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新闻策划的成功实践与思考:《淮安日报》“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活动分析

2012-08-15季忠民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8期
关键词:双拥老庄淮安

□ 季忠民

(淮安日报社,江苏 淮安 223002)

2011年,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淮安报业传媒集团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以弘扬老区先烈精神,加快淮安发展步伐为目的,在3月18日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68周年之际,启动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的大型新闻行动,通过一年实践,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学习英模成效。

体现与诠释

一次深入“走、转、改”的生动实践。响应中宣部五部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号召,集团党委将“寻找英烈”新闻行动定位为一次“走、转、改”的生动实践,要求年轻记者珍惜机会,深入基层与生活,在接触了解社会中虚心学习,以实际行动弘扬先烈精神。这次新闻行动从2011年3月开始到2011年11月份结束,历经春夏秋冬,行程三万余里。寻访组沿着刘老庄连当年行军战斗的路线,走访了北京、山东、河南、安徽及江苏省内的南京、徐州、盐城、宿迁等地,一路受到了党史、宣传、文博、档案等部门及部队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烈士家乡及亲属的积极配合。虽然多少次寻访无果而返,多少次头顶烈日汗湿衣衫,但在一次次追寻烈士的足迹中,记者的心灵也得到洗礼。他们用烈士的精神感召自己,克服个人及家庭的困难,不知疲倦地奔波于祖国各地,埋头于史料堆中,查阅了近百万字档案资料,走访了老战士、史志专家、烈士亲属和见证者330多人次,在忠实履行光荣使命中,自身素质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九个月三万里不懈追求,寻找活动终于迎来了重大突破。寻访组不仅掌握了新四军刘老庄连相关情况,寻找到40多位疑似刘老庄连烈士的珍贵线索,而且经党史专家研究辨析后,确认其中9位烈士是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成员。至此,在烈士殉国68年之后,除了已知的17位烈士外,又有9位烈士的英名在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被镌刻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根据这次寻访活动的报道和有关史料,报社编辑出版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特辑》一书,市委书记刘永忠作序,称此书“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对进一步宣传和弘扬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报社还特地将出版的专辑赠送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史料。

一首“双拥”传统的时代颂歌。作为革命老区,淮安向来有着“双拥”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期间,老百姓们用“小车”、“扁担”支援前线,“推”出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国以来,也一直保持着“民拥军、军爱民”的光荣传统,并且已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称号。2011年,全市上下又在奋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此刻,报社开展“寻找英烈”活动,不仅反映了淮安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之情,也体现了老区人民对子弟兵一如既往的深情厚谊。当寻访结束,9位无名烈士被找出姓名后,市委、市政府又郑重作出决定,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慰烈工程”推进仪式,将9位烈士的大名昭示于天下,实现了“让烈士不再无名”的夙愿,谱写了当代“双拥”的新篇章。

成功探因

一次“寻找英烈”的新闻行动,为何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取得如此的成功,探其原因,笔者以为,有几点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注重用好本地文化资源,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品牌。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开放文化、《西游记》为代表的创新文化、周恩来为代表的亲民文化、刘老庄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集中反映了这里的文化特色。69年前,八十二勇士抗击日寇,血战刘老庄,为国捐躯,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盛赞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共和国授予他们“双百”英雄模范人物称号,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榜样。淮安人民十分珍惜这笔宝贵精神财富,无时不在缅怀英雄的壮举。然而,八十二烈士只有17位烈士留下英名,这让人们一直感到十分歉疚。诞生于抗日烽火,有着71年历史的《淮安日报》主动承担起寻找烈士英名的重任,是源自对英烈无比敬仰的感情,依托的就是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它从一开始就烙下了区别于他人的鲜明标记。

注重贴近党委工作大局,赢得坚强的“靠山”与支持。2011年是纪念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党建之年,各地通过多种方式,重温党的历史与伟绩,追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模范,加强人们的党史党性教育。此时,报社启动“寻找英烈”新闻行动,既表达了淮安人民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心,又是人们学习英模,缅怀先烈的一种很好方式,不失为富有创新的纪念活动。2011年又是淮安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关键之年,适逢其时的“寻找英烈”新闻行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工作的开展。正因如此,这次行动自始至终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市委副书记肯定这一活动“了不起”、“很有意义”。市委书记又亲自作出批示:“淮安日报社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也是我市在双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这对争创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意义很大。”12月23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又专门举行“慰烈工程”推进仪式,南京军区、省委省政府等800余人前来参加,将这一活动推向高潮。

注重联合媒体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舆论集聚效应。这次“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新闻行动,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注重行动自身策划与宣传,特别是注重联合媒体协同作战是分不开的。活动伊始,集团党委专门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带队,组成以部门主任为骨干,相关人员参与的精干队伍,加强采访报道力量。同时,在《淮安日报》和淮安新闻网分别开辟了“寻找英烈”、“只为烈士不再无名”专栏,连续发布寻找告示,专题推出寻访报道。还联合苏、鲁、豫、皖九家地市党报共同参与寻访报道,使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精神,在四省九市范围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播与弘扬,并引起了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的关注。在年底举行“慰烈工程”推进仪式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30多家媒体聚焦淮安,发稿40多篇,60多家网站予以转载,大大提高了活动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双拥老庄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北京朝阳双拥“5+5”加出军民真合力
谎言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
老赵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