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三步曲”

2012-08-10陈奕浪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三步曲晶体原子

陈奕浪

(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佛山 528308)

职业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三步曲”

陈奕浪

(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佛山 528308)

结合教学实际,本文探讨了启导—自学、讨论—总结、练习—纠错“三步曲”课堂教学法。教学实践证明,“三步曲”课堂教学法的运用使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职业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摸索出“三步曲”课堂教学法,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效果甚佳。

对于“三步曲”课堂教学法的探讨

启导——自学 上课开始后,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着板书(或演示课件)简明提纲,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重点,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并写出笔记,然后,根据笔记进行板书或口答。这时,学生带着追求新知的浓厚兴趣,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会认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着重发现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对后进生进行指导。例如,笔者讲授“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部分内容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自学:(1)什么叫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2)组成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微粒之间的作用力分别是什么?(3)组成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微粒分别是什么?(4)离子晶体NaCl、原子晶体金刚石、分子晶体干冰的晶体结构什么不同?(5)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6)影响晶体物理性质的因素有那些?

讨论——总结 让学生将自学笔记在黑板上写出后,在教师指导下相互交换意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民主式讨论、争辩,有问有答,各抒己见。例如,对于离子晶体微粒之间的作用,有的学生写阴阳离子的相互吸引。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这种回答是片面的。因为阴阳离子之间除了有静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即离子键的作用。这一阶段要对基本概念逐字辨析,逐句推敲;对重点、难点穷追不舍,各个击破;对学生板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抓住不放,反复论证。然后,由教师总结,纠错补漏,释疑解难,或通过演示实验、定量计算等手段作出评价。笔者教“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一节时,经过学生讨论,笔者进行如下总结,并让学生填写有关内容(见表1、表2)。

表1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定义、结构与性质比较表

表2 影响晶体物理性质的因素表

练习——纠错 教师要事先把编好的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写在课件上,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打开课件,让学生或口头回答,或板书练习,或作书面作业进行抽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达到进一步深化理解、强化记忆、熟练运用、开拓思路的作用。笔者讲授“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把下列物质熔沸点由高到低排列出来:(A)金刚石(B)NaF(C)晶体硅(D)KF(E)HI(F)HBr。解题思路: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比较明确,但对于不同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模糊不清。这时应着重从理论上分析说明:对于原子晶体来说,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小)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金刚石>晶体硅);对于离子晶体来说,结构相似时,阴阳离子半径之和越小,熔沸点越高(NaF>KF);对于分子晶体来说,根据范德华力大小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HI>HBr)。

实验结果分析

实践证明,“三步曲”课堂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实验班采用“三步曲”课堂教学法组织教学,在对照班则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在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中,两个班得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对照班与实验班成绩比较表

由表3可见,实验班的化学成绩比对照班有明显的提高。采用 “三步曲”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开始注意学习效率、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并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情绪、个性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三步曲”教学法是切实可行的。

几点体会

第一,运用“三步曲”课堂教学法,学生可以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认真自学,找出重点、难点和知识网络中的各种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运用“三步曲”课堂教学法,学生通过参与板书和讨论,可以和教师一起平等地去争论问题、探索规律、辨识真伪、纠正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运用“三步曲”课堂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机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并能逐步掌握探求新知的路径和方法。

第四,运用“三步曲”课堂教学法,通过广泛参与讨论,后进生也有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第五,运用“三步曲”课堂教学法,教师讲授时间明显缩短,学生活动时间成倍增加,有利于暴露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便于及时补救和纠正,明显减少了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要处理好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运用 “三步曲”课堂教学法,虽然在空间上教师主动让出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探索规律,但一节课45分钟,如果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和研究,教师就难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怎样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1)合理处理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2)教学思路要清晰,要围绕中心内容展开,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要自然,设计要精心。(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障碍要了如指掌,对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碰到困难要给予适当的点拨,问题设计要切合实际。(4)课堂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就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要一环扣一环。(5)要合理使用投影、挂图和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要处理好“学”与“导”的问题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为主,以“导”为主线。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问题,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讲堂”为“学堂”。

要处理好后进生与优生的问题 由于学生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班级学生中形成后进生、中等生与优等生的差别,因此,教师要设计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有梯度,练习要有层次,让后进生“有得吃”,中等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在各个环节中要重点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使他们从厌学转到愿学、乐学。

采用“三步曲”课堂教学法,教师虽然少讲了,在教学过程中只起点拨、解疑的作用,但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却更高了。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自学就会导致放任自流,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就难于体现。

[1]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教育理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德胜.“启导讨论式”教学法初探[J].化学教学,2001(4).

[3]王斌清,邓应山.初中化学“引导法”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9).

[4]童世华.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法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9).

[5]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G712

A

1672-5727(2012)08-0169-02

陈奕浪(1966—),男,广东佛山人,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三步曲晶体原子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