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甘蔗出苗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2012-07-26黄敏堂吴晓伟

中国糖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蔗区宿根历年

黄敏堂,吴晓伟

(1.广西上思县气象局,上思 535500;2.上思县糖业生产管理局,上思 535500)

苗期生长是甘蔗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保证全苗、苗齐、苗壮,才能为高产优质打下良好基础。2011年1—3月,由于受到频繁南下冷空气的影响,上思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低温、阴雨和寡照天气,该县甘蔗出苗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出苗迟、出苗少、苗势弱,甚至烂芽烂种等现象。为了解掌握灾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笔者联合上思县糖业生产管理局的技术员于3月25—31日深入各乡镇蔗区,调查分析不同蔗区的出苗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供当地甘蔗生产参考。

1 甘蔗出苗情况调查

1.1 新植蔗苗情普遍较差

这次调查重点为思阳、叫安、在妙、平福、那琴、昌菱等乡镇(农场)的新植蔗。基本情况如下:2月中旬前种植覆盖地膜的甘蔗已陆续齐苗,苗数在5~8株/m2,苗数在正常范围内,但绝大多数蔗苗还处于0~3叶期,苗势较弱、叶色淡黄,少于正常年份同期种植甘蔗的3~4叶期。2月下旬至3月初种植的甘蔗部分也已开始陆续出苗,未出苗的蔗地蔗种的芽、根也开始萌动,但苗势同样较弱。3月10日后种植的甘蔗基本还未出苗,部分盖膜蔗地蔗种的芽、根开始萌动,绝大部分未出苗蔗地的蔗种、蔗芽完好。少数1月底前种植在高坡旱地、不盖膜或盖膜质量差的蔗地出现烂种、烂芽现象,如华兰乡俊仁村双柳屯、南屏乡英明村驮卜屯的一些种植点。调查中发现,多数水旱田蔗地未发现烂种烂芽现象。

1.2 宿根蔗地发株较少、苗势弱

在这次调查中,全县各乡镇宿根蔗地出苗情况也比往年差。1月底前砍收的甘蔗已普遍发苗,但苗数普遍在5株/m2之内,多数蔗苗处于1~3叶期,少于正常年份同期留宿根蔗的3~5叶期,且蔗苗较弱,蔗苗严重白化。由于1月底前砍收的甘蔗大部分已更新,这部分留宿根的面积比较少,估计占留宿根蔗地总面积10%左右,经实地查看,七成以上蔗蔸还是完好,未出苗的蔗蔸大部分也已开始萌动。2月份砍收的甘蔗也已开始出苗,但苗数较少,蔗蔸基本完好,烂蔸现象较少。多数3月初以来砍收的甘蔗未见出苗,多数蔗蔸、蔗芽基本完好。思阳、叫安、在妙、昌菱等乡镇(农场)的部分宿根蔗地蔗蔸受到蔗龟、蔗根锯天牛和螟虫危害,部分蔗地出现蔗蔸死亡、死芽和断垄的现象。

2 造成出苗差的原因分析

2.1 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2.1.1 甘蔗萌芽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它的萌芽需要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光照。如果温度太低,会延长萌芽的时间,当气温达到10℃时蔗根开始萌动,达到13℃时甘蔗芽开始萌发,达到20℃以上甘蔗芽、根开始旺盛生长,达25~30℃为最佳生长温度[1-2];萌芽期平均每日需要日照2.5h左右[3];新植蔗萌芽要求土壤最大持水量达到65%左右,宿根蔗要求土壤含水量在25%~35%较为适宜[2]。

2.1.2 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情况及影响分析 2011年1—3月,由于频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上思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与历年存在较大差异。

由表1和相关气象资料可知,1月份的平均气温仅为8.4℃,比历年偏低4.4℃,并且月内共有27d日平均低于10℃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为上思县自1957年以来同期内日平均气温低于10℃天数最多的年份;2月份的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但中旬气温偏低,12—19日持续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阴雨天气;3月份的平均气温仅为14.1℃,比历年偏低3.7℃,偏低程度居历史同期首位,月内共出现两次倒春寒天气。1月份的日照时数严重偏少,平均日照时数仅为0.84h,比历年偏少将近8成;2月份的日照总时数正常;3月份的日照总时数严重偏少,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4h,比历年偏少将近6成。1—2月降水比历年偏少,而3月降水比历年偏多1.3倍。

由此可见,由于气温持续偏低加上日照严重不足,甘蔗萌芽前的一系列活性反应受到阻碍而导致萌发时间延迟、出苗少、苗不整齐和苗弱,甚至死种烂芽;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降水比历年偏少近5成,加上1—2月以来持续的低温寡照天气,那些种植在高坡旱地早冬植蔗因为水分缺乏、温度过低又缺乏管理而造成烂种、烂芽;虽然3月降水偏多,引起土壤板结又不能及时疏松,造成一些排水不良的水旱田严重积水,但由于浸水时间短,3月份下种的面积较少,因而没有造成出现大面积烂种烂芽的现象。

