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09-2011年调脂药应用分析

2012-08-07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常熟215500

中国药房 2012年42期
关键词:汀类瑞舒伐阿托

刘 英,汪 宇(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常熟 215500)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1]显示,血脂异常不仅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而且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此,积极防治血脂异常,在我国人群中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对我院2009-2011年调脂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其使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我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09-2011年调脂药的种类、剂型、规格、数量及销售金额。其中,通用名、剂型相同而商品名、厂家不同的药品,分别计算其总用量,合计出该品种的总消耗量。

1.2 方法

约定日剂量(DDD)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药品说明书等综合确定,分别对药物品种、销售金额进行归类计算。用药频度(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表示以约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某药品的消耗量。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日均费用(DDC)=某药的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2 结果

2.1 各年度各亚类调脂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统计

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将调脂药分为以下几类:(1)影响脂质合成、代谢和廓清类药,如烟酸类、贝特类、他汀类等;(2)影响胆固醇及胆酸吸收类药,如考来烯胺等;(3)多烯脂肪酸类药,如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等。我院应用的调脂药主要有他汀类,辅以少数贝特类及中成药。各年度各亚类调脂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统计见表1。

表1 各年度各亚类调脂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Tab 1 Consumption sum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subcategoriesof lipid regulating agentsduring 2009-2011

2.2 各年度各种调脂药销售金额、DDDs及DDC统计

各年度各种调脂药销售金额、DDDs及DDC统计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由表1可见,我院调脂药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一方面由于血脂异常发病率逐年增加,人们对血脂异常的防治逐渐重视,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药品多次降价,尤其是从2010年5月开始我省实行药品全省招标采购后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近10%有关。药品价格下降,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多患者更倾向于接受药物治疗。

3.1 他汀类药已成为降脂治疗的首选

他汀类药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常用药物,能降低TC水平、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2]。同时,应用他汀类药可明显减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3]。由表1可见,各年度他汀类药销售金额占我院调脂药市场份额的90%左右,显示其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首选用药。他汀类药能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已发表的5项著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4],为他汀类药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其共同的特点是:试验所采用的都是他汀类药;TC、LDL-C和TG都有降低,HDL-C升高,其中特别显著的是LDL-C有大幅度的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尤其是总死亡率显著降低;非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并未增加。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应用他汀类药进行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5],并明确了他汀类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由表2可见,阿托伐他汀的销售金额与DDDs连续3年排在第1位。阿托伐他汀为人工合成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几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处方用药。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C水平,而通常的调脂药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并不佳。临床试验[6]证实,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30%~46%)、LDL-C(41%~61%)及TG(14%~33%),同时可不同程度地升高HDL-C。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医学界对他汀类药的认识也在逐渐完善。2010年6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将阿托伐他汀直接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明确适应证,不再受基线胆固醇水平的影响。适应证的获批,使得中国医师在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依据和保障。而阿托伐他汀作为中国首先获得冠心病适应证的他汀类药,也将在冠心病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由表2可见,氟伐他汀的销售金额与DDDs连续3年排序靠前,且增长势头良好。氟伐他汀是第2代全合成调血脂产品,不仅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还可显著升高HDL-C水平。同时,氟伐他汀还通过抑制LDL-C氧化、稳定斑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抗血小板和抗凝等作用,降低冠心病风险。最重要的是,与其他他汀类药相比,氟伐他汀类药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也最低。这主要是因为氟伐他汀主要通过CYP2C9代谢,与临床常用的心血管药很少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

辛伐他汀是以洛伐他汀为原料半合成而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对肝脏具有高度选择性,在肝脏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非靶向组织[7]。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使TC平均降低28%~30%、LDL-C平均降低36%~39%、TG平均降低11%~16%、HDL-C平均升高10%~14%。但作为较早上市的他汀类药,辛伐他汀无明显优势,因而销售金额停滞不前。

瑞舒伐他汀为全合成单一对映异构体化合物。与同类药相比,瑞舒伐他汀具有一些有利的药理学特性: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更强;肝选择性更好;肝代谢少,药物相互作用少;消除半衰期长,可每日1次给药;药理活性无时辰差异;年龄和性别对药动学无影响[8]。瑞舒伐他汀具有亲水性,不通过CYP3A4代谢,90%以原型通过肾和肠道代谢,仅10%通过CYP2C9系统代谢。因此,与其他常用的心血管系统药联用时,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是最小的。大量的临床实践[9]表明,瑞舒伐他汀不仅可强效降脂,还具有逆转斑块、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改善内皮等功能。瑞舒伐他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脂及抗炎作用比辛伐他汀更为显著[10]。我院于2011年引进的由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瑞舒伐他汀(托妥),当年销售金额即排序第3位,说明该品种已得到临床与患者认可,市场前景看好。

表2 各年度血脂调节药销售金额排序、构成比、DDDs及DDC统计Tab 2 Consumption sum rank,constituent ratio,DDDsand DDC of lipid regulating agentsduring 2009-2011

3.2 贝特类为降低TG的主要药物

非诺贝特除调节血脂(以降TG为主)外,还可使血尿酸含量减少,使纤维蛋白原降低,增加抗凝血效力,能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微粒化后的非诺贝特,平均颗粒大小由原标准型的150μm缩至15μm,每日只需服用1粒(200mg)即可达到服用原药每日3次、每次100mg的同样效果[11]。由表2可见,非诺贝特在我院的使用情况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3.3 中成药红曲制剂

中成药降脂具有多靶点、整体协调作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其DDC较低,也占据市场一席之地。血脂康是以特种大米、特制红曲霉菌种为原料,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发酵而成。血脂康主要含有洛伐他汀,此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麦角甾醇、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常规剂量的血脂康能有效调节血脂,长期疗效稳定。脂必妥的主要成分为红曲、山楂、泽泻和白术,多年的临床使用表明该药能有效调节血脂,并有一定的抗动脉硬化作用。

3.4 调脂药物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调脂药物的安全性一直是调脂治疗的焦点之一。对于长期应用他汀类药是否会引发肿瘤和使脑出血风险增加,目前尚无定论。通常使用调脂药物时,须严密监测肝脏、肌肉等毒副作用,权衡效益和风险,重视合理用药、和谐达标、血脂降幅适可而止[12]。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院2009-2011年调脂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增加,他汀类药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在品种选择上体现了有效性、安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瑞舒伐他汀等新一代他汀类药市场前景乐观。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

[2]宋秀荣,王 永.氟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1):22.

[3]Udell JA,Ray JG.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heart failiare with statins[J].Expert Rev Cardiovaec Ther,2006,4(6):917.

[4]赵水平.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3):6.

[5]Sola S,Mir MQ,Lerakis S,et al.Atorvastetin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serum makers of inflammation in nonischemic heart failune[J].J Am Coll Cardiol,2006,47(2):332.

[6]杨 光.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山东医药,2003,43(10):15.

[7]刘 晶,朱立勤,孙 鹤,等.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12):1 072.

[8]杜小莉,李大魁.他汀类药物新成员,强效血脂调节药——瑞舒伐他汀[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10-26.

[9]李玉霞,江 珊.瑞舒伐他汀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585.

[10]闫 涛,孟 林.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12,23(4):327.

[11]李 满,满世伟,金丽丹.非诺贝特降脂特点简介[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增刊):3.

[12]顼志敏,许海燕.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的进展和未来展望[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1.

猜你喜欢

汀类瑞舒伐阿托
对付心血管病要用好他汀类药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