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余暇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2012-08-15张祝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活动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中学生余暇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余暇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益智、娱乐、消遣、审美、激励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中学生余暇体育是指中学生在学校教育思想指导下,为达到学校体育的要求,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多样的、自由的、符合意愿的课余体育活动。它具有内容丰富、自由度大、随意性强、趣味性高、参与面广等基本特点,特别适合中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不仅使他们热爱体育运动而且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从而加快“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力求从全方位、多角度,结合学校体育的功能,对中学生余暇体育的内涵及其特点和作用做了详细阐述,旨在通过了解目前我国中学生余暇体育开展的具体情况,进而探讨在素质教育影响下中学生余暇体育开展的途径。通过对中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可促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和生活方式,促进中学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体育与健康”的结合,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因此,对中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开展 中学生 余暇体育 途径 研究

1 研究目的

在当代的教育观中,许多专家、学者都把余暇教育的地位看作与学校正规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需要积极开展余暇体育。有关研究表明,双休日实施后,不少学生把余暇时间用作补课、学习,而青少年余暇体育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而且在活动中缺少组织和指导,许多家长、教师和学校的领导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的体质严重下降,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研究中学生余暇体育的意义在于将学校的素质教育扩展到第二课堂,跨越学校体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形成课内外相互促进,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体育与健康”的结合,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详细查阅了与中学生余暇体育相关的文献及研究成果,获取有关的资料和数据。

2.2 逻辑分析法

经过对取得资料和数据的分析综合筛选,说明我国中学生余暇体育的开展情况还很不理想,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中学生余暇体育的开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余暇体育的内涵

余暇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益智、娱乐、消遣、审美、激励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中学生余暇体育是指中学生在学校教育思想指导下,为达到学校体育的要求,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多样的、自由的、有趣的、符合意愿的课余体育活动。其活动内容可以是传统的走、跑等简单的活动,也可以是一些中学生喜欢的新兴运动项目如:滑板、攀岩和网球等;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很随意的自由组合,也可以是有严格规章制度的正式组织,如体育俱乐部。由于中学生余暇体育具有内容丰富、自由度大、随意性强、趣味性高、参与面广等基本特点,因此特别适合中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通过余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中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使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从而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3.2 中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和作用

3.2.1 中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

3.2.1.1 能够体现体育教育的连续性

余暇体育是整个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强调从整体观的角度发展学校体育,即课内课外一体化,要逐步建立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结构,使得学校体育的影响突破阶段性效益而始终贯穿于人的一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3.2.1.2 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参与的随意性

余暇体育活动时间里学生能够尽情体验,在体育课中没有接触但很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如:郊游、野外训练、羽毛球等。余暇体育是学校体育课的有益补充。中学生有许多的升学压力,要完成学业,他们的余暇时间相对来说少一些。因此,他们参与的时间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余暇体育就符合这样的条件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

3.2.1.3 社会性

余暇体育具有很大的社交作用,在体育运动中可以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学生们通过余暇体育锻炼可以结识许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感受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3.2.1.4 休闲趣味性

多数中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愉快地度过余暇时间,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开展的项目应是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如:体育舞蹈、武术等具有休闲性质的运动。

3.2.2 中学生余暇体育的作用

3.2.2.1 使中学生合理地利用余暇时间

由于“双休日”工作制及“五一”和“十一”长假的实施, 学生余暇时间增多,如何安排余暇时间也是中学生所困惑的。调查表明“:有69%的中学生选择在周末做作业和上课,13%的人选择睡觉而只有5%的中学生选择体育活动”[1]。如果能使更多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势必将减少他们参与其他不良活动的时间,如网络游戏等,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2.2 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

