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45例的临床观察

2012-08-11马力许宏亮李乔

中医药信息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血症

马力,许宏亮,李乔

(北京大兴中医医院,北京 102618)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人群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高达25.2% ~32.9%[1]。高尿酸血症虽然临床没有显著表症,但其因高水平、持续性存在,是导致痛风、尿酸性尿路结石、痛风肾病的原因,可以并发代谢综合征,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例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周围血管梗死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因此,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及时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通过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的比较,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45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所有病例均为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血尿酸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2~72岁,平均58.6岁;人均血尿酸浓度为1 085umol/L,伴痛风症状者21例;糖尿病病程0~43年,平均28.3年。对照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4~71岁,平均57.8岁;人均血尿酸浓度为1 068umol/L,伴痛风症状者17例;糖尿病病程0~41年,平均27.8年。

1.2 排除标准

3个月内使用过任何抑制高尿酸血症药物,肝、肾功能不全;磺胺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血液病(白血病等)、恶性肿瘤(骨髓瘤等)、某些内分泌疾病(皮质醇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内服丙磺舒(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403)0.5g,每日2次;别嘌呤(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50401)0.1g,每日3次;碳酸氢钠(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50401)1.0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清尿汤:黄柏10g,茯苓 10g,丹参 15g,佩兰 10g,青风藤 12g,山慈菇 10g,忍冬藤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两组均服药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肌酐(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尿酸回复至基本正常或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效减轻,血尿酸水平降低达到410mmol/L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血尿酸水平无变化或升高。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变化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无效率为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无效率为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n(%)]

2.2 肾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UN显著降低(P<0.05)。UA显著降低(P<0.01)。Cr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BUN、UA、C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BUN、UA、Cr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BUN(mmol/L)UA(μmol/L)Cr(μmol/L)治疗组 治疗前 6.24±2.25& 569.47±80.35#103.81±38.35&5.94±1.38 506.24±60.38 99.34±8.82治疗后 4.24±2.62※ 313.24±68.61※ 76.36±10.64※对照组 治疗前 6.17±2.71 592.45±78.27 102.29±27.27治疗后

2.3 治疗前后FBG及HbAlc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FBG及HbAlc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BG及HbAlc比较(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FBG及HbAlc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FBG及HbAlc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P >0.05。

组别 FBG(mmol/L)HbAlc(%)8.92±1.34 7.32±0.82治疗后 6.43±2.62△ 6.11±0.60△对照组 治疗前 9.13±2.15 7.28±1.05治疗后 7.04±2.54* 6.38±0.58治疗组 治疗前*

2.4 血脂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TC、TG、HDL-C、LDL-C均无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C、LDLC相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变化比较(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TC TG HDL-C LDL-C治疗组 治疗前组别4.02±1.25 5.42±0.12 1.42±0.85 2.64±0.72治疗后 2.73±0.62&※ 4.21±0.20& 1.66±0.82& 1.46±0.39&※对照组 治疗前 3.93±1.52 5.32±0.45 1.47±0.45 2.72±0.46治疗后3.54±1.64 5.06±0.73 1.52±0.75 2.42±0.76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1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的恶心、呕吐,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例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为8%。对照组出现1例腹泻、腹痛,1例恶心,2例为皮疹,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转氨酶升高11例,55%。转氨酶升高比率为5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又称“痛风”,是因为人体内嘌呤新陈代谢障碍,导致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血尿酸浓度过高,沉积在软骨、肾脏和关节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伴随而来的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3-5],目前,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的关系尚不确定,但调查表明,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患者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9.53%[6],而在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则高达20.93%[7],故认为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主要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食物甜而肥腻,口味重,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不利,健运失职,聚湿成痰所致;瘀血主要由于热灼津亏,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血双亏、痰湿阻络、阳虚寒凝而致。痰瘀阻络,气阴两虚,久病入络导致络病,从而产生络脉瘀阻、络气郁滞、络脉瘀塞、络脉拙急、络虚失荣、络脉瘀结等主要病理变化,引发糖尿病综合症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8-9]。导致血管内壁增厚,管腔狭窄,而引发络脉闭阻。糖尿病使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紊乱加重,高尿酸血症同时也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两者并发加重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率。近年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引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概率增加的一个独立因素[10-12]。

目前西医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有别嘌呤醇、丙磺舒等,但此类药物均有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本研究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组转氨酶升高达到55%,显著高于中西联合应用组。中医认为消渴之阴阳两虚阶段是糖尿病后期,机体功能受损严重[13],本组药物治疗的选择以通络化痰、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指导思想,方中以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丹参凉血消痈,祛瘀止痛;佩兰芳香清暑、健胃化湿;青风藤消肿祛湿;山慈菇、忍冬藤化痰通络散结;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化痰消滞、清热祛湿、通血络之功,降血清尿酸作用,缓解其临床症状。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无效率为12%。西医组总有效率为50%,无效率为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研究发现,高血尿酸与TG、TC等血脂水平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痛风患者的高脂血症皆为原发性,且伴血脂代谢紊乱,合并糖尿病、肥胖及超重的患者尤为常见[14-15],可能与内脏脂肪含量有关,利用 BMI、WHR等对肥胖分组并了解脂肪分布,对与血脂相关的高尿酸血症危险性的预测有积极意义[16]。本研究单纯用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水平如TC、TG、HDLC、LDL-C均无改善,而中西医结合组TC、LDL-C相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改善(P<0.05)。证明中西医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

本研究采用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做对照,探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酸症的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西药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主要表现在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方面,其次是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疗效好于单独应用西药组,且减少毒副反应,在改善尿酸、肌酐、血脂水平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本研究样本较小,关于中西医施治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刘玲,陈菊萍.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7):988 -990.

[2]王志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4-986.

[3]袁惠萍,胡晓斐,刘晓光,等.海岛地区干部高尿酸血症检出结果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3):188 -189.

[4]刘英.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关系分析[J].首都医药,2009,14(7):25 -26.

[5]邹贵勉,车文体,眭维国,等.城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259 -261.

[6]陈文玉,孙杜菊.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12 -5913.

[7]钱远宇,孟庆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与心室重构的关系[J].天津医药,2007,35(4):288 -289.

[8]高彦彬,赵慧玲.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J].世界中医药,2007,2(6):357 -359.

[9]陈敏,要全保.彭培初教授寒热并用治疗高尿酸血症经验谈[J].中医药报,2010,38(4):88 -89.

[10]吴万龄,叶林.代谢综合征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联系及处理特点[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1):6 -7.

[11]Bickel C,Ruppreeht HJ,Blankenberg S,et al.Serum uric aci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giogra phically proven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02,89(1):12 -17.

[12]钱远宇,孟庆义,黄先勇.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8):665 -667.

[13]张延群.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诊断规范化方案探索[J].光明中医,2005,20(4):1 -3.

[14]赵方艽,刘岩.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94 -495.

[15]李凤华,张丽萍.45岁以上体检者8003例血糖和尿酸的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34 -2336.

[16]苗蕾,姚华,徐菲莉,等.脂代谢相关指标和肥胖与血尿酸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5):589 -591.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