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分析

2012-08-15蒋比芬潘高茂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2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皮下传染性

蒋比芬 潘高茂

1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昭通 657000;2云南省彝良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昭通 65760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56例,其中男25例,女31例;发病年龄4个月~14岁,其中<1岁4例,1~3岁11例,5~7岁18例,8~10岁14例,11~14岁9例。以上病例均符合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 发热患儿51例,咽痛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咳嗽12例,眼睑浮肿5例;以腹痛、皮下出血、皮疹、腹泻、鼻塞起病各1例。

1.2.2 体征 咽炎36例,其中扁桃体肿大且有膜性分泌物18例,淋巴结肿大56例,其中全身淋巴结肿大3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4例,颌下淋巴结肿大28例;颈部颌下淋巴结均肿大26例。

1.3 辅助检查

1.3.1 血常规检查 WBC≥10×109/L 45例,WBC≤4×109/L 3例,分类涂片作瑞氏染色,异型淋巴细胞≥15%41例,其中>40%以上8例;Hb降低14例;为轻至中度贫血;血小板≤100×109/L 10例。

1.3.2 尿常规检查 本文行尿常规检查23例,其中血尿有2例,蛋白尿1例,MP-AB(+)1例。

1.3.3 肝功能检查 肝功异常,其中ALT增高40例;AST增高23/37例,A/G<1.5 15例,其中ALT>200U/L 8例;CK、CK-MB增高9例。

1.3.4 骨髓检查 本文10例患儿行骨髓穿刺,其中组织细胞增高者有6例。

1.3.5 B超检查 提示肝大41例,平均达肋下2.5 cm,脾大34例,肋下平均3.4 cm,平均厚度35.5 mm。

1.4 病程及预后

本文病程≤2周38例,2~3周12例;>3周6例,最长的达2个月以上,本病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2 讨论

国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学龄儿童和青年,且幼儿表现较轻[2],而我国许红梅等报告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且幼儿表现较重[3]。本文学龄前儿童占58.9%,学龄儿童占41.8%,随年龄增长而病人数减少;重病6例,学龄前占2例;学龄期占4例。男女性别之比为3.3︰1,男多于女;起病时间为2~60 d,起病症状以发热占89.6%为常见;其次呼吸道炎症占80.5%;其中咽扁桃体炎33例,占60.6%;咳嗽11例,占18.9%;全身淋巴结肿大34例,占60.7%;眼睑浮肿5例,占8.9%;皮下出血、多型红斑、腹泻起病各1例,占2.2%,且易并发肺炎、呼吸道梗阻、肝炎、心肌炎、结膜炎、腮腺炎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病,其病原为EB病毒,因B淋巴细胞表面的C3d受体与EBV受体相同,故主要侵犯的是B淋巴细胞。以往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或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但除EBV外,CMV腺病毒等也可致异型淋巴细胞增高[4],常易误诊和漏诊。有学者认为应用特异性血清学EBV-VCA-IgG-IgM阳性率可达85.7%,对于不典型传单应用EBV-DNA检测法价值较高[5]。

外周血WBC≥10×109/L 45例,WBC≤4×109/L 3例,异型淋巴细胞≥15% 41例,最高可达60%;Hb降低14例,血小板≤100×109/L 10例。其中2例以皮下出血来就诊,EB病毒感染后进入口腔在咽的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继而进入血流产生毒血症,可有Coombs试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6]。本文3例白细胞减少者均呈严重病例,表现为长期发热,皮下出血倾向,1例出血,肝脾大,肝功能严重受损,全身淋巴结肿大。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不升高反而降低,血小板减少甚至发生出血,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的指标。

本文转氨酶增高有42例,占76%,肝大28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本文56例中,转氨酶大于200U/L有8例,超过500U/L 3例,肝脾均大18例,也进一步证实肝脏有损害而且频率高,尽管多数病人未达到肝炎诊断标准,但存在肝脏损害,应及早护肝治疗。

本文血尿2/23例,均为镜下血尿,蛋白尿1例,尿蛋白(+),说明肾功能有损伤,但损伤程度较轻。

[1]邓家栋.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75-1082.

[2]顾立达,李维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附22例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79,12(2).

[3]许红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1):27.

[4]李梦东.实用传染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3.

[5]欧阳颖,张熔.EBV-DNA检测在儿童不典型传单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3):174-175.

[6]孙晓红,顾旦平,潘维宁,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贤功能损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6):52.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皮下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