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公园设计——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为例

2012-08-15万金红谭徐明李云鹏

中国水利 2012年21期
关键词:枢纽运河遗产

万金红,谭徐明,李云鹏,王 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100048,北京)

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水利发展伴随中华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并形成众多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水利遗产,部分古代水利工程至今沿用。水利遗产是中华文化起源、兴盛、交融的实物见证。水利工程及其附属管理设施,连同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蕴涵着各时期各地区工程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地方文化特色、宗教信仰与世界观等,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快速的现代化建设使水利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随着近年水文化建设的兴起,水利遗产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为摆在水利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考古遗址公园概念的出现为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指引了新方向。

考古遗址公园是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条件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创举,它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遗产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双赢,进而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响应,尤其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多个省市相继启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划。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界定,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设立考古遗址公园是为了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南旺枢纽是京杭运河的关键工程,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规划、水工建筑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最高技术成就,是中国运河发展史上的标志性工程之一。2006年,在国家文物局主持下,大运河保护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其中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获得立项。在运河“申遗”工作的推动下,《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11—2030)》将南旺枢纽保护与利用纳入优先行动项目,并指出调整区域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以适应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实际需求。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旨在揭示南旺枢纽的科技价值,全面保护运河遗产,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遗址公园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全方位记录南旺枢纽的科技价值

南旺枢纽工程作为京杭运河科技价值的代表,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建立为阐释南旺枢纽科技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落在实处的最好表现。同时公园的建立,便于南旺枢纽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运河科技价值的深入挖掘。

2.全面实现南旺运河遗产的保护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为进一步推动南旺地区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新的契机。一方面,以往的南旺枢纽遗址考古挖掘工作中发掘了大量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遗址公园的建立为这些遗产的展陈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在遗址公园里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教育活动,培养南旺地区民众文物保护的意识,进一步推动当地文物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3.通过遗址公园水环境适度修复,改善当地自然环境

目前,南旺枢纽遗址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能令人满意。河道损毁、被废弃,生产生活垃圾堆积,违章建筑侵占蚕食运河遗产。通过遗址公园的建立,适度恢复南旺水柜,修复南旺区域历史环境,种草植树,将有助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当地的环境品质。

4.发展园区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社会综合效益4~8元,甚至更多。旅游业吸纳的劳动力,已占世界就业人口的10.7%。南旺枢纽遗址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遗产,将其合理地保护起来,多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中国运河文化,将成为汶上重要的旅游产品,进而带动南旺周边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二、设计原则与主题定位

1.设计原则

(1)遗产保护优先原则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进行规划建设。依据中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准则进行考古、保护、展示及建设。按照考古工作优先的原则安排规划建设程序。保护遗址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保护遗址永续存在。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保护和管理文物。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保护前提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做好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工作。运河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应与区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促进社会发展相适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让运河文化遗产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分步实施原则

南旺枢纽遗产的保护与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应坚持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及时启动和实施先期项目,满足“申遗”工作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好运河遗产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

2.主题定位

通过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现遗址的长效保护,全面展示南旺枢纽的科技、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在运河中的重要地位,阐释“漕路三千里,南旺居其高;会通黄淮海,掣汶水分道南北;六百年运河路,于斯寻沧桑”的园区主题,通过园区水工建筑遗址保护,园区历史环境的适度修复,展示京杭运河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遗址公园。

三、空间布局

根据园区的现状和资源特色,可以形成运河、城镇、水柜3个景观层次:运河是园区的核心要素,各类遗址沿河点缀;城镇是园区的支撑要素,提供各类服务设施;水柜是园区的发展腹地,生态观光区域振兴。不同的片区将分别延展出文化休闲、生态休闲、田园休闲等核心休闲度假功能。根据南旺枢纽遗址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周边环境的特点,考虑大运河“申遗”的需要,结合汶上县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个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形成“一河三区”空间布局。

“一河”是指京杭运河故道。以水为纽带,串联南旺镇内河流及沿线广大乡村地区的重要运河遗产资源,形成贯通南旺南北的水路观光和陆路游赏的运河绿道。同时,京杭运河故道还具有靓水蓝带、生态绿带和文化紫带的三大功能。

“三区”是指遗址公园核心区、公众考古体验区和南旺水柜历史环境修复区。其中,遗址公园核心区主要包括中国大运河科技馆、分水口遗址、龙王庙建筑群遗址、十里闸和柳林闸遗址、徐建口斗门和邢通斗门等核心旅游资源。公众考古体验区主要包括京杭运河故道沿线主要考古挖掘现场及典型的河道断面等,并设置考古挖掘现场观摩与参与性考古体验、自行车观光绿道、运河浅铺生活体验、运河集市驿站体验等参与性项目。南旺水柜历史环境修复区以园区内 “南旺水柜”(蜀山湖、马踏湖、南旺湖)为主要区域,适度恢复南旺水柜水文环境,改善园区内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通过农艺体验、田园采摘、农家乐等形式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四、设计启示

通过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

生产力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快速变化,进而众多极具价值的古代水利工程逐渐被废弃、拆除,传统的水利文化被无情割裂。因此保护古代水利工程就是维系我们的水利文化,为此决策者有必要在进行水利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水利遗产的保护,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可以通过水利风景区、考古遗址公园、水博物馆等形式实现古代水利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2.水文化是人民的文化

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质上是延续几千年中国水利的文脉。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就是让每个社会个体在水利遗产中找到自我的心灵归属,实现“于斯寻沧桑”的设计初衷。只有这样水文化才能成为人民文化,水利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切实的保护。

3.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落脚点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让利益相关者从水利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得到甜头,是保护水利遗产的最有效途径。如南旺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不但揭示宣传了南旺枢纽工程的科技价值,推动区域的文化发展,而且遗址公园建设将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参观,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遗址公园建设改善了区域整体的自然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国家文物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R].2010.

[2]国家文物局.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送审稿)[R].2011.

猜你喜欢

枢纽运河遗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遗产怎么分
枢纽的力量
如泰运河谣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千万遗产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