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共和国蔗糖业考察报告

2012-07-26黄日保洪志杰

中国糖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糖厂食糖中非

黄日保,洪志杰,李 卓

(1.广西柳州市农科所,柳州 545003;2.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3.自由职业法语翻译,江苏南京 211300)

非洲国家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独立的,许多农业加工产业包括蔗糖产业也是当时过后一、二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我们只能从国际机构上了解到蔗糖产量情况,而各国的具体农业生产、工业加工状况及政府管理措施和政策我们很少了解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了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向非洲国家派遣100名高级农业专家的具体任务。该任务由商务部和农业部于2008—2010年共同实施结束,专家们在30多个非洲国家工作一年,使我国比较深入了解和掌握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状况,对于我国如何参与非洲农业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就在中非共和国(以下简称中非)工作期间了解到的该国蔗糖业发展现状给各位读者做个汇报。

1 中非共和国农业资源简介

中非共和国是位于非洲大陆中央的内陆国家,属赤道地区。非洲大陆中心的地理标志正好位于境内南部,中非共和国国名由此而来。东与苏丹交界,南同刚果(布)和刚果(金)接壤,西与喀麦隆毗连,北同乍得为邻。整体来讲地势平坦,境内多丘陵。国土面积62.3万km2,大约为广西2.5倍,但人口只有430多万人。在1500万hm2可耕地中,农民人均拥有5.5hm2。但每年只有66万hm2被开垦种植,人均占耕地1/4hm2,仅占国土面积的1%左右、占可耕地面积的4.4%。因此,中非拥有很强的土地优势。

根据气候状况,全国划分为4个农业生态区:棉花粮食畜牧稀树草原区、粮食畜牧稀树草原区、咖啡林区、狩猎与保护区。中非气候相对的多样化,为农牧业及其相关生产活动提供了关键性的生产条件。使得不同气候区域的人民,能够从事相应的农牧业生产活动。甘蔗生产区域主要位于离首都班吉460km的瓦卡省中部地区。

2 中非甘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甘蔗生产位于该国中部地区,旱季连续时间长,从11月到次年4月不等。

(2)糖厂蔗区所在地没有发展农民种植甘蔗,糖厂自种自收自加工,规模难以扩展。

(3)土地贫瘠且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土质多为红壤酸性土,土壤肥力低。

(4)农村交通不畅,基本上是泥巴路。

(5)没有水利设施和灌溉渠道,完全靠天降雨,杂草多生长快。

(6)甘蔗农业没有专门育种研究机构,糖厂自己引进品种,但多为老品种。

(7)农场只种甘蔗,种植制度单一,缺乏合理轮作、作物间套作等技术应用。

3 糖业生产介绍

我们在2009年12月中旬到糖厂调查,遇到了曾经在中国留学,2006年也到广州甘蔗研究中心学习过的中非糖厂农务主管阿杜姆先生。据他介绍,糖厂是1987年建立起来的,也是中非唯独的一家糖厂。距离瓦卡省省府班巴利市约50km的Ngakobo。2003年实行改制,3年前由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糖厂老板还拥有中非唯独的一个啤酒厂和食糖产品加工厂。糖厂主要产品是略带红黄色的砂糖,利用碳酸法生产;废糖蜜没有进一步加工,而是和滤泥一样用作甘蔗生产的肥料;甘蔗渣作为工厂燃料,进行发电和提供热能。目前糖厂生产规模为日榨550t左右的原料蔗,日产约55t,榨季时间100d左右,年产10000~15000t,总产量达不到中非食糖总消费量的50%。

中非近几年食糖进口量在7000~16000t(表1),以填补市场供求缺口。2009年在加工厂考察时发现进口的食糖主要是从巴西购买的白砂糖,数量15000t左右,在班吉他们的加工厂进行加工成速溶糖块或分装成小包装在市场出售。中非糖厂也是负责进口糖的重要企业(分配额达90%),处于一种垄断地位。2009年下半年中非食糖价格非常高,如1kg的白糖在超市零卖900非郎,相当13.5元人民币,糖厂的利润是很高的,加工包装好的白糖出厂价为750非郎/kg,相当于人民币11250元/t。

