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2-07-30潘世红

山西建筑 2012年20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管理

潘世红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六工程处,山西太原 030027)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和市场运行环境的不断规范,国家宪法和行业规范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作出了更多的强制性规定,在新刑法修正议案中,工程项目重大安全事故已经被提升到刑事责任高度,因而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而言,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企业利润、降低施工风险,从本质上提升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整体水平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我国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提出了“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了从企业负责人到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国家行政立法的角度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进行了立法,建立了以《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法律系统。2)从国家行业角度制定了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标准与规范,如三宝(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和起重设备、塔吊、脚手架等高危作业设备的材质准用要求及使用前的验收规范;对电工、架子工、高空作业等高危工种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环境要求和存在重大危险因素的施工流程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条文说明。3)对企业和管理部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安全体系认证等。4)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多级教育体系和安全相关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保障了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才基础和宣贯流程,有利于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1)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危险因素,安全教育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阶段,但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教育体系和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职业资格专业教育和施工现场教育存在脱节,同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都还不够科学,或者教育的理论过多,不合实际。另一方面,安全教育缺乏监管和评价机制,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工作标准不够明确,这些都使得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制度落实不到位。针对安全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大量的文件中都会涉及,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是存在于理论层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这些理论上的制度往往落不到实处,施工过程和安全措施与之前设定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严重脱节,而当事故发生时,事先设定的应急预案又难以施展,这些情况都十分不利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制度落实的不到位,成为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

3)处罚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于工程项目中的安全事故的处理,通常还是比较局限在经济处罚这一层面,与工程建设金额和利润的巨大性相比,显然震慑力还不够,通常是“发生事故,企业买单”。

3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架构

这是实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首要步骤,主要是对组成安全管理体系的各类要素进行划分,通常将安全管理体系划分为人员、系统、资料、安全管理目标等各个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内填充不同的组成因子,如:

1)人员:即参加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这一系统主要在于理清安全管理系统的人事架构,对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监督人员等进行管理;2)系统:即安全管理工作的硬件系统,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相关设备、技术资料等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三宝”,即急救设施、特种作业和高危作业保护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与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3)资料: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种资料的收集、发放和归档整理系统,做到安全预案、应急措施、安全教育、完全检查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有序存放,以便查阅和取证;4)管理目标:主要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目标进行明晰,在经济、人员、事故率等方面给出明确的指标性要求。

3.2 建立并完善项目现场多级安全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具有多级性,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再到各级管理人员、班组长和施工人员,其管理的目标、层次和执行手段各不相同,因而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方面也必须与这一现状相适应,建立并完善多级化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由项目经理组织最高管理班子针对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管理的目标,并将其指标化,常见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管理指标细化分析示意表

在建立起基本的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之后,便应该将安全管理目标层层细化,建立起从项目经理到施工人员的管理体系,可采用直线式管理模式,各级管理人员分别对其责任范围内人员的安全管理直接负责,并定期对其上级管理人员进行汇报,若发生安全事故,直接责任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可以构建出比较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多级安全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3.3 加强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安全教育是安全作业和安全监督的基础,为了改变目前工程项目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和效率不高的现状,可以尝试改变安全教育的模式,以本工程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件作为实例,由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直观和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和讨论中穿插相关安全技术交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讲解,可以使得相关人员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直观与深刻。

在教育培训方面,应该建立起“三级教育卡”制度,形成从项目经理到管理人员,再到施工人员的三级教育系统,对教育卡进行按实登记,将安全教育情况作为各级人员薪资发放和特别奖励的依据之一,将安全教育办到实处,不讲大道理,不走形式,充分鼓励工程项目各级人员积极接受和配合进行安全教育,使工程项目施工中能警钟长鸣。

3.4 加强安全制度的落实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安全制度的设置,关键在于执行,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其执行力。例如,在安全管理中应该全面推行“三定原则”,即定岗、定人、定责,将各级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细化到各个班组与管理人员,分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从根本上保证安全制度和措施的执行力。

与此同时,要加强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定期对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没有按照既定目标和规划执行的个人和班组,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监督安全管理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安全防护用品和作业用具以及安全保险等所需款项能够得到保障。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执行“三检制度”,加强自检、互检、大检三者之间的配合与互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无真空带,这样也可以加强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除此之外,对于危机事件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子,必须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加强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性和执行能力,例如,突发火灾的紧急疏散,塔吊和吊篮等高处作业设备的下坠、坠落紧急制动测试等,以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优质高效发展模式,以及提升我国工程建设管理能力的国际竞争力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工程项目作业者的劳动环境,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只要从本质上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同时善于划分管理责任与目标,采用多级管理体系,并脚踏实地落到实处,一定可以使我国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迈上更加科学的发展平台,大力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 耿广利.关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7-68.

[2] 胡玫艳.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上半月),2009(9):11-15.

[3] 张朝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浅析[J].山西建筑,2010,36(18):207-208.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