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2012-08-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肽酶三酰治疗仪

闫 宏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而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病程的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依次发展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等3种不同的临床类型表现[1]。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国内外尚无可根治的特效药物。本院于2007年引进北京宏波科技发展公司研制的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行穴位电刺激配合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至2010年门诊筛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除外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性肝病的特定疾病,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病患者,均符合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7例,男37例,女1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6岁。对照组 43 例,男 35 例,女8例;年龄20~70岁,平均42.6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和血脂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口服制剂多稀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每日3次口服),同时辅助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病治疗仪(北京宏波科技发展公司生产,HD-91-Ⅱ型)进行穴位电刺激及中药离子导入,中药选择大黄8g、泽泻15g、制桃仁12g、地龙12g、生山楂15g、决明子15g、丹参15g、炒白术15g、黄芪20g、生薏苡仁15g。煎制方法:冷水没过药面2~3cm,浸泡30~60min,急火烧开后,文火煎制60min,随时搅拌,滤出浓缩药液300mL左右,凉后加入氮酮0.5%~1%,尼泊金乙脂酒精0.2%~0.3%。穴位选择肝俞、梁门、期门3个穴位,每日1次,每次30min,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①临床症状:包括腹胀、乏力、厌食。②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基转肽酶(GGT)、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③超声检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1.4 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消失,转氨酶、转肽酶正常或下降>70%,三酰甘油及胆固醇下降>20%;超声显示肝内回声衰减消失,肝内血管清晰。有效:症状减轻,转氨酶、转肽酶下降50%~70%,胆固醇及三酰甘油下降10%~20%;超声显示肝内回声衰减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转氨酶、转肽酶下降<50%,三酰甘油及胆固醇下降<10%,超声显示肝内回声衰减无改善,血管显示不清晰。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比较(±s)

注: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例,%)

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基转肽酶、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显著下降(P均<0.05),对照组水平无明显改变(P均>0.05);*治疗后2组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基转肽酶、三酰甘油、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治疗组及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1.70%和30.23%,总有效率分别为89.36%和55.8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3 讨 论

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为10%~15%,而发病率高的地区已达到20%,并呈低龄化趋势。但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3]。西医临床治疗中应用降血脂保肝药物仍未有统一意见,主要认为降脂药物应用后,排除肝脏内积存的脂肪效果并不佳,而且常用这些药物会使血内脂肪集中于肝内进行代谢,反会增加肝内脂肪蓄积,造成肝损害[4]。中医学认为脂肪肝多属于“痰浊”、“胁痛”、“肝壅”、“积聚”等范畴,与饮食不节(饮食不洁或饥饱失常或嗜食肥甘厚味)和情志不遂(长期忧郁或恼怒)有关,痰湿、气滞、血瘀为其发病的重要环节。故治疗应以疏肝理脾、活血化瘀为主。我们所采用HD-91一Ⅱ型肝病治疗仪集祖国医学针灸、电脉冲、按摩于一体,利用肝胆运转及血液动力学机制,运用经络的特定穴位,通过发出的特殊调制的脉冲信号,作用于门静脉、肝动脉,使其产生节律性收缩,从而致肝脏血液循环及胆汁排放加速,肝脏门静脉的血流量显著增加,大大改善了肝脏的血液循环,肝细胞得到了充足的血氧及其它营养物质,继而提高了肝细胞活力,增加了肝细胞代谢,利于排除肝脏脂肪,促进肝细胞再生,对提高肝细胞的免疫功能,防止肝细胞纤维化起到重要作用[5]。同时在治疗仪的电信号作用下,膈肌等肌肉群发生较大幅度的振动,牵拉肝脏发生运动,继而起到按摩肝脏的作用,能帮助排除瘀血、炎症代谢物及淤滞的胆汁,迅速恢复肝功能。治疗所取穴位: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之背腧穴,本穴内应肝脏,是治疗肝病的要穴;期门属组阙阴肝经,为肝的募穴。二穴共用,有疏肝利胆、健脾、理气活血之功效。梁门于腹部脐周取穴,可以快速消耗脂肪,降低血脂。我们采用药物离子导入法,通过脉冲电场,将药物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高浓度药物离子堆,并以不间断的方式向组织释放药物离子而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及长期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我们所用的导入药物中,丹参活血化瘀,大黄荡涤肠胃、清热利胆,两者均可抑制胶原增生、改善微循环,能有效预防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桃仁活血化瘀,其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很强;泽泻健脾行气利湿以绝痰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泽泻的提取物能促进肝脏代谢,减少肝内脂肪的含量,改善肝功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物脂肪肝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炒白术、生薏苡仁补气健脾固肾;山楂消食化积、消散淤血,加速血脂的清除;草决明、地龙除湿化痰、活血化瘀,降脂抑脂,黄芪有补气升阳,直接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作用,可增加祛浊化瘀药对血脂的调节作用。诸药合用活血化瘀行气、化痰泻浊、利胆退黄,以达降脂保肝之效。本结果表明,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9.36%,而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55.8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肝病治疗仪配合中药穴位透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肝细胞损伤,降低血脂水平,显著改善肝功能。本治法符合中医“内病外治”的机理,疗效肯定,因此是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杨雨田,杨悦娅,武俊青.脂肪肝的门诊调查与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2):107-1081.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1-3.

[3]范建高.脂肪肝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4(4):250.

[4]曾民德,陆伦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0,9 (3):165.

[5]赵长青,薛慧明,顾宏图,等.电脑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对正常人肝血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290-291.

猜你喜欢

肽酶三酰治疗仪
蛋白酶的研究历史、发现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续1)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追踪指纹的“证词”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转肽酶A在蛋白质和多肽修饰中的应用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肝胆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