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2012-08-15王云翔杨焕宇

科技视界 2012年15期
关键词:通识计算机教学内容

王云翔 杨焕宇

(上海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系 中国 上海 200086)

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正日益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网络进入政府、企业、学校、医院和家庭,人类的生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计算机的普及加快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网络的运行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适者生存,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将不能很好地应对激烈的竞争。

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受教育者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也是文化水平的反映。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成为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直接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相关,因此,对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考核过程等作一个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和好处的。

1 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胜任工作,并有所发展。通俗地讲,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会用计算机”,并且能驾驭自己的计算机。为此,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5个方面。

1.1 在裸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环境

主要包括硬盘分区和建立逻辑驱动器,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掌握操作系统中诸如控制面板和资源管理器等重要部件的操作。根据自己的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

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以后,学生就能驾驭自己的计算机,不至于稍有异常和故障,就得求助于他人。

1.2 维护和优化自己的计算机应用环境

主要包括反病毒软件的使用,使用Ghost程序对计算机系统做备份和恢复,使用Windows优化大师等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

一个计算机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如果不加任何保护,很容易遭受攻击和破坏,使工作不正常甚至系统崩溃。在日常的使用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系统,在系统被破坏以后如何尽快地恢复系统,怎么优化自己的系统,使之工作效率更高,是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以后,就能使自己的计算机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工作。

1.3 Internet的应用

主要包括浏览器和电子邮件、QQ和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信息检索和信息订阅、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互联网最广泛最普及的应用。

Internet向人类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快捷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已经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意义重大的变化。“上网”是当今计算机用户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以后,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融入现代社会,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福泽。

1.4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主要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企业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日常工作。学会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已是现代职工必备的基本技能。

1.5 日常多媒体的应用

主要包括播放器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文件格式的转换、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和视频处理。

目前,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数码设备的普及,多媒体软件功能的增强,日常多媒体应用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普及阶段。人们不必求助专业人员,自己动手,享受着创作的成就感,使数码时代的生活日益多样化、艺术化。

2 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教材建设

教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教材是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师以此为依据进行讲授和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学生而言,有一本定位准确、取舍合理,通俗易懂的教材十分重要。

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教材编写应具备以下6个特点:

2.1 实践性

以应用为出发点,以应用为归宿。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操作技能。基础知识服务于应用,以够用为取舍标准,只提供与具体应用有关的知识点。

2.2 模块化

将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按照应用的领域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由模块组成,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模块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课程,适合于不同情况的学生,有益于因材施教。

2.3 精髓化

精选计算机应用中最实用和最常用的部分,对涉及的每一个软件,又精选其中最实用和最常用的操作。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4 先进性

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很快,软件的版本升级频繁,教材既要能够反映新成果和新趋势,同时也不盲目地追求“最新”,应采用技术成熟,相对稳定的主流版本。

2.5 通俗性

要力求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用生活化的语言和比喻及图示化解难点,通俗易懂。

2.6 模式化

在教材的构建上可以采取相对固定的模式,以利于教学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例如,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提供教学目的、基本概念、操作实例、操作步骤、并提供选择题用于巩固基本概念,提供操作题,用于巩固操作技能。

3 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考核机制

考核和成绩评定能反映教学质量,认定学生学习成果,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由于学生对考核成绩是非常重视的,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导向作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以“学会应用计算机”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实践操作居多,所以在考核和成绩评定时应注意以下2点:

3.1 变终结考核为过程考核

课程成绩一般是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由于考核时间和题量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优劣,很难用一次考核来正确的全面的评价。所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把结果控制变为过程控制,避免一考定优劣的弊病。

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课堂操作实践的完成质量和独立完成的程度为依据,使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项需要掌握的技能,这样既真正地学到了东西,又能获得好成绩,而且减轻了考试的压力。

3.2 变知识考核为技能考核

计算机应用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实际操作居多,实践性的技能很难用笔在卷子上反应出来,但上机一操作就一目了然。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只要把掌握的技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所以应尽可能采用上机考核方式。

操作题的答题结果如果是一个文件的保存该文件即可,如果没有文件产生可以让学生截取标志操作完成的相应屏幕作为图片文件保存。对有些操作结果,可以开发计算机阅卷系统自动阅卷,效率很高,但大部分操作结果很难用计算机自动阅卷,应采用人工阅卷和计算机自动阅卷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概念的考核应尽可能采用选择题。对于计算机应用而言,基本概念只要理解即可,选择题相对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等题型,更能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否,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程度而不是记忆能力。而且选择题可以很容易采用上机考核,计算机阅卷的方式,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通识计算机教学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