前顾曲客姓周,学问东山继无流。梅花恼人已落尽,真成何逊醉扬州。……”。[9]

诗歌开篇写“腊梅开尽欲凋年”,说明梅花在年底的时候便开完了,一个“尽”字,写出诗人心中无法挽留的无奈。“痛饮千江壁底眠”中,“痛饮”二字道出了诗人撕心裂肺之痛。“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此时是送自己的朋友去赣石,心中满腹伤感。诗人在此乘势写“江寒山瘦思亲友,归守平生二顷田”,“思亲友”三字,则道出了诗人的心声,写与朋友分别后思念朋友的情形。面对着梅花凋尽和自身的身体状况,诗人思念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思念中包含着“无处话凄凉”的无奈与哀愁。“归守平生二顷田”是诗人真正向往的,因为黄庭坚本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从“西昌万户”一直到“学问东山继无流”连用三个典故表达诗人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空有一腔高尚的品质,却无人赏识的悲哀。“梅花恼人已落尽,真成何逊醉扬州”中用到了何逊的典故。何逊是南朝著名的文人,有《咏早梅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黄庭坚在这里借“何逊咏梅”的典故来表达诗人身处异乡,饱含着对朋友的思念,更有着万里做客、冬去春来的迟暮伤感。诗人随眼前的景物而感慨万千,将离乡背井的愁苦流露出来。整首诗中充满着无限缠绵的哀愁,睹梅伤情,亲朋离散,将诗人羁旅漂泊、辗转客遇的乡愁和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再如《从王都尉觅千叶梅云已落尽戏作嘲吹笛待儿》:“若为可耐韶华得,脱帽看发已微霜。催尽落梅春已半,更吹三弄乞风光。”此诗开篇是对韶华易逝的感慨,诗人把帽子脱下来发现头发已经有点像冰霜一样白了,时光不待人的无限感叹油然而生。“催尽落梅春已半,更吹三弄乞风光”中用了“梅花三弄”的典故。“落梅”也就是梅花飘落,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但凡花落,就赋予了浓郁的怨春伤逝的基调,更何况是早开的梅花。梅花三弄是指一种曲调,反复吹三次,每吹一次,则让人心痛伤感一次。如此反复三次,诗人的哀愁便跃然纸上。诗人此时已是两鬓斑白之人,看着梅花被无情摧残,更是伤感不已,似乎看到自己如同梅花般任人宰割和摧残的命运。

黄庭坚在《次韵君庸寓慈云寺待韶惠钱不至》里有“主簿看梅落雪中,闺人应赋首飞蓬”,写梅花随雪飘零的情形,表达了韶华易逝的感慨。《春近四绝句》中说:“梅英欲尽香无赖”,表达梅花凋零的无可奈何之情。黄庭坚在梅花飘零的这类诗歌中,将身世之感融入到梅花之中,离乡背井、客居他方、思念亲友之情都灵活展现在我们面前。梅花零落,春天易逝是大自然的普遍现象,诗人束手无策。他自身的命运也是如此,完全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只能任人摧残。诗人的韶华易逝,前途渺茫之感也随着勾勒出来。

黄庭坚一生耿介不阿、清高兀傲,在他的梅花诗中,通过对梅花的傲雪凌霜、馥郁幽香、凄惨凋零的描写,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凌寒而放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和诗人自身是息息相关——梅花便是诗人,诗人即是梅花。梅花尽管有着如此高尚的气节,有着淡雅清洁的馥郁幽香,这幽香也是诗人喜欢的香味,可最终也难免独自飘零。梅花的结局令人悲哀,正如诗人的一生一样,尽管有着高洁耿介、不随流俗的高尚品质,却几经贬谪,不为重用,以飘零异地、客死他乡而告终,也是具有悲剧性的。

[1]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30.

[2]白政民.黄庭坚诗歌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211,295.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傅璇琮,倪其心.全宋诗(卷1979)[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332.

[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傅璇琮,倪其心.全宋诗(卷101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588.

[5]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傅璇琮,倪其心.全宋诗(卷102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683.

[6]李昉.太平御览(卷 970)[M].北京:中华书局,1960.

[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傅璇琮,倪其心.全宋诗(卷102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648.

[8]林仕亿.爱情诗精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61.

[9]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傅璇琮,倪其心.全宋诗(卷101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621.

猜你喜欢

幽香咏梅黄庭坚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白饭、皛饭与毳饭
点绛唇·咏梅月
一缕幽香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故乡
你不出现
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