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所决定,他们往往兴趣广泛、精力旺盛,但由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使得他们没有释放的空间,于是有些中学生在余暇时间里百无聊赖,产生许多消极的情绪,甚至不文明的行为。如:有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延误学业甚至犯罪。“我国社会工作者曾多次到监狱进行调查,让130多名青年犯人回答有关余暇的若干问题,结果87%的犯罪活动都是在余暇时间进行的。”[2]当前,青少年犯罪率激增,如果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抑制青少年犯罪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2.2.3 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传统的升学成才观念使众多家长们把文化课成绩看作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根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13~18岁的中学生的立定跳远平均下降2.4厘米,7~18岁男女学生的平均肺活量分别下降了168毫升、78毫升,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3.43%[3]。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积极引导中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学习之余经常从事余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会取得“7+1>8”的良好效果。在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各系统的新陈代谢,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可以更好的体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2.2.4 可以弥补体育课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固定的模式和教学内容不可能作到因材施教,也就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每周两节体育课学习时间很紧张,仅仅够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一些学生新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就需要在余暇时间慢慢消化。中学生在余暇时间比体育课时间多,随意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身体条件和客观条件来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因此,作为体育课有益补充的余暇体育意义更大。

3.3 促进中学生余暇体育有效开展的途径

3.3.1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提高利用率

许多中学生表示,不愿意在余暇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没有活动的场所。资料显示:62%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从事余暇体育活动的需要,大部分学生是利用学校边角空地进行余暇体育活动[4]。要使学生更好的从事体育锻炼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发出新颖的体育项目。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中学体育场馆设施在原基础上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双休日、节假日中,学生的使用率很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决策者加大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环境。

3.3.2 积极倡导俱乐部的组织形式

学校余暇体育的内涵和特点,决定其形式与体育课相异。俱乐部自17~18世纪产生以来,在国外已蓬勃发展。在我国发展中学体育俱乐部也势在必行。调查显示:中学生87.2%的人在学校参加余暇体育锻炼[5],这为学校余暇体育的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俱乐部是近几年在中学校园中兴起的一种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在俱乐部里,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竞技运动项目,也有以休闲健身为主的娱乐体育活动项目,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是经过学生自己选择的,积极性会随之提高,同时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中学生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的一系列活动,从中享受更自主、更积极的余暇体育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意志品质和积极的创新精神,有效地发展了中学生的个性,拓宽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有效地增进了身心健康。

3.3.3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增加中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

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加强对余暇体育活动的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全面的专项技能,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安排体育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余暇体育活动,使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健身的意义,似乎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但问及具体的锻炼效果、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比较专业的术语时,许多学生就感到茫然,不理解健身深层次的含义,势必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学校余暇体育的开展。作为体育教师有义务向他们传授体育健身方面的常识,在讲授时应该结合余暇锻炼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中学生余暇体育的层次,培养学生健身的兴趣,提高健身效果。

3.3.4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影响中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学生的功课繁重、没有时间。虽然国家已经提倡学生减负,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现状,并不能完全落实。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占领,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所以他们参加余暇体育的时间也就明显减少了,应该加大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增加学生余暇时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中小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的需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被其他课业所占用,严重阻碍了学生余暇体育的开展。因此,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中学生余暇体育的开展创造条件。

3.3.5 家长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鼓励孩子加强余暇体育锻炼

新的教育观提倡人的全面发展,体质作为其他素质的载体,对人的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家长要改变以往的片面追求孩子文化知识学习的看法,重视孩子身体素质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要多督促孩子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通过孩子在体育锻炼中的表现,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3.6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全民健身”的重点是青少年,中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无论将来他们毕业后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还是步入社会从事工作都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践者。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营造了一种氛围,形成某种促使中学生生活方式改善的气氛,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现代人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位置,意识到体育锻炼是合理利用余暇时间,从事健康文明消遣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而能自觉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健康的、科学的、有益的体育娱乐手段。

4 结论与建议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会直接关系到每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因此,这个时期在进行学校系统教育的同时,如何安排好中学生的闲暇生活,占领青少年的余暇阵地,积极引导他们从事健康的余暇体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余暇体育具有内容丰富、随意性强、趣味性高等优点并深受中学生喜爱,这就为余暇体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余暇体育可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所以,家长和社会应该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余暇体育的开展。

[1]熊丽华.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调查的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6):102~105.

[2]金建桥,等.浙江省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特点的分析与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2(4):17~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R].教体艺[2003]12号.

[4]陈小蓉.我国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9(6):50~52.

[5]董广新,等.珠江三角洲城市中小学生闲暇体育开展的情况[J].体育学刊,2002(6):109~111.

[6]刘红梅.素质教育手段之一闲暇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2):60~61.

[7]卢锋.娱乐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G807

A

2095-2813(2012)02(c)-0072-02

猜你喜欢

中学生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