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谈与倾述——从伯克的认同说解读《彼岸花》

2012-08-15王旭东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新乡453002

名作欣赏 2012年18期
关键词:彼岸花网络小说安妮

⊙王旭东[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河南 新乡 453002]

作 者:王旭东,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修辞学以及英语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网络成为文学的另外一种载体,网络小说就是网络文学中最火爆的形式。笔者试图以西方修辞学家伯克的认同说来解释这一社会现象。笔者认为网络小说的流行主要是当今的读者与网络小说的创作者在价值取向、思想认识以及情感方面达到了“认同”。

作为网络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安妮宝贝,从在网络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告别薇安》开始,便以星火燎原之势,感动了无数飘荡于城市之中的青年男女。安妮宝贝的书,从小说集《告别薇安》到《八月未央》,再到《蔷薇岛屿》《彼岸花》《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再到最近的《春宴》,每一本都取得了市场的巨大成功。

一、从认同说角度解读《彼岸花》共鸣的情感主题

伯克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提出的同情认同,就是读者对作者在感情上的认同,具体在一本小说《彼岸花》中,无非是小说主人公的生活方式、情感体验、心理细节影响了受众,与受众的情感获得了共鸣。大工业时代的中国,物质的缺失、对于小资生活的追求、生活的压力、计划生育背景下的家庭结构的简单化造成新一代年轻人缺少亲情,缺乏安全感。这些在小说中无一不得到了体现,这样的文字圈定了其读者,都是与其有相同感受的新一代青年。在大城市中打拼,却又无一定的立足之地。追求爱情,却总被披着功利色彩的感情灼伤。仰望星空,想入非非,却又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

《彼岸花》的A部分,叙述的主角为乔,乔更像是安妮宝贝本身。在家中写作,为杂志撰稿写专栏,在酒吧买醉,吸烟,欣赏午后的上海的欧式洋楼,海草般凌乱的头发——这种另类的意象,色彩浓烈的抑郁风格,不正是新一代青年的生活与心理的状态吗?这种带有个人生活记录般的小说,带有70后、80后的个人生活经验的文本记录,很容易让每一个迷失在城市森林的年轻人,重新审视与回望自己的生活,并产生种种疑问:小说的主角是不是更像我?或者是不是更像我身边的某某人?

安妮宝贝的小说总是以中国物质生活最为繁盛的上海为背景,追求物质的成功不正是无数坚守在“北上广”的追梦青年的终极梦想吗?安妮宝贝小说中的种种物质意象,比如卡布奇诺冰咖啡、星巴克、伊势丹、宝马车等无不构成一种繁华茂盛的利器,与另一种精神意象,如孤独、放逐、漂泊感,两者结合在一起,城市的物质化浪潮同个人命运无法把握的小众感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疏离感,游离于城市主流的情绪便产生了。这种感情在每个从原籍地到大城市打拼的大学生心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

在小说的A部分,小至泡了一个有钱的外国人,小说写乔与小至在停车场分别的场景:“在停车场,我裹紧外套,看着她在风中并住赤裸的小腿,姿态优美地进入车子里面。她伸出手来,示意我俯身过去。然后抱住我的头,紧紧地抱住,在我的额头上乱亲一气。我闻到她头发上面带着腥味的香水味道。我轻轻把她推开,忍不住对她说,小至,不管怎么样,你自己好自为之。别把自己想像得那么强悍。”这是写一个拜金而又天性善良的小至,乔对小至的无奈选择,与小至立场不同却又对小至的疼惜之情,在“我轻轻把她推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里用伯克的学说来分析的话,就是乔与小至是不同价值观的个体,但是两者身上又有无数的共同点,她们都是都市中独立无所依靠的年轻女子,她们要抱在一起取暖。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有一群人抱在一起取暖,抵挡城市物质化浪潮下的冷流?这样的认同共鸣是《彼岸花》取得成功的情感基础。

二、从认同学说解释网络小说《彼岸花》的流行性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离不开修辞。修辞理论除了用来解释语言现象,更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伯克的新修辞学思想是与他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哲学思考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小说的流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可以用认同说来解释。

