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兵制胜 无法预言未来走向

2012-08-07撰文秦聪

中国汽车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宝骏被访者合资

撰文/秦聪

无法确定的是,合资自主会成就经典,还是仅是一时的浮云?

2011年岁末,电影《鸿门宴》上映正酣,剧中项羽对刘邦说:“只要上了战场,就要分出胜负。老天把我们安排在一起,就注定只能活一个。”不幸的是,对于合资与自主汽车品牌来说,这种非此即彼的肉搏战或许就要来临。

在2011年的广州车展上,以北京现代、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合资车企纷纷发布合资自主品牌及相应车型。“合资自主”这一概念正被各大车企炒热。

好戏还在后头,随着合资自主鱼贯而入般进驻中国市场,未来一年很可能成为合资自主品牌集体上市的高峰期。展望2012年的北京车展,我们将有可能迎来长安马自达、东风标致雪铁龙、长安福特和昌河铃木等车企发布旗下合资自主品牌。

事实上,早在2010年,即有专业人士预言合资自主将风光无限。如今又有专家预测,合资自主将成为中国下一个十年车市的主角之一。相比之下,2011年的自主品牌则艰难度日,自身生存空间严重受压。从前,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一直是自主品牌的领地,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推出了很多车型,但2011年以来,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的价格不断下探,已伸入了原属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现在市场上10万元以下的合资品牌车比比皆是,使得自主品牌备感压力。

自主与合资的操戈,谁会笑到最后?

各怀心事的合资自主

合资自主无疑掀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场口水战。与看重合资自主将在未来崛起的观点针锋相对的是,也有业内人士对这种“概念化”的自主品牌并不买账。从“合资自主”这一概念诞生那天起,合资自主是“怪胎”、是“挂羊头卖狗肉”等言论就喧嚣尘上。

反对观点认为,合资自主是借“自主”之名行“合资”之实,其根本目的在于绕过政策对合资扩张的限制,合资自主被外资方当成新工厂获批的通行证(政策规定合资企业建新工厂必须承诺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合资自主的产品基本都来自于合资企业的老车型,而改头换面的退役车型能够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其产品的稳定性又是对付自主品牌的有力武器。

由此而言,反对合资自主的声音,基本上都源自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保护的理想。从这种角度上来看,这种提醒的确是有必要的。然而,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看,合资自主只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形式之一,而这种形式,只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新生者。某位哲学家说:“存在就是合理的。”合资自主的出现和发展,其合理性也不言自明。

如果要探究这些新生者的未来生命能有多长,我们就要了解其诞生的土壤是什么,要以理解的态度探究企业发展合资自主的内驱力。探究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合资自主品牌背后所蕴含的初衷与诉求并不相同,形式也各异。

合资自主的起步始于2007年,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的“理念”,其首款量产车也在2011年广州车展亮相。究其原因,这是广汽本田为解决中方股东广汽集团没有自主品牌的难题而行的“曲线”路径。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公开表示:“如果我们自己要换一个螺丝,都要得到本田研究所的批准,你说这样的企业再发展下去,它还有什么意义?”

与广汽自主研发诉求迥然相异的是,紧随其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力图用宝骏品牌实现国内第一大微车企业达成品牌上位的夙愿。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占领细分市场的战略之举。

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第二批跟进的合资企业又借道合资自主发展新能源品牌,比如北京现代首望、东风日产启辰、上海大众天越等。譬如,在聆风无法国产的大局下,日产电动车的国产化由启辰品牌承担,聆风则将以进口车的形式与启辰并肩作战。

在政策的推波助澜下,合资自主的时代浪潮已经无法逆转,只是在各家合资自主的大旗下,其掩盖的目的不尽相同。未来的走向如何,要视乎每个企业如何去经营。而眼下,大规模的合资自主品牌投入运营后,合资自主将对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发起冲击已经是确凿的事实。

短兵相接的二三线市场

对于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新华社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42.0%的被访者表示“看好”,有10.6%的被访者“非常看好”,31.4%的被访者认为“还行”。同时,也有3成被访者持中立态度,认为“一般”,既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

与之相反,24.0%的被访者并不看好合资自主的发展前景,有6.4%“非常不看好”,17.6%“不太看好”。显然,对于合资自主车的未来,人们很难得出准确的预期。但业界几乎一致的观点就是,在合资自主成为“第三股”力量之后,自主品牌的压力陡增,甚至有人预言:“自主品牌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创伤不小。”

不幸的是,一语成谶,这样的预言似乎已经被现实所证实。宝骏630的市场直接竞争对手指向比亚迪F3,并坚信“宝骏630一定可以打败比亚迪F3”。广汽本田理念S1的定价在7万~10万元之间,瞄准二三线市场。广汽本田理念上市不到一年,月均销售能达到3000辆,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630上市百日就累计销售1.3万辆。

除以电动车为合资自主战略方向之外,目前各合资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均低于其母品牌,被行业戏称为“富二代”。目前,这些“富二代”大有在二三线城市大展拳脚之势,而这恰恰是出身“草根”的自主品牌的传统阵地。短兵相接,胜算在谁?

专家指出,面对与合资自主这支“奇兵”的博弈,发展自主品牌必须回到基础研发、核心技术攻坚的正道上,要做好龟兔赛跑的准备,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除此之外,绝无任何捷径可走。然而问题是,时不我待,面对合资自主的蒸蒸日上,自主品牌还有多少时间?

行业分析指出,未来若干年,二三线市场还将维持快速增长,并且它也将取代一线市场,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合资企业已经做出探下身段的姿势,以合资自主加速了中高端合资品牌汽车对中低档市场的冲击。自主品牌无可避免地要接受合资自主的挑战,二三线市场的厮杀必将成为日后的看点。虽然谁赢谁败还未可知,但这将决定自主品牌的走势乃至存亡。

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如今闪耀世界的众多知名汽车品牌,无不是在经历长期优胜劣汰的竞争之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相对而言,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方面,迫切需要出现世界级的品牌,另一方面,对照国外汽车市场发展的历史,中国汽车行业内品牌多而杂的状态已经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十年,至少50%的汽车集团或者企业被整合或者直接破产。从发展角度看,大浪淘沙之后,中国车企已经陷入不晋级就死亡的漩涡。

正如当年人们无法预言用技术换市场的结局,现在也没有人可以预言未来合资自主的走向。但是,在合资自主敲锣打鼓凯歌高奏的背后,自主品牌的危急存亡之秋或许并不遥远。

猜你喜欢

宝骏被访者合资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宝骏启用“钻石标”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中韩合资大型综合性医院落户青岛
宝骏530 7.58万元~11.58万元
宝骏360官图正式上市
宝骏5601.8L手动豪华型
吉和昌与奥克股份在武汉成立合资公司
北京近八成公众支持补贴换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