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民族地区“教学型”医学院校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探讨①——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12-08-15黄岑汉韦星赵骏耀姚金光黄秀峰李凤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质量建设

黄岑汉,韦星,赵骏耀,姚金光,黄秀峰,李凤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hchgx@sina.com)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以保证或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面对《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全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大学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两类,“研究型大学”其主要职能在于培养硕士和博士生,开展以科研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学型大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大学基础教育,教师主要投身于本科教学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本科的教学质量。我校是地处后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型大学”,针对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及医疗卫生意识仍较淡薄的实际情况,我们探索新形式下民族地区“教学型”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主要措施与保障机制,旨在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1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和高校经费筹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质量日益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教育管理学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质量解释为[1]: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并以学生的优劣程度来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高低。①在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2]: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各种教学与学术计划、研究与学术成就、教学人员、学生、楼房、设施、设备、社会服务和学术环境等。②随着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者们开始了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热潮,在借鉴国外质量保障体系的先进经验和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下,试图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 我校“十一五”期间教育教学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时期,学校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基地等各项工作,教学质量工程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专业培养方案修定工作,获区级精品课程6门、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区级教学团队2个、人才创新实验区1个、高校优秀教材立项2项、自治区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立项4项、区级教学成果奖5项。毕业生就业率在区内名列前茅,被评为“2008年度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4月,喜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结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学分制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努力打造我校教育教学品牌,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 我校“十二五”期间教育质量目标

3.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的要求,结合新医疗体制改革特点、医师执业资格考试需要以及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三步式”考试,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开设本科五年制教学改革试点班,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稳步发展。进一步明确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继续挖掘成人教育的办学潜力。

3.2 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 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优质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实施课程负责人、课程组制,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并从名师授课、双语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材建设等多方面规范和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强化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把附属医院建设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推动,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继续加大对现有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度,推进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医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办学渠道,打造全科医生和农村医疗人员的培训基地。

3.3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校级教改重点课题项目采用招标方式,大力扶持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研究项目,不断提高研究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力争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上实现较大突破,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保证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二级院系的管理功能,确保各教学环节的运行规范有序;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加强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估工作,并逐步推行网上评教;完善对教师授课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将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晋职评优等挂钩;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机制,根据社会评价和反馈信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我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要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四项基本教学经费不低于每年学费收入的30%。

4 我校“十二五”期间“六大重点工程”

4.1 教学质量工程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继续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根据“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案,加大教学投入,以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实践实验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组建设、质量监控体系为主要内容,加强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 学科建设工程 紧紧抓住我校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的契机,坚持和发扬学科特色和优势,突出重点,优先建设申硕学科,举全校之力,按照《右江民族医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的建设目标,着力抓好临床医学、基础医学2个授权学科和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个支撑学科的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规划周期内完成各项建设目标,力争通过中期检查和最后验收,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升我校办学层次。

4.3 人才建设工程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要下决心,加大投入,实施更优惠的人才安居乐业工程和超常规的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扎实推进人才建设工程,以稳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真正做到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使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

4.4 校本部改造与新校区建设工程 根据学校规划的办学规模,加强学校基本建设,统筹规划学校办学空间。一是加快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主要完成一号综合楼项目建设、科学实验中心装修项目建设、职工危旧住房改造项目建设、新建或改扩建学生食堂等项目。二是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研究生综合楼、科研实验综合楼、教学科研管理综合楼等教育硬件建设以及急需解决的学生宿舍楼、学生第二食堂、新图书馆、留学生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

4.5 临床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工程 继续拓展临床实习基地,深化临床教学改革,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加强对直属附属医院工作的指导,推动附院向现代化医院目标迈进,使其建设成为实践教学的示范基地和教师培训中心。加强对非直属附院临床教学工作的指导,加强学校与医院在科学研究、师资培训、导师遴选等方面的合作,适当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4.6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按照“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支柱”的总体建设思路,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凝炼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努力传承“大医精诚”的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有机整合和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筑具有右医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高层次、高品味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5 我校“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5.1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5.1.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的要求,结合新医疗体制改革特点、医师执业资格考试需要以及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三步式”考试,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5.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开设本科五年制教学改革试点班,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1.3 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优质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实施课程负责人、课程组制,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并从名师授课、双语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材建设等多方面规范和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5.1.4 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强化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把附属医院建设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推动,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继续加大对现有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度;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在医疗卫生环境中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计划地安排医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5.1.5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保证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二级院系的管理功能,确保各教学环节的运行规范有序;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加强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估工作,并逐步推行网上评教;完善对教师授课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将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晋职评优等挂钩;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机制,根据社会评价和反馈信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我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

5.2 创新科研发展途径,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5.2.1 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科研条件 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科技投入,突出内涵建设,积极调整办学经费支出结构,不断提高研发经费在学校事业费中的比例,建立和完善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青年教师和学生科研等科技专项经费制度,并不断提高专项经费投入总量。充分发挥科技经费投入的导向作用,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为我校各级各类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2.2 依托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横向科研 学校科技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主动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关注那些解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积极与各个大中医药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横向科研经费,努力拓展我校的科技工作新领域。

5.2.3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深层次的国际合作 进一步巩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协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要加强科技信息交流,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外专业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跟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在我校的优势学科开辟深层次的对外合作领域。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我校校友会的作用,广交四海学友,加强密切联系,形成组织网络,推进国际合作。

5.3 全面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3.1 完善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建设 人才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努力建设以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建设一支符合学校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坚持人才以用为本,全面实施“人才兴校”战略,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体制,为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为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学科或专业研究背景的人才提供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舞台。

5.3.2 实施人才安居乐业工程 以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和危旧房改住房改造为契机,强化岗位绩效考核管理,探索新形势下校内津贴增长新机制。“十二五”期间,争取较大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住房条件,使教职工的待遇与学校的事业发展同步增长,达到区内同类高校平均水平,以稳定和吸引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安居乐业。

5.3.3 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调整我校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办法,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坚持科技奖励和教学奖励并重,激励广大教职工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宣传我校的人才引进培养的相关政策,提高社会各界对我校发展的认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三是发挥二级院(系)引进、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特殊紧缺岗位人才采取柔性引进和弹性目标年薪办法吸纳人才;五是加大师培经费投入,确实加强和扶持教师在职培训培养和学术交流力度,促进教师尽早晋升高级职称。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4.

[2] 赵中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M]//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22.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质量建设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