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研究

2012-08-15张玉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程

张玉山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因为病毒持续感染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等导致患者病情波动,甚至病情进展。本文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0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病程均超过6个月,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肝功能检测中ALT为正常范围值上限的2倍以上。在本试验前6个月未接受过抗病毒或者改变免疫类药物。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7±5.4)岁;平均病程为(2.1±1.4)年;对照组患者 50例,男29例,女 21例,年龄19~63岁;平均(35.8±4.8)岁;平均病程为(2.0±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及维生素C、肌苷等一般性保肝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每次给予100 mg,1次/d;同时给予苦参素,每次给药0.2 g,3次/d;连续治疗12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每次100 mg,1次/d,连续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定期检查两组患者肝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的复常情况;观察两组患者HBeAg、HBV-DNA转阴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胀痛等得到显著改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进行。

2.1 两组患者ALT和AST的复常情况 观察组AST和ALT的复常率分别为94.0%(47/50)、96.0%(48/50);对照组AST和 ALT的复常率分别为72.0%(36/50)、74.0%(37/50)。观察组AST和ALT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 HBeAg、HBV-DNA转阴率情况 观察组HBeAg、HBV-DNA 转阴率分别为 70.0%(35/50)、66.0%(33/50);对照组 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 44.0%(22/50)、42.0%(23/50);观察组 HBeAg、HBV-DNA 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持续存在,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所以治疗慢性乙肝就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似物,对病毒的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拉米夫定在体内或者体外试验中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是拉米夫定停药后,容易导致HBV-DNA出现阳转,患者肝功能会出现反跳现象,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耐药株增加,所以会影响到拉米夫定的长期治疗效果[1,2]。苦参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新型中药针剂。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素能够对HBV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能够对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复发或者反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苦参素对肝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故苦参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常见[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应用治疗后,观察组AST和ALT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BeAg、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同时可以保持较久的疗效,二者合用有协同抗病毒效果。所以,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值得借鉴。

[1]罗生强,张玲霞,张文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肝炎复发的临床观察.实用肝脏杂志,2004,7(4):200-202.

[2]万丽艳,张保红.苦参碱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山西中医,2009,25(1):44-45.

[3]白金英.苦参素治疗H 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30-131.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程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