表1 2005—2009年中非进口甘蔗原糖数量和贸易额

4 蔗区气候状况

甘蔗是喜温农作物,它要求光照充足才能满足生长,它耐高温但怕寒冷,成熟季节需要凉爽、干燥、阳光充足才有利于糖分累积。在中非蔗区,甘蔗生长表现最低温度为15~18℃、适宜发芽温度为26~28℃、适宜生长温度为28~35℃。在中非蔗区的瓦卡省,年降雨量在1100~1200mm之间,主要降雨分布在4—10月,完全满足甘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全年最低温度在11~20℃,最高温度在32~40℃,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表现更有利于甘蔗生长和糖分的累积。

5 糖蔗生产状况

糖厂加工的原料蔗只来源于糖厂自己的农场(当地叫甘蔗种植园),农场有农业工人1000多人,负责从耕种、管理、收获的农业生产过程;工厂有250~300职工从事加工生产。由于生产加工规模小,因此也没有发展当地农民种植甘蔗。2009年12月我们考察时,据介绍新榨季开始,同时也是甘蔗收获的头一个月,实际种植面积1696hm2,其中260hm2已经被砍收,相当于可制2036t糖的产量。每年种植时间是在4—6月,生产过程同样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收获季节从11月到来年5月,一般原料蔗单产60t/hm2左右(表2),雨水比较好的年份单产80t/hm2左右。产糖率为10.5%~11%,田间锤度21.0%。耕种采用机械化方式,机械开行,行距1.5m。甘蔗品种来源于法国海外属地的甘蔗育种基地,品种或材料引自于世界各产糖国。品种搭配早、中、晚熟的比例是1∶2∶1,早熟种甘蔗会开花,如品种NCO-376,可能是印度品种。

砍收时,先火烧光叶子再砍收,没有绑成小捆,而是散装。装车均用叉车操作,原料蔗基本不在蔗场堆积而是用活动卡车存放,用叉车卸下直接放入进料槽。

表2 1992/1993至1996/1997榨季蔗糖生产及成本情况

6 中非政府对蔗糖业的管理

6.1 食糖进口监控管理

政府于2009年3月31日通过法令创建了糖市调节机构(ORMS),并规定其职权:帮助中非政府控制糖的进口;裁定所有的进口需求,在必要情况下核准糖价;拟定糖进口许可决议方案,并提交给贸易内务部长和财务内务部长共同签字;由中非政府和糖厂两方开支,ORMS监督、评估上述协议的实施。

2009年下半年糖进口需求审核,根据协议内容,进口糖定额分配(第8项条款)通常为中非糖业(SUCAF)90%,其他厂商10%(表3)。最终,ORMS登记5项进口糖申请,批准了4项,总进口量5500t食用糖。

表3 2009年下半年食糖进口数量批准许可 t

表4 2008/2009榨季生产计划与实际情况对比分析

6.2本国蔗糖生产的监控管理

2009年9月4日中非政府与中非糖厂签订一项协议,为跟踪其中内容的执行情况,跟踪评估SUCAF生产状况,两次考察先后在Ngakobo糖业基地展开调查。

第一次考察于2009年9月进行,正赶上2008/2009生产季节末期,糖厂在种植园甘蔗地施用化学制剂,同时安装新机器设备。主要考察2008/2009榨季生产计划与实际情况对比(表4)及2008/2009榨季投资计划与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表5)。

通过对表4分析,2008/2009实际糖产量同预期产量相比为101%。这个轻微的提升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甘蔗产量提高;另一方面,更换了肥料,新肥料能有效中和强红壤土中的酸度,同时在甘蔗生长期间提高土壤有机物含量,从而使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表5 2008/2009榨季投资计划与实际情况对比 非郎