伯克认为同情认同最接近规劝。它强调的是产生共同的情感。同情认同是作者在小说的细节、生活的方式、世界观等方面同读者产生一致,而进一步可以产生情感的认同。在小说的创作与而后的传播阅读中,用伯克的理论来阐述的话,比如让读者接受这个小说,就要有读者有相同认知同感知,建立亲近感,达到共同情感,从而产生同情认同,小说作者与读者在此种状态下,更像是一对伙伴的关系。因此同情认同的范围更宽泛和具有积极意义。

小说《彼岸花》中,作者把同情散播在了小说的肌里之中,把细细的慈悲情怀像血液一样深入到了小说的细枝末节之中。在小说的B部分,当南生决定不再在思想上依靠和平时,她想要到南京去寻找自己的未来,小说写南生给和平写信让他不要再寄钱给她,小说写了一段很细节化的情感,是南生在邮局的桌子上写字的情景:“和平,不要再汇款给我。我走了。在学校附近的小邮局里面,趴在桌子上写着那行字,圆珠笔突然干涸,写不出字来。笔尖在薄纸上划出错落的痕迹,然后破裂。南生固执地重复。心里荒凉。所有的语言在空气中消失。只有那最后三个字,像伤口一样出现在纸面上。我走了。”

当我读到这个段落的时候,像刀片划破了泪腺,眼泪决堤而出。这是怎样的一种语境,能将读者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主人公的呼吸与脉搏,为主人公的命运与际遇揪心流泪。

这可能就是人类的同情认同吧,《彼岸花》的语言就像电影的蒙太奇一样,一个写字的动作,让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南生与林和平年幼初识,长大后的往事种种,在慢镜头的回放中,遗憾的结局又怎能不让读者感同身受、潸然泪下呢。

基于共同价值的取向,网络小说的创作者可以和其读者取得认同,实现交流。网络小说的创作者还可以通过诉诸价值、信念、需求、情感、态度、人格等方面的认同来实现劝说读者的目的。网络小说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正在于其互动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安妮宝贝小说《彼岸花》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传统小说强调“文以载道”,作家以对社会、人生的人文关怀为己任,作品中强调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但当代传统小说家一朝成名,便霸占了舞台,垄断了资源,衣食无忧之后思想局限化,专业从事小说创作,没有题材来源,凭空臆造,无法与读者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失败在所难免。

由于网络传播带来发布小说和评论小说的迅捷,几乎在一名网络小说的创作者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就有读者可以在线阅读,对小说进行反馈,或质疑或批评或鼓励。通过读者的建议,作者在文本方面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改或修订,减少写作中产生的漏洞,甚至为作者提供后续写作的素材与创意,使整部作品更加丰富完整;而读者也会因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得到作者的重视,而产生“参与创作”的成就感。这正是网络写作与网络阅读中,最重要、最独特的一种魅力。《彼岸花》正是因为这些特性,让读者深入其中百读不厌。

总之,类似《彼岸花》这样的网络小说的流行,离不开读者对网络小说的创作者思想价值、创作方式以及手段的认同。网络小说更注重情感的互动,网络小说家对生活有着来自一线的切身体会,安妮宝贝把最原生态的自我生活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在网络的时候,就是把时代中最鲜活的标志让每一个人回望或者反思,形成情感的认同,这就是网络小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1]Burke,Kenneth.A Rhetoric of Motives[M].NewYork:George Braziller,Inc.,1950.55.

[2]鞠玉梅.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1).

[3]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常昌富.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冯晓燕.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04).

[6]祁丽岩.黑暗中的对谈:灵魂绝望者的倾诉——安妮宝贝小说叙事解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7]沈琪芳.安妮宝贝小说中的虚假与真实[J].名作欣赏,2009,(06).

猜你喜欢

彼岸花网络小说安妮
好久不见的自己
美丽的彼岸花
美丽的彼岸花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产品的利弊分析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王濛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