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人》:当代人际关系病征的寓言

2012-08-15赵玲玲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州510630

名作欣赏 2012年15期
关键词:陌生陌生人世界

⊙赵玲玲[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州 510630]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群流动性的加强,以及商业化、网络化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侵略”,使得人际关系日趋多元化,以往的亲情社会正一步步地向陌生人社会过渡。大众媒介(网络、广播、电视等)填充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传统的人际交往被排挤到边缘。人人都在忙碌,忙碌到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和邻居打个招呼,也没有时间和亲友吃饭、谈心。“陌生”的浓雾,笼罩着我们生存着的这个世界。古代的“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陈述了阶级门户的局限,而在我们进入到21世纪的时代,“陌生”的迷雾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一、陌生:冷漠和孤独

法国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他的著作《存在与虚无》中,对于人与他人的具体关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走路的时候,“别人,就是在路上走过的那些形式,我几乎没有注意到他们,我就像是独自一个人在世界上那样行动;我擦着‘人们’就像我擦着墙一样……我甚至没有想象到他们能注视我。……我怡然自得,我并不为我本身而感到窘迫,因为我不是外在,我没感到自己被异化。这种盲目状态能长时间地延续下去,由于合乎我基本的自欺的愿望,它可能延伸许多年,甚至整个一生:有些人到死都没有感到别人是什么”①。萨特把这种对他人的态度定义为对他人的冷漠、陌生。而当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冷漠的注视,人们关注的仅仅是自己。不管是别人摔倒的呻吟,还是在车轮下带着鲜血的挣扎,换来的只是无情的路过。

个人利益的驱使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日渐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不断加深,“坦诚”成为城市市民生活的奢侈品,这在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齐格蒙特·鲍曼认为我们生活的城市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看起来像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中”;对他人而言,“我们本身也是陌生人”。②这样的具体实例比比皆是,在与外人的交往中,人们早就习惯了陌生。“原来大城市都存在着这样的人,好陌生,没有找到人与人的感觉。就算在深圳有了家,有了家的感觉,却失去了人与人的感觉。”而家庭内部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城市离婚率的飙升就是很好的证明,“在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广州,总体离婚率已经超过20%,居全国第三。目前国内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有关统计显示,城市离婚率是4比1,城市中心地带达到3比1的比率,就是说三四个家庭里就有一对夫妇离婚”③。这些情况表明:陌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人类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因而反映人与人之间异化的陌生关系的文学作品近年来有很多。如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拍成电影后,其中的一些语言特别能打动人心,“那儿真叫人活不下去:陌生、陌生,一切全都陌生,我们躺在那儿的那些人,互不相识,孤独苦寂,互相仇视,只是被穷困、被同样的苦痛驱赶到这间抑郁沉闷的、充满了哥罗仿和鲜血的气味、充满了喊叫和呻唤的病房里来”。另外,陈染、林白等人的小说,还有电视剧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都有涉及“陌生”的主题。

发表在《收获》杂志2007年第1期上的吴玄的长篇小说《陌生人》,文如其名,更加直接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的陌生关系。小说里的几个人物之间几乎始终都处于一种陌生的关系当中,特别是男主人公何开来,他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立场。但是陌生的现实促使他不断探寻的同时,也不断摧毁着他,最后他发现,探寻无果的绝望最终使他连自己都变得陌生了。

二、陌生:寻找和远离

《陌生人》是走南派风格路线的作品。评论家王干认为吴玄的作品与其他南派作家一样,他们要表现的是“生活在边缘的人物身上自然的人性。所谓自然的人性,便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人性状态”;徐则臣认为,吴玄“说的事都不大,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率性而轻灵。吴玄和南派作家一样,语言是湿漉漉的,不乏忧伤和叹息,正如孟繁华所说,很像‘一个苍凉的手势’,那里既有无可奈何的咏叹,也有挽歌式的伤感”④。在《陌生人》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写作心境及其营造的气氛。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妹妹何燕来之口,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家庭中,陌生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妹、姐妹、恋人关系的故事。主人公何开来是生活中的一个边缘人物,他自然而然地活着,“像死人一样活着”。何开来曾经是何家的希望,从小读书好,中学毕业考上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回到箫市(家),分在市府办公室当秘书。他的选择与父亲的期望相冲突,两人慢慢地陌生起来,在一次争吵中,父亲“好像突然间不认识他的儿子了”。家中的父母、妹妹,对于何开来来说,只不过都是这个陌生世界中的陌生人,与他没多大关系。

