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初探

2012-08-15徐瑞金

科技视界 2012年15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教育道德

徐瑞金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当今大学生群体多为80后末、90后或独生子女。他们有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他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容易模糊,缺乏集体意识,道德理念淡薄。本文就这些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所暴露的一些道德缺失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引导策略。

1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主要表现

1.1 诚信缺失

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人无信则不立”。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如:说假话、谎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学术抄袭、拖欠学费、贷款不还等。然而这些在大学生眼里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有些甚至是无考不作弊,还以“学不在深,作弊则灵”作为学习之道。

1.2 自私自利

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很多当代大学生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完全不顾及别人。而且只关注自我,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把个人利益作为行事的准则,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凡事以个人利益的实现为中心,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精神,整体意识淡薄。如:公交车上不给老人、残疾人让座,甚至把让座的人歧视为另类表现,对不利己的事坚决不予实施。

1.3 奢靡浪费

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奢靡浪费现象,把家里给的生活费大部分用于打游戏、请吃饭、比排场、讲阔气、追求生活的潮流化和高档化。这种追求时尚、贪图享乐的思想在大学生中盛行,吃饭非高档不去,衣服非名牌不穿,娱乐方式非新潮不屑,而且是相互攀比,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了不丢面子,不惜借钱摆阔气。不注重学习,不思进取,缺乏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精神。

2 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方面

当代大学生中很多属于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父母过分溺爱,有求必应,百依百顺。造成了他们的个人主义和铺张浪费,也把“人人为我”视为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私冷漠、怕苦怕累的的毛病。

2.2 社会方面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来的是唯利是图,金钱主义,这些腐朽的思想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思想的过于务实和功利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另外社会对道德认同感降低,对道德贬低,对道德缺乏敬畏。如南京的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从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道德风气造成负面影响,社会道德的歪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造成不良影响。

2.3 学校教育方面

从学校到老师,都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学好了就万事大吉,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培养,道德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不起作用,道德的理念没能很好的走进学生的心里。长期以来,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的作风就形成了。

2.4 大学生自身方面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9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但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充满激情,追求时尚,追求异类,但是他们在追求新事物的过程中容易迷失价值方向,缺乏对道德的认知感,容易走向“功利主义”的极端。

3 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对策

3.1 加强道德教育课的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高校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课程。高校要注重加强这门课的实效性。首先,在课堂引入焦点人物和时事热点,及时抓住某些与道德教育相关的时事热点,主动引入课堂进行分析探讨,能够廓清大学生心中的迷雾,活跃课堂。其次,教学时设置讨论话题,让学生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上课兴趣。如沸沸扬扬的药家鑫杀人案、“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肇事撞人案,让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予以点评。而不是老师照本宣科的读课文,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住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

3.2 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不仅仅靠知识的灌输与传授,更在于情感的体验与认同,好的教育应该抵达学生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形成深入持久的情感体验。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重心,对社会接触不多,社会责任感不强,注重娱乐、时尚和消费,忽视责任、义务和担当。在课堂之外可以开展课外教学,如“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农村,感受贫困山区人们的疾苦;发动他们在养老院、孤儿院、残疾儿童学校做义工,培养仁爱心理;组织他们参加义卖、募捐等公益活动。

3.3 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制度

树立道德权威,努力完善道的制度,我们可以加强对道德表现的重视,比如可将学生平时失德的表现记录在案,并且与其以后就业、信贷挂钩,这样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另外,在学生出现失德行为时,辅导员要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

3.4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某些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及时给与引导。老师应该走进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让学生与老师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学生心里的道德困惑就会在老师那里得到解决。如:老师可以经常参与到学生的各种班级活动中,走到他们之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另外可以深入宿舍与他们交流,在交谈中探查。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给予引导。

【后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前,很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很大问题,据悉其原因,高校的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对症下药”,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德智双全的人才。

[1]张南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J].湘潮,2010(3):35.

[2]付春晓.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养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

[3]赵秋梅.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教纵横,2008,10.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