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贝那普利片单用和与氯沙坦钾片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

2012-08-03张经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氯沙坦充血性那普利

杨 凯 张经良

(1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内三科,山东 淄博 255100;2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淄博 25506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被激活,血管紧张素Ⅱ(A Ⅱ)升高,增加了水钠潴留和周围血管阻力,代偿过度,致心室进行性扩张,最终加重心力衰竭。因此阻断RAAS,减少A Ⅱ的产生,成为现代治疗CHF的重要手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成为治疗CHF的一线药物,几乎可用于各种原因的CHF,但它并不能阻止CHF的继续发展[1]。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以下称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钾片(以下称氯沙坦)治疗CHF28例,并单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CHF27例作对照,以观察其疗效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55例CHF患者,年龄22~74岁(平均51±8岁),随即分为两组:贝那普利+氯沙坦组28例,贝那普利组27例。两组病例起病至少3个月,NYHA Ⅱ~Ⅳ级,原发病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和风湿性瓣膜病。主要排除:新近中风或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肥厚型心肌病、严重呼吸道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双侧肾动脉狭窄,低血压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心功能、血压、心率、心胸比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入院后检查肝肾功能、血清钾离子浓度、胸部X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所有病例均先给与稳定剂量的利尿剂+地高辛,之后均给予贝那普利(商品名:洛丁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14T/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14,批号:060711,071128),2.5~5mg/d。第2周起贝那普利+氯沙坦组给予贝那普利5~10 mg/d和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mg×7T/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371,批号:062512,071226)12.5~50mg/d;贝那普利组继续给予贝那普利,剂量逐渐调整到10~20mg/d-。疗程3个月。

1.3 观察方法

按NYHA心功能标准,评价用药前后心功能,比较治疗前后心胸比率、LVDd、LVEF。治疗过程中每月复查血清钾、肌酐各一次。随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观察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贝那普利 +氯沙坦显效率39.3%,总有效率89.3%;贝那普利组显效率29.6%,总有效率85.2%。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χ— ±s)

2.2 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治疗后两组心胸比率、LVDd均明显缩小(P<0.05),LVEF均明显提高(P<0.05),但贝那普利+氯沙坦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变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变比较(±s)

注:两组比较,bP<0.05

指标 贝那普利+氯沙坦组(n=28) 贝那普利(n=27)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心胸比 0.71±0.07 0.57±0.05 0.14±0.04b 0.70±0.08 0.60±0.04 0.1±0.03 LVDd(mm) 65.4±4.8 56.7±5.0 8.6±4.0b 64.1±6.4 59.5±3.5 4.6±4.4 LVEF(%) 30.8±10.2 46.8±9.9 16.0±1.0b 29.1±9.3 43.4±11.7 14.3±5.5 K+(mmol/L) 4.31±0.20 4.35±0.11 0.04±0.001 4.29±0.18 4.31±0.17 0.02±0 .002 Cr(mmol/L) 66.5±4.3 64.7±3.7 1.8±0.42 65.8±3.2 67.2±4.1 1.4±1.09

2.3 不良反应

两组各有2例出现低血压、头昏,调整用药剂量后均缓解;贝那普利+氯沙坦组出现头痛1例,贝那普利组干咳1例,都可忍受,继续用药后逐渐消失。

3 讨 论

神经内分泌异常在CHF的病程进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CHF时普遍存在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的激活现象。AⅡ是RAAS中的主要介质,已知AⅡ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AⅡ主要有两种受体:AT1和AT2。AT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增殖、心肌细胞增殖、醛固酮分泌及交感神经激活;而AT2受体使血管扩张,抗血管和心肌增殖。在CHF早期,AⅡ升高,增加前后负荷,维持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但这一代偿机制导致进行性心室扩张,最终加重心力衰竭[2]。AⅡ升高的幅度与CHF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因此抑制AⅡ的异常升高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3,4]。然而近年来包括ACEI的治疗虽然明显改善了CHF患者的预后,但CHF的症状仍在继续发展。原因是ACEI不能完全抑制AⅡ的形成,有相当一部分AⅡ是由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途径(即非经典途径)催化形成的,这就影响了ACEI的疗效。同时,ACEI抑制AⅡ的生成会导致AⅡ受体上调,增加对AⅡ的敏感性,也会影响疗效。另外ACEI的特异性不高,它在阻断ACE的同时还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增加循环中前列环素的水平,引起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钾等副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受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断AT1受体,故无论AⅡ来源于ACEI途径或是非经典途径,均能被完全阻断,从而更有效和完全阻断AⅡ的各种负性作用。因ARB对ACE无抑制作用,不会提高血浆中的缓激肽水平,故较少造成ACEI常见的咳嗽副作用。此外ARB阻断AT1受体的作用,故发挥了双重效应[5]。有研究表明单独使用ARB治疗CHF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6]。但目前能获得的资料并不支持ARB比ACEI更有效[7]。ARB在治疗CHF中的地位尚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确立。

本研究结果表明,贝那普利+氯沙坦组联合治疗CHF患者,与单用贝那普利组相对照,发现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贝那普利+氯沙坦组在减轻左室重构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贝那普利组。其机制可能是ARB联合ACEI能发挥更完善的AⅡ阻滞作用,且保留了ACEI提供的缓激肽的AT2受体刺激的变力性有利作用。本研究表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钾治疗CHF疗效确切且有改善预后的意义[8],比单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CHF效果好,而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血钾和血肌酐无异常变化,耐受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张子彬,刘炳德,张玉传.心力衰竭[M]//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04.

[2]姚冬梅.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3):270-272.

[3]黄震华,朱雅琴,顾燕.贝那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激素内分泌和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0,9(6):456-458.

[4]陈英全,谢绍洽.苯那普利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5):530-532.

[5]苏哲坦.治疗收缩性心衰药物的再评价和新研制药物的临床试验及评价[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2):132-136.

[6]肖永祺,李德森,耿登峰,等.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2):140-141.

[7]Carson PE,Wasbingto N.Rationale for the use of combination angiotensin-convering enzyme inhibitor/angiotensinIIreceptor blocker therapy in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2000,140(3):361-366.

[8]蔡德印,杨海涛.苯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503-505.

猜你喜欢

氯沙坦充血性那普利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
贝那普利联合延续性护理治疗高血压60例观察及护理分析
益肾方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