李少白的出现是何开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个人给他的感觉,就如他给李少白的表白信中所言:“我只是个游魂,我无所事事,整日在自己的心灵内部游荡,我在寻找故乡。我所谓的故乡,不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不是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只能是某位女孩,某位将遇未遇的女孩,今天,我终于遇上了,我看见我的故乡了。”这些文字,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李少白在何开来心中的位置,还让我们知道了何开来的内心世界——他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整日在寻找自己的故乡,也就是在寻找他的精神家园。人,必须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或者体现特殊理想的目标,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因为精神家园的缺失,何开来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活着要干什么,他找不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和目标,因此他无法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

作品中,李少白与何开来虽然是恋人,但二人之间却陌生得令人惊诧。李少白是一个医生,她无法理解何开来的行为,“他脑子里究竟想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他有些古怪的行为,他看电视,通常不看电视屏幕,而是盯着天花板看,这段时间,就更怪异了,经常坐在抽水马桶上,有时一坐就是几小时……我们之间好像是有隔膜的,也不知道隔着什么。有时,他看我的眼神是陌生的,他那样看我,我也会觉得他是陌生的,其实,他离我很远。”何燕来也说:“他就那眼神,在家里,他看我,看我母亲,看我父亲,也经常是陌生的……”连何开来自己都说:“我也不知道该怎样理解自己,我对自己也很陌生……”

何开来一直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家庭中寻找与探索。他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也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价值。何开来认为自己“一直在心灵内部寻找什么东西,当初他毕业选择回家,也是在寻找什么东西,但是,故乡是陌生的,他以为爱情就是故乡,他爱我,他经历过爱情,但是,他发现爱情也是陌生的,我也是陌生的,就连他自己,他也是陌生的”,“在这个过程(寻找)中,我感到我介入的是一个失去了意义的探索——我本希望赋予探索以意义,而为此我做的一切努力的结果,事实上只是使它更多地失去意义并且引起我的惊奇和不安”。何开来最后之所以感到他自己也是陌生的,正是陷入了因探索失败而带来的惊奇、不安以及绝望当中。

何雨来是何燕来的双胞胎妹妹,她是一个另类,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上初二的时候,她就开始恋爱,并且怀孕了。喝酒、玩乐、吸毒、贩毒,一步步地断送自己的美好前途,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于她来说,“这个家也不过就是个睡觉的地方”。生活中的一切人与事,在何雨来看来都与她那么格格不入,无法靠近,她对于自己的家是陌生的,家人对她来说也是陌生的。

连小说中最“正常”的人物何燕来,也处处透露着陌生的信息,她与哥哥何开来以及妹妹何雨来之间的陌生关系,她从来就没有试图去改善,而且以一种十分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关系,在她的冷漠叙述中,处处给人一种陌生的气氛,她似乎不是在讲述自己的家人,而是在说一些从不谋面的陌生人。在文章中,她说:“我只是一个时间的过客,世界的旁观者。我不知道我在活什么,我渴望什么。”如果说何开来和何雨来因为寻找精神家园而活得另类的话,那么,何燕来,连寻找都没有尝试过,她对自己一无所知,直到最后,都不曾找寻自己的目标,相比之下,她更显悲哀。

陌生,不仅仅是与外人之间的隔阂,它是因社会发展而来的产物,它已经延伸到人世的每一个角落。《陌生人》赤裸裸地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陌生关系,主人公心中虽然明白这种陌生,而且也做出了尝试,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作品最终没能给我们这些处于陌生的世界中的陌生人指一条出路,这条路或许至今仍然没有,还得靠我们去找寻、去开垦。

