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本院校构建应用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研讨★

2012-07-30杨大伟

山西建筑 2012年20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应用型规划

杨大伟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

1 研究背景

我国自1956年第一次出现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中间虽经各种变故,但自1978年恢复城市规划专业至今,亦有30年的历史[1]。在这期间,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由最初的30余所发展到今天的180余所,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这180余所院校中,主要分成三大类别,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代表院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以文科地理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代表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以及包括以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代表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2]。由于各个院校的专业背景、办学时间、办学特色的不同,因此各个院校应建立适宜自己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际出发,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制和专业培养模式,从而建立起自有平台下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

西安工业大学是一所省属普通二类本科院校,其城市规划专业产生于建筑工程学院,是典型的依附于土木工程建立的规划专业(其余两个专业是土木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其自2002年开始创办四年制城市规划专业,至今已有8年的历史,共培养四届250多位毕业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出于专业发展及与国内绝大多数院校接轨的考虑,改为五年制本科专业。近几年为了制定更适合我校自身特色的城市规划专业,我们对规划设计院、兄弟院校、毕业生等进行大量的走访,最终形成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技能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建筑学理论基础,深厚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娴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建设规划竞争的综合素质,能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领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案、施工图)、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房地产开发的优秀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发展。

本专业的发展将立足实际,以土木学科为基础,面向西部地区,面向二三线城市,面向中小型建筑、规划、园林、旅游、景观设计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以实践环节训练为主干,以理论教学为提高,培养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3)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科应建立起以土木工程学为基础,以建筑学及规划学为核心,以生态学、社会学、景观学、经济学、地理学、环境学等为辅助的综合学科体系(见图1),使得培养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除了满足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城市物质性规划知识和技能外,还能不断适应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在多学科交叉和跨度上的要求,更多地具备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城市开发、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与关键,也是形成各个院校办学特色的起始点,因此教学的改革是教育改革深入教学环节最佳切入点。对于西安工业大学这种基于土木工程学平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来说,教学的质量将成为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和兄弟院校竞争最有利的武器。因此,针对本校的专业教育改革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就业的角度出发,突出专业特色,强化专业技能,优化专业组成,实际有效地提高专业水平,使其成为专业发展最有效的保障。

2.1 打造特色教育平台

本专业的发展基础和一般院校有所不同,并不是在传统建筑学下进行招生,而是依托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绘画基础能力。如果按照一般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则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及学生在品牌和能力等方面与发展较好的院校多有差距,在全国本科就业压力剧增的当下,是很难在短时期形成突破,因此,为了突出“应用型”的专业内涵,以及突出一专多能的培养方向,综合考虑下,依托本院较为强势的土木工程专业,打造“大土木+大建筑”的应用型教育平台,在传统规划基础课程教学之下,强化施工图绘制,强化工程系统(特别是建筑工程)训练,为后期的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打下较扎实的设计基础,才能达到“综合处理微观(深入建筑结构)、中观(建筑与城市的过渡)、宏观(延伸城市)空间”的人才培养目标。

2.2 增强专业学科核心课程

国家规定的城市规划核心课共有8门,并对8门专业课的学时给了很大幅度的弹性空间,要求各办学单位结合自身特点确定重点。在国家确定的核心课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我校特色和实际的核心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西安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核心课程学时分配表

本校根据专职委的相关规定,在这些核心课的基础上确立适合本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主要是以“工程制图+建筑设计+施工图+规划初步”的授课模式,着力培养“大土木+大建筑”平台下工程训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本校这种应用型城市规划专业中,教学中重点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2.3 突出一专多能的实践培养方向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就是培养其动手能力,培养其在未来面对专业问题时能够提供最专业化的意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置中能够根据学生未来的专业需求而定,对培养方向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以便使我校培养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一个顶俩”“一专多能”,既可以很快适应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能力,又能够实现兼岗能力。

因此,本专业在综合分析市场前景和就业导向后,提出“面向西部地区,面向二三线城市,面向中小型建筑、规划、园林、旅游、景观设计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口号。根据我校的调研结果,此类用人单位在用人时,既需要能精通规划专业本身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由于其灵活性和可变性,还需要能够身兼数职的“多元化”规划人才。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既能熟练掌握规划技能和规划知识,又同时能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方案表现,还能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新形势复合人才。

3 结语

城市规划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其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拥有了很强的选择性,各个院校都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具有自身发展潜力的城市规划专业方向。而在教学领域发展并强化土木工程的技术和应用,是我们这个层次城市规划专业的无奈但又是必然的选择,是基于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师资及设备等各方面条件下实事求是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新办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而言,都存在师资力量短缺,专业积累较短的“通病”。而从应用型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有所侧重。在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通过综合实训加强专业技能,充分体现“做中学”的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理念,将规划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贯穿到设计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运用中主动拓展知识体系和领域,使应用型城市规划教育得到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就能进一步推动新办此专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特色的形成。

[1] 周 俭.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教育改革[J].城市规划汇刊,1997(4):34-35.

[2] 马曙晓,刘立钧.“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探讨高校城市规划教学模式改革[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5003-5005.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应用型规划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