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洲事变

2012-08-15

黑龙江史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国民军事变兰州

王 巍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1925年段祺瑞政府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8月又任命冯兼任甘肃省督办。冯虽然接受了甘肃督办的职务,但不愿自己远貶西陲,而放弃自己支配北京的地位,同时也不愿失了甘肃的地盘,因此他立刻派刘郁芬、蒋鸿遇为正、副总指挥,率国民军第二师入甘。国民军入甘后所发布的政策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对当时的甘肃少数民族聚集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事变的起因

在兰州、西宁公路开通前,河洲地区是青海、西藏通往中原的咽喉,是甘肃比较富裕的地方之一。控制河洲,将对扼制青海将起很大作用。1927年国民军刘郁芬派赵席聘代替裴建准任河洲镇守使,引起了回族将领马麟的注意。[1]赵席聘与冯玉祥是一起当过兵的,又是刘郁芬的表兄,因而刚愎自用。他用强制手段征兵、征粮、根本无视定制,也不管人民的承受能力。更不顾河洲回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信仰。1928年4月,河洲西乡、南乡发生新、旧教之争。赵不分是非,都以“回民造反”罪名将双方头目捕杀。事后激起回民的强烈不满,涉案的教民开始组织起来向河洲进攻。这是河洲事变的直接导火索。其次马麟等地方军阀与当权的国民军的矛盾,是河洲事变扩大到不可收拾地步的重要原因。马麟等河洲籍回族将领一直对国民军入甘心存疑虑和不满。赵席聘在河洲的所做所为正好给他们一个借口。一天,马麟对自己的一些亲信说:“国民军灭回教,把我们逼得太紧,难道任其宰割?难道没有一个儿子娃起来出口怨气!”[2]当时在座的17岁的马仲英是马麟堂侄,是宁海军代理营长。在马麟的煽动下,马仲英联络几个同伙,于同年5月2日跑到循化城,攻入县政府,收缴了警察和国民军在循化招兵人员的枪支,扩大了力量并继续向河洲进军[3]。

二、事变的经过及结果

马仲英进攻循化后,向河洲进发,在到达河洲三法观时队伍已经发展到有数百的人。同年5月8日马廷勷部马廷斌所带部队在宁河阻击马仲英。在与马仲英接触时,马廷斌的一部分部队叛归马仲英,马廷勷驻河洲的其他部属,有些也与马仲英合流,更加重了事态的严重性。5月9日晚,马仲英部1万余人第一次围攻河洲。当时河洲镇守使赵席聘战败,只能在河洲城固守待援。刘郁芬采取剿抚兼施政策,派二十五师师长戴靖宇为河洲剿匪总司令,率二十五师分两路向河洲进攻。马仲英部战败向河洲以西退去。这次战役中,戴靖宇胸部受伤,回到兰州治疗。因当地绅民对赵席聘颇多不满,赵席聘被调走,新任二十五师师长陈毓耀继任河洲镇守使。同时省方对河洲马仲英部提出招抚,马仲英等对招抚表面接受。但是好事不长,马仲英部于6月27日凌晨乘雷雨之际,对河洲进行了第二次围攻。[4]

马仲英的二次围河洲,声势较前更加扩大,部队发展到河洲东北乡唐汪川、漫坪一带。马仲英部此时改称西部边防联军,马仲英任司令,马廷贤任副司令,率部数万围攻河洲。分两路进攻,第一路集中攻击河洲八坊的国民军工兵营驻地。在此次战斗中约五百人的工兵营伤亡三分之二,只有三分之一逃出,刘郁芬的参谋长俞嘉培也身负重伤,驻地也被马仲英放火烧光。另外在此次战斗中,国民军第四十九旅旅长赵重华被马仲英部的猎手一枪击毙。[5]马仲英部第二路向牛心山驻军黄围城旅进攻,黄部溃败,兰州大为震动同时急调凉州张允荣部火速支援,等张部夺回了牛心山,才暂时解除了兰州之围。而河洲到兰州之间的道路此时也因战事道路断绝。在牛心山战局暂时稳定后刘郁芬又调赵席聘、李松崑等三个师向河洲方面攻击前进。七月十五日,第二次解了河洲之围。战败的马仲英部向西川井沟一带退去。因为马仲英部两次都以河洲八坊为指挥部围攻河洲,所以赵席聘进入河洲之后即命令以汉民为主的民团,把有上百年历史、建筑精美的12座清真寺在内的八坊放火烧毁。同时令部队炮击八坊。造成妇孺被烧死者上百人,无家可归者万余人。此后又组织了一次进攻,因山路崎岖,地形复杂,没有进展。[6]

同年8月2日,马仲英等部聚集三万余人,趁马廷勷攻陷凉州,而后向兰州进犯,省方抽兵抵挡的机会,第三次围了河洲。国民军只守住北塬至兰州的通道,其余三面被围。得到消息后,刘郁芬令赵席聘、李松崑等三个师加上刘兆祥旅一起会剿,8月18日,与守城部队会师。但是未击败马仲英部,进攻失败后,只能闭城坚守。在三围河洲期间,冯玉祥、刘郁芬曾多次派人与马仲英部议和,但双方都缺乏诚意。双方的目标都不可能被对方接受。国民军的目标是通过改编,削减马仲英部的实力,使其不能成为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马仲英的目标却是改编后仍是一支独立的、能作战的、不受限制的武装力量,因此议和必然失败。时间至十月初,刘郁芬又调集精锐部队大举进攻马仲英部,这时马仲英部下马占成叛变,放开了一个缺口,国民军乘势攻入。马仲英部纷纷溃退。[7]10月24日马仲英率部出槐树关,攻陷临潭、卓尼等地区,后又聚集于河洲四乡。

11月,驻甘的国民军已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孙仲连部)和第七方面军(刘郁芬部)。11月29日,刘郁芬下达对马仲英部的总攻击命令,孙、刘五个师约六万人,全面向马仲英部出击,攻占了韩家集等重要据点,马仲英部伤亡较大,再次退至卓尼、烑岷藏区。此后马仲英部的马廷贤离开部队,同凉州事变失败后的马廷勷一道去了青海化隆。[8]河洲事变至此告一段落。

三、事变的影响

河洲事变的一个严重的消极影响是导致回汉矛盾的尖锐化。这次河洲事变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军领导人的政策错误引起的[9],由于赵席聘、河洲镇守使都是汉人,而赵席聘又在河州地区横征暴敛,这些更是加重了汉回之间的对立。因而在当时国民军入甘的历史条件下,聚居于河洲地区的回族人民容易误会为汉族压迫剥削回民。马仲英部在河洲溃败后逃到烑、岷、陇西及陇南各县。1929年,又窜入青海、河西,攻陷湟源、永昌、民勤等县城,大肆屠杀,继而又攻陷宁夏城,后为吉鸿昌部所驱逐。1930年,马廷贤等部窜据陇南,对天水、礼县进行疯狂的屠杀,使回汉等各族人民深受其害。[10]追根溯源事变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也是军阀间混战造成的严重恶果。

[1][8][10]谷苞.西北通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2]陈秉渊.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

[3][4][5]樊曼云.甘肃文史资料选辑(9)[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6]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7]马丕烈.甘肃文史资料选辑(1)[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63.

[9]刘光华.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国民军事变兰州
试论1925—1926年国民军在华北地区的失败原因
我的兰州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的舆论因应
兰州琐记
德国极右翼猖狂用“私法”
昙花一现的国民军空军
好事变“坏”事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活动研究
f日本侵华史上一桩“悬案”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