表1 2011年与历年同期温度、日照、降水差异情况

2.2 种植质量差,管理不到位和病虫危害

据调查,昌菱、思阳、叫安、在妙等乡镇(农场)蔗区有酒精废液喷淋、地膜覆盖面积较多、冬植和早春植的甘蔗面积较大,所以这些蔗区新植蔗出苗率较高、苗情较好;而平福、南屏、那琴、公正等乡蔗区基本无灌溉条件、地膜覆盖面积少而盖膜质量较差、早种植面积少,新植蔗出苗较迟、少、弱。目前由于宿根蔗不及时破垄松蔸,加上低温寡照的影响,今年宿根蔗出苗率明显比往年同期低,蔗苗弱小,而昌菱农场、以及思阳和在妙两镇30%~40%的宿根蔗面积由于能及时破垄松蔸,加上喷淋酒精废液的宿根蔗面积较多,大部分宿根蔗出苗情况稍好。由于上一造甘蔗管理不善,螟虫、棉蚜虫、蔗龟严重危害蔗蔸、蔗芽,今年宿根蔗出苗率要比去年低,特别是昌菱农场、在妙镇、思阳镇等蔗区螟虫、蔗龟、天牛为害较严重。

3 补救对策及管理措施

⑴及时查种补种、查苗补苗:各乡镇应及时督促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巡查苗情,特别对仍未出苗的早种植的甘蔗,要挖出蔗种检查是否有烂种死芽的现象;对仍未出苗宿根蔗,应挖开蔗蔸查看是否有因低温冷害、病虫害造成烂蔸死芽现象,发现烂种(蔸)死芽的应及时补种,严重的应及时重种、翻种,应在4月中旬前完成甘蔗查苗补苗工作。⑵及时破垄松蔸:进入4月,天气逐渐回暖,气温已稳定在10℃以上,且由于前段时间降水偏多,土壤水分充足,各乡镇应积极发动群众在4月底前完成宿根蔗破垄松蔸和施肥工作,以促进宿根蔗早出苗、多出苗、出壮苗。⑶及时追施苗肥:由于甘蔗出苗较迟,蔗苗柔弱,乡镇和制糖企业应加强推进预拨肥料发放进度以利蔗农备足肥料,要求在蔗苗4~5叶期抓住气温回升、光照充足、土壤足够湿润的有利条件追施苗肥,促进甘蔗苗齐、苗壮。⑷做好蔗田排涝:4月起,南方地区开始进入汛期,为防止水旱田和低洼蔗地积水影响甘蔗出苗或造成烂种、死芽和弱苗现象,各乡镇应发动群众及时深挖沟排水,制糖企业应及时完成新开发水旱田蔗地排水沟的挖掘工作。⑸加强病虫害防治:甘蔗病虫为害严重影响宿根蔗出苗率和成茎率,各乡镇和其他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甘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防治病虫害,要求结合新植蔗种植时或宿根蔗破垄施肥时适时施用防虫农药。⑹加强苗前管理工作: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在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的天气条件下那些田间管理条件较好的蔗田受灾较轻,因此,要提高蔗农的苗前管理意识,加强甘蔗苗前管理措施以达到保墒保温和苗齐苗壮的目的:①新植蔗。将蔗种斩成3~5芽段,下种前用清水浸1—2d以提高蔗种抗旱能力,用多菌灵消毒后下种[4],随后及时实行喷淋酒精废液(或淋水、粪水)、喷施芽前除草剂和覆盖地膜;②宿根蔗。甘蔗砍收后及时蔗叶隔行还田,覆盖甘蔗枯叶,则覆叶层会阻止土壤表面的水蒸气向大气流动,同时,还会增加土壤上方相对非湍流空气层的厚度,减少水分蒸发[5]。破垄松蔸后应及时喷淋酒精废液(或淋水、粪水)和覆盖地膜进行保水增温,促进宿根蔗早生快发,同时及时喷施芽前除草剂,确保蔗地无草害。⑺合理安排砍收淘汰蔗,适时下种:上思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1月至12月温度仍然较高(历年11月平均温度为18.2℃,12月为14.6℃),而1—2月是全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段 (历年1月平均温度为12.8℃,2月平均温度为14.1℃)。可见当年淘汰的甘蔗应尽量优先安排在11—12月砍收,砍收完后应立即翻种,未完成种植的甘蔗也可以在2月下旬左右种植:一是充分利用11—12月的适宜温度条件来保证新植蔗的萌芽和发根,避免新植蔗在1—2月低温下的发根和萌芽延迟的现象;二是利用进入3月份后温度已有逐渐回暖的趋势及时下种可促进提早出苗、全苗,从而获得增产增收。那些留宿根的蔗地则尽量安排在1月以后砍收,充分利用地上部分的保护与滋养,以保证宿根蔗蔸安全过冬与保持新鲜,从而提高萌芽率。合理安排砍收和下种,可达到既不影响糖厂开榨又能抓好苗前管理、保增收的双赢目的。

[1]霍润丰,徐建云,李端富,等.甘蔗栽培学[M].南宁:广西农学院,1991.

[2]莫家让,周承圣.甘蔗栽培与育种的生理基础[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池再香.黔东南河谷地带气象条件与甘蔗生产关系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1):31-34.

[4]关中秀.廉江市冬植甘蔗萌芽期旱害情况与技术处理甘蔗[J].甘蔗,2003,10(3):55-58.

[5]陈玉水.干旱与甘蔗[J].广西蔗糖,2002(3):50-56.

猜你喜欢

蔗区宿根历年
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遥感时空分析
境外蔗区(缅甸佤邦勐波县)土壤理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探析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菏泽市2020年气候特征分析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