三、陌生:缺失和治疗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是萨特对于世界和人生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接近佛教“众生皆苦”的观点。萨特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荒谬和痛苦,既然是本质,那么任何人都是无法改变的,无论你生来就是达官贵人,还是无名小卒,“其实都是荒谬的世界和痛苦的人生中的匆匆过客”⑤。由客观的现实和《陌生人》所描述的陌生人际关系,我们不禁发问:我们为什么陌生?我们为什么不认识自己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世界、对他人的陌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社会环境和人们自身的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金钱与利益至上,因此人们在交往中就难免不受其影响。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自我防卫状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为人们交往的基本准则。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们不可能对每一个遇见的人都做出反应,更何况不知底细的陌生人在很多情况下还意味着巨大的威胁和危险。因此,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人,虽然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人,“永远有多远,对门就有多远”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我们一方面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却又本能地拒绝着别人的关怀。我们既不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也不会主动帮助别人,甚至是在别人求助时,也不愿意伸出援手。这就从自我保护意识上升到了自我封闭,进一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关系。

对自己陌生,并不是无来由的,何开来这个精神流浪汉不能理解自己为何也是陌生的,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原因。何开来对他人的陌生感来自于精神家园的缺失,而他对自己的陌生正来自寻找精神家园过程中的失望与迷茫。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必然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他不可能脱离家庭、社会而存在,因此他有其为社会人应该有的行动和身份。但是,他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如愿地生存,他探寻出路,在勉强维持他社会人身份的同时,他的思维和行动、身体和心灵发生了分离,它们无法协调一致。从表面看来,何开来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或者像何燕来所说的,“他像死人一样活着”,他的探索之路无人能够理解,他孤独地寻找着自己的故乡。他的行动和身体是世俗的,处于荒诞的社会之中,他的思维和心灵是属于他的,当属于他的思维和心灵不被荒诞的社会所接纳时,他成了另类,是所有“正常人”眼中的陌生人。而当他自己也陷入探索的困境中时,因为无法解释和明白这种陌生与困惑,就连他自己也是陌生的了。因此,思维与行动的分离,身体与心灵的分离,是人对自己陌生的根源。

如果说,个体和环境是现代人陌生的直接原因,而多元价值则是造成陌生困境的社会性、文化性根源。现代人热衷于追求个体价值最大化、追求多元价值立场,每个人都希冀自成世界。在个体的价值世界和精神世界中,人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去建立规则,并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念来面对、处理外部世界。但是,当人人都有自己的规则时,恰恰忽略或者排斥了他人的规则,在坚持自己的一元世界时,也对他人的世界构成了敌意和威胁。而人们又无法远离彼此,现代社会的复杂使得人际关系也交错芜杂,因此在父子、夫妻、兄妹、邻居、同事等人际关系中,不同的个体价值之间非常容易发生冲突和碰撞,多元的个体价值之间缺乏和谐与稳定。

解决个体、社会之间的多元价值的冲突,是一个社会性、时代性的问题。文学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无法给出一个答案,他们自身也沦陷在一个陌生而多元复杂的世界中,挣扎求存。这种多元价值和多元生活理念的冲突,不仅在生活层面,也代表着各自的价值取向、审美多元、民族情感、宗教信仰、政治立场等之间的碰撞和交锋,要想通过简单途径一次性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以宽容的文化心态,以积极对话的方式,以坚忍的毅力,建设一个和谐、包容、休闲的社会文化环境,使人们在多元的社会中,在坚持自己的一元价值时,尊重他人和社会的立场与取向,这样即便无法彻底解决矛盾,至少也可以在现实层面上化解陌生,寻求和解,减少直接敌对。

所以,萨特才要求“在这个世界中,我和别人一起以对等的和互相关联的结构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法脱离,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因此我们需要和谐、协商、对话和包容。我们揭露真相,寻求病因,探索人际关系的治疗方案,都是为了更好地存在,而不是为了陷入疾病和痛苦之中。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关系是我们进入21世纪真正的主题。

①⑥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466-467页,第510页。

② [英]齐格蒙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高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页。

③ 汪国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透视》,《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99-104页。

④ 王干:《面对灵魂,我们黯然神伤——吴玄中篇小说集序》,吴玄:《谁的身体》,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⑤ 詹志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文学化阐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第1-4页。

猜你喜欢

陌生陌生人世界
跟陌生女人学写作
什么?仅仅十年,你开玩笑,我的主!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熟悉与陌生
陌生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