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老年患者的应用

2012-08-03井宝泉关哲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布比卡因比重

井宝泉 关哲文

(辽宁省建平县医院二部麻醉,辽宁 建平 122400)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肌松完全、又可通过硬外膜导管给药延长麻醉时间、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对择期行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采用布比卡因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80例,ASA Ⅰ~Ⅲ级,,男36例,女44例,年龄70~95岁(81±12)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6例。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6例。术前患有3种其他疾病的有9例,2种其他疾病的有30例,1种其他疾病的有21例,其中高血压病史62例,冠心病病史28例,糖尿病病史10例,脑梗死病史5例,慢性阻塞肺部疾病病史3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

1.2 麻醉与监测

入室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50~100mg,入室后,常规吸氧,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麻醉前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6~8mL/kg。一般情况较差和有较重合并症的危重患者,麻醉前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调整手术床水平位,两组患者均取患肢在上侧卧位,经L3-4椎间隙穿刺,EA组实施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平卧位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mL后用0.75%罗哌卡因3~4mL,调节麻醉平面T10以下。CS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针内针腰麻针,脑脊液回流通畅后头低位5°~10°,以0.05mL/s的速度注入0.33%轻比重液布比卡因6~8mg(0.5%布比卡因2mL加注射用水1mL),退出麻醉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调节麻醉平面T10以下(手术超过2h,硬膜外导管追加0.75罗哌卡因3~4mL)。术中按10~12mL/(kg·h)输注明胶和复方乳酸钠(1∶1),出血>600mL,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

观察指标 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若收缩压<80mmHg或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应用血管活性药升压,HR<55次/分,应用阿托品。观察两组麻醉前、注药后5min、15min、30min使用骨水泥前、后、出手术室时的相应指标和出入量,观察麻醉效果和术中辅助用药情况。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麻醉前一般情况和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CSE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EA组(P<0.05)。CSEA组术中升压药应用多于EA组(P<0.05),而术中镇静、镇痛药应用EA组明显多于CSEA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辅助用药比较(例)

两组患者SBP、DBP、HR、SpO2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EA组SBP DBP注药后各时点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1),且注药后5、15min CSEA组低于EA组(P<0.05),EA组使用骨水泥后SBP、DBP较使用前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CSE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BP DBP HR SpO2 比较(χ— ±s)

3 讨 论

大多数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慢性肺部疾患等多系统疾病,脏器储备功能减退导致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差,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大[1],选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范围较大,以最小的麻醉剂量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对高龄患者的麻醉尤为重要。

腰-硬联合麻醉其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切,术中无明显应激反应。徐桂茹等[2]用0.15%罗哌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证实其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安全可行。陈国振等[3]在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应用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结果运动神经阻滞完善,学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本研究显示只要控制好麻醉平面,术中精心管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高危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是安全的,同时避免反复改变体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组EA组术中镇静、镇痛药应用明显多于CSEA组(P<0.01),给麻醉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反复追加局麻药,易导致麻醉平面升高,影响呼吸循环。

腰-硬联合麻醉最担心的是阻滞平面过高引起血流动力学较大的波动,我们在此项研究中应用0.33%布比卡因轻比重液,平均剂量7.0mg,由于局麻药用量小,麻醉平面容易控制,同时头低位,麻醉完直接侧卧位,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SpO2较麻醉前明显改善。

我们体会:①控制麻醉平面是麻醉管理的关键,腰麻布比卡因剂量控制在7mg左右(6~10mg),头低位5~10°,注药时间大于30s,调节麻醉平面均能控制在T10~11范围;②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成功的保障,适当补液,输血;③持续吸氧,保持SpO2>95%,如果鼻导管吸氧SpO2低于90%时,面罩吸氧或辅助呼吸。④麻醉完直接侧卧位,避免反复改变体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1]尚若静,徐建国.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证及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439-440.

[2]徐桂茹,贾方,桂晓臣,等.0.15%罗哌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侧卧为下肢骨科手术的可行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5):518-519.

[3]陈国振,陈传义,张志军,等.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3):338-341.

猜你喜欢

布比卡因比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