从现处农季投资计划与实际情况对比(表5)分析可以看出,低产老种植园的维护、新种植园的扩建、农业设备物资库的更新(购置拖拉机、卡车、拖车、种植机、深耕犁、道路维护设备、压路机、平地机等)实现率为235.07%。设备、物资库与轻型机车的投资计划仅实现了22.60%。

Nkakobo糖厂的现代化工程与首都Bangui的分装提炼厂在工业生产用具上的提升,制糖厂则实现了126.41%。应指出,土木工程方面其他没有预算进去的投资,如厂房、污水处理、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和杂费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花费相当大。

在培训方面,尽管理论上计划有许多培训项目来加强人力资本,实现SUCAF的可持续发展并带动中非国家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2008/2009农季的培训投资仅为26.70%,显然太少。

此次考察于2009年12月进行,正好赶上2009/2010农季开始,同时也是甘蔗收获的头一个月。预计种植面积为 1675hm2,实际种植 1696hm2(表 4)。

总的来说,经过这两次旨在跟踪评估协议实施情况的考察,ORMS成员们认为,SUCAF的生产实际上超出了协议中约束的90%;而中非政府需通过派遣教员、加强扩大基础设施,来进一步加强培训。

7 鼓励外来投资以扩大蔗糖业的发展

通过在中非计划经济与国际合作部、中小企业与商业部了解,由于目前中非只有1家私营制糖企业,规模小,又没有向农村扩展给农民种植,制约了中非蔗糖业的发展。政府希望建立1~2两个同类型的企业,并提供优惠政策,通过竞争来提高食糖自产率。已经规划有两片国有土地用于蔗糖生产基地:离首都班吉510km下科托省的Alindao市(离刚果金边境乌班吉河100km)已有一块10000hm2整片土地待开发使用,这块地在南部偏东,年降雨量较大约1300mm;离首都班吉390km瓦姆省Batangafo市(离乍得边境120km)也有一块3000hm2整片土地待开发,这片土地年降雨量比上一块稍低些,约1100mm,雨季来得也晚些。

8 蔗糖业投资风险考虑

(1)考虑非洲食糖非常缺乏,但中非本国消费能力和市场容量有限,因为中非只有400多万人口,因此如果大规模糖业生产加工必须要了解世界食糖产品的供给市场,进行规划生产。

(2)中非农业生产目前农民最缺乏的是生产工具,许多农民连锄头、铲子、畜力耕作都没有。因此除了工厂设备外,要大规模生产还必须引进机械化生产、收获等设备。

(3)必须事先详细考察中非能源、电力、通讯、交通等条件。目前唯一出口通道是从首都班吉到喀麦隆的杜阿拉港的1500km路程,汽油和柴油都要靠进口,因此运输成本费用高;中非电力供应在首都也只能满足50%,其它省份多为柴油发电,通信主要靠手机,除了首都,其它省网络也没有。中非也没有煤炭供应,但木材很多,阳光充足,应该考虑用太阳能发电或用蔗渣做燃料发电满足加工的电力需求。中非石灰石很少,碳酸法生产白砂糖必须考虑石头来源。

(4)中非工业基础差,没有仪器设备加工维修厂商,技术人员少。蔗糖业全套加工设备从引进和安装使用,需要包括各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管理、营销、维修和工程技术等专家。

(5)甘蔗收获正值旱季,白天温度很高,人工砍收效率低,考虑使用适合的机械化采收。

(6)解决蔗糖生产和加工的循环利用中存在的污染问题,达到中非的环保要求。

(7)中非的化肥、农药、除草剂都靠进口,农资价格昂贵,要仔细考虑农业投入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糖厂食糖中非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糖厂检验室的改进与提高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合格”
糖厂锅炉补充给水除糖净化新工艺
糖厂锅炉减排节能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