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5例

2012-08-15符琼仙

云南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桡骨腕关节

符琼仙

(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云南 宣威 65540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对不稳定的骨折,有的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及有效固定,临床若处理不当,会导致桡腕关节功能障碍,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1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左侧8例,右侧7例。年龄17~65岁。骨折类型:斜形5例,粉碎性骨折10例,15例术前试行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失败。受伤距手术时间平均10 d。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上止血带。通过掌侧入路,在掌长肌与正中神经之间进入,将正中神经牵向桡侧,以保护鱼际感觉支和桡侧腕展肌及桡动脉。切开旋前方肌至桡骨掌侧,切开关节囊,显露桡腕关节面。直视下复位骨折,恢复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克氏针临时固定。术后常规用抗生素、甘露醇消肿治疗。鼓励患者行屈伸指、腕关节主动被动活动相结合,循序渐进锻炼。

结 果 本组15例患者获得5~25周随访,全部愈合。桡骨轴向短缩和关节面错移位均矫正,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在正常范围,无感染。疗效按D i e n s t[1]功能评估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93%。

讨 论 对大部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我们仍要求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易发生再移位,可造成畸形,有碍于功能恢复。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正确认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前提,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因多呈粉碎性,多累及关节面,骨折端移位明显,桡骨短缩,可导致桡腕、下尺桡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经关节骨折达不到解剖复位,畸形愈合后必将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这些现象已被许多作者认同。因此,保持关节面平整是桡骨远端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条件。目前普遍接受的复位标准是桡腕关节面分离<2mm。背侧倾斜角<10°,桡骨短缩<5mm。

良好的解剖关系是维持手腕关节及前臂正常功能的基础。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应力求恢复其原有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不稳定性的桡骨远端骨折,目前选用的经皮穿针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虽有创伤小的优点,但达不到牢固固定的目的,对关节面骨折难以恢复其塌陷达最优的位置。并且仍有一些并发症,如钉道感染,钉松动,不能早期功能锻炼。我们采用切开复位T形斜T形内固定的方法,可在直视下对骨折进行整复,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确保关节面平整,纠正桡骨的轴向缩短,恢复“二角”正常。固定稳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掌侧入路因T形或斜T形钢板与桡骨远端掌侧一致,向背侧打钉时不需考虑打入关节腔(因桡骨关节面有一定掌倾角)背侧入路容易引起肌腱粘连,但对背侧型骨块显露不如背侧入路。

[1]DIENS TM,WOZASEK GE,SELIGSON D. Dynamic external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38:160-171.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桡骨腕关节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