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2012-07-25叶昂超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哌啶副反应喹硫平

叶昂超

痴呆是精神科常见病症,许多患者除单纯的认知功能障碍外,还会表现出焦虑、抑郁、行为障碍等,称之为BPSD。BPSD可导致一系列行为异常,不仅给患者本人,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病情的持续加重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我们考虑采用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氟哌啶醇与利培酮分别对痴呆合并BPSD患者加以治疗,从有效性和安全性出发,帮助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到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痴呆合并BPSD患者,男60例,女48例。108例均参照CCMD-3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确诊,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总分≥8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24分;且无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无相关药物禁忌及严重的心、肝、肾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和药物依赖等;均知情同意。其中阿尔茨海默病46例(42.6%),血管性痴呆62例(57.4%)。按入院病历单双号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1~73岁,平均61岁;病程2~5年。B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40~72岁,平均62岁;病程2~5年。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治疗 A组给予氟哌啶醇(重庆圣华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起始剂量2~4mg/d,维持剂量6~16mg/d。B组给予利培酮(比利时杨森有限公司生产)口服,起始剂量1~2mg/d,维持剂量3~5mg/d。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不联用或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严重锥体外系副反应者给予盐酸苯海索(安坦),严重失眠者短期给予安眠药,严密监测用药副反应。

1.3 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精神症状[1]。NPI包含12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严重程度(0~3分)和症状频度(0~4分),两项之和为该维度得分(0~12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病性症状越严重。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1.4 数据处理 SPSS 1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I评分结果(表1)

由表1可见:两组NPI评分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无论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 药物副反应:A组24例(44.4%),其中胃肠道反应13例,锥体外系副反应11例;B组12例(22.2%),其中胃肠道反应8例,锥体外系副反应4例;均采取对症处理后控制。A组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

3 讨论

痴呆是指由精神原性或由损坏脑物质的疾病引起的智力退化,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大脑萎缩,神经细胞数量和功能下降。其改变多以海马、杏仁区、纹状体部位较显著,大脑皮质下灰质苍白球等处产生软化、坏死,乙酰胆碱、儿茶酚胺、γ-氨基丁酸及脑肽等神经递质减少,导致大脑机能障碍和智能减退。BPSD一般认为是大脑功能下降的综合作用的结果[2]。由于精神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PI评分比较 (分,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PI评分比较 (分, ±s)

注:1为两组间比较,A为A组自身前后比较,B为B组自身前后比较

妄 想 幻 觉 攻击/激越 抑 郁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54 6.0±1.2 2.2±0.4 3.3±0.6 1.7±0.3 5.2±1.0 2.1±0.3 3.0±0.5 1.9±0.4 B组 54 6.3±1.1 2.3±0.3 3.2±0.5 1.8±0.4 5.0±1.1 2.0±0.3 3.1±0.4 2.0±0.5 t1,P 1.35,>0.05 1.47,>0.05 1.94,>0.05 1.47,>0.05 0.99,>0.05 1.73,>0.051.15,>0.05 1.17,>0.05 tA,P 22.08,<0.01 16.30,<0.01 21.82,<0.01 12.62,<0.01 tB,P 25.78,<0.01 16.07,<0.01 19.34,<0.01 12.62,<0.01组 别 例数欣 快 情感淡漠 脱抑制 易激惹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54 2.4±0.4 1.3±0.2 5.4±1.1 2.1±0.3 2.3±0.4 0.9±0.2 7.1±1.4 2.6±0.5 B组 54 2.5±0.5 1.3±0.3 5.3±1.0 2.0±0.4 2.0±0.3 0.9±0.2 7.0±1.2 2.7±0.3 t1,P 1.15,>0.05 0,>0.05 0.49,>0.05 1.47,>0.05 1.47,>0.05 0,>0.05 0.40,>0.05 1.36,>0.05 tA,P 18.07,<0.01 21.27,<0.01 23.00,<0.01 22.24,<0.01 tB,P 15.12,<0.01 22.52,<0.01 22.42,<0.01 25.55,<0.01组别 例数行为异常 睡眠障碍 焦 虑 食欲改变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54 5.3±1.2 1.7±0.4 7.2±1.5 2.2±0.4 4.1±0.5 1.8±0.3 2.8±0.5 1.4±0.2 B组 54 5.2±1.1 1.8±0.3 7.0±1.4 2.1±0.3 4.0±0.5 1.8±0.2 2.7±0.4 1.4±0.3 t1,P 0.45,>0.05 1.47,>0.05 0.72,>0.05 1.47,>0.05 1.04,>0.05 0,>0.05 1.15,>0.05 0,>0.05 tA,P 20.91,<0.01 23.67,<0.01 28.99,<0.01 19.10,<0.01 tB,P 21.91,<0.01 25.15,<0.01 30.02,<0.01 19.11,<0.01组别 例数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均有增强作用,特别是对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受体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增强多巴胺的释放,对于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治疗作用,可同时作用于DA系统和5-HT系统,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但是利培酮与毒蕈碱受体亲和力低,对多巴胺D2的作用也相对较小,能以较低的亲和力结合α2-肾上腺素受体和组胺H1受体[3];而且利培酮能选择性的降低中脑边缘系统的10区DA系统活性,因此锥体外系副反应相对要低。

伍毅等[4]采用喹硫平与氟哌啶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喹硫平副反应相对要小。孙新宇等[5]采用氟哌啶醇与利培酮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氟哌啶醇副反应显著要高。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虽然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但B组副反应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提示利培酮安全性更高。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显著性改善,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别不大,提示氟哌啶醇与利培酮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从有效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利培酮更适合于痴呆合并BPSD患者。

[1]张瑜良,刁秋莺,张恒铭.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366-1368.

[2]张明廉,袁国桢,姚建军,等.奎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9):706-708.

[3]杨琳,胡卫红.利培酮与喹硫平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体重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3):157-169.

[4]伍毅,李秀英,杜雨峰,等.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71-273.

[5]孙新宇,高之旭,冯锋,等.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3):156-159.

猜你喜欢

哌啶副反应喹硫平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喹硫平用于失眠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喹硫平浓度的影响因素及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基于新型多孔二氧化铅电